第三节 墨子及墨家
儒墨两家在战国并称显学。秦汉以来,儒学大盛,墨学被统治阶级深恶痛绝,传授中断。
儒家重礼,墨家猛烈反对这个所谓礼。
墨子名翟,鲁国人。生在孔子以后,死在春秋战国之际。正当兼并益趋剧烈,儒家声势兴盛的时代。墨子创造新学派,代表下层社会农工奴隶要求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他首先向儒家作理论上的攻击。
儒家只许天子祭天,墨子主张人无贵贱,都有权祭天。天子代天牧民,儒墨意见略同,可是儒家说天命既定之后,人应该服从,不许怨恨。墨子以为天鉴临下民,随时行施公平的赏罚,绝无不变的命运。儒家信命,所以鬼神不灵。墨子不信命,所以鬼神也能赐福降祸。儒家认庶民最贱,奴隶不算人类。墨子以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臧获(奴婢)也是人,在上天看来,凡是人都应该兼相爱,交相利。儒家替统治阶级制定衣食娱乐丧葬等奢侈排场,墨子知道这只是加重庶民负担的藉口,根本予以否定。归根到底,儒家企图等级制度巩固,自己分享富贵。墨家要求人类平等,反对统治阶级任意剥削和压迫。
墨子的主张,流行在下层庶民之间,墨家组织带宗教色彩的政治性的团体,首领叫作“钜子”。墨家的团体有许多特点:
刻苦生活——墨子教弟子着短衣草鞋,昼夜工作,不避劳苦。如果不能刻苦,就不配称为墨者。
自我牺牲——墨子有一百八十个弟子,都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孟子说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就是说只要对大众有利益,即使把墨子全身从头到脚磨成细屑,他也愿意。
严格的纪律——一个墨者住在秦国,儿子杀人。秦王说,先生年老,只有一子,我已免他的死罪。墨者说,墨家的规矩,杀人者处死,为的禁止人杀人。大王虽有好意,我不能反背墨子定的规矩。终于把儿子杀死。
言行一致——墨子弟子胜绰,分配到齐国做官。他跟从主人作战很勇敢,墨子责备他违背非攻(反战)的理论,教他辞官回来。
分财互助——有余力余财的应该扶助贫乏。弟子做官得禄,一部分送墨子作费用。
这种组织,可说是中国劳苦人民最早的结社。
墨子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反对奢侈浪费,是表现了庶民当时的要求。但是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实际上是叫庶民片面地去爱王公大人。反对一切战争,没有看到战争里边有诛灭独夫民贼的“义战”;甚至率领弟子替国君去守城,直接给统治者效劳。他又把庶民的公意,幻化成为天和鬼神,想借天鬼去说服王公大人,王公大人绝不会听从,却把庶民的斗志麻痹了。
由于时代的限制,墨家的思想,纵然有这些缺点,但始终是为庶民利益着想的,因此遭受统治阶级的弃绝。秦汉统一以后,重儒灭墨,有组织的墨家变为单独活动的侠客。后世农民反抗,提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一类的口号,成立宗教色彩的组织,很有当初墨家思想的痕迹。统治阶级能扑灭墨家,但是农民工人依时代发展的革命力量,却永远不能扑灭。
墨家对自然科学,有许多研究。为当时其他学派所不及。在研究方法上,含有朴素的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的因素。它的支流成为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