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九章 绝智弃辩
一说绝学,人们会很来精神,因为绝学的诱惑力太大了!中国的绝学,基本上是指圣人的智慧思想。孔子有绝学,《论语·子罕》里写道:“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说的是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老子有绝学:绝智弃辩、绝伪弃诈、绝巧弃利、绝学无忧。孔子所说的“四绝”是戒除人的毛病,这还能理解;但老子这“四绝”,就有点让人不能理解了。
众所周知,道家思维是讲相对性和辩证法的,也是在不同空间维度上思考眼前和未来的。可是,老子却在《道德经》中多次使用了一个字,就是“绝”。在现实中,一个说话办事很绝对的人,很可能是个很偏激的人;一个对待友情很绝情的人,也往往是很小气的人;一个一意孤行的人,往往会走上“绝路”。因此,“绝”这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不具有正面含义。可老子为何连续使用“绝”字呢?
【经文】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释意】
弃绝聪明智巧,不用巧舌自辩,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弃绝虚伪巧饰,割除狡猾欺诈,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
弃绝巧取智夺,放弃追名逐利,也就没有欺世盗名之徒了。
智辩、伪诈、巧利这三者全是伪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智辩伪诈巧利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核心要义】
四个弃绝。
两大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