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微信用于教学的意义
将微信作为教学媒介对于大学课堂教学有诸多意义。
1.微信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获取更全面的资讯和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微信实现了将网络资源适于移动学习的整合,对现有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抽取、转码、整合,然后再推送到移动交互平台。由此,微信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网络资源,又解决了平台资源的来源的问题,这种新的学习媒介向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4]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有限,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的各类信息极大地补充和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资讯,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一改以往单独依赖课堂教学由教师单方面灌输的不足。课堂之外,学生通过微信的语音、视频群聊功能展开的交流,既可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又可活跃人际关系,使用文本发送则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布置的正式讨论实现了信息的交流,思想的交锋,有助于得出理性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2.微信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 [5],增加了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进而提高教学效果。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一些不足,如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时,忽略了师生的课堂交流;课堂形式过于统一使差别教学不容易实施。[6]这种“缺乏精神层面交往的教学方式”[7]既影响了教学信息的传递,也影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制约了教学效果。微信有助于实现师生间的混合式交互,通过其问题答疑与集体讨论增加了师生间的了解与联系,较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交流之不足。密切交流互动的增加使得学习者能更多地参与教学环节,其学习动力明显增加。
3.微信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使因材施教有了切实可行性。教师通过微信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各自兴趣之所在,其优势与特长,并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教学方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甚至对其学术兴趣加以引导。[8]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还有助于对学生的评价更立体、全面和客观,弥补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评价普遍单一化的弊端。
4.教师组织参与学生讨论并及时提供更全面的资讯,能避免学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思维的狭隘和片面化,进而引导他们更全面理性对待不同的观点。由于大学生掌握的信息相对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对一些复杂问题所持观点容易陷于片面。教师提供的丰富背景讯息有利于训练学生看待问题持客观理性的观点,不走极端,从而将学生塑造成健全的公民。
微信所具有的便捷性、交互性特点使其在高校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补充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利用微信的优势与传统课堂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新的“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与学并重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利用微信延伸大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在没有相关的配套制度措施下大规模开展有可能流于形式,目前还仅限于个别教师。
参考文献:
[1]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第4期。
[2]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第12期。
[3]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
[4]孟凡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空间构建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第10期。
[5]袁磊:《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中国电化教学》2012年第7期。
[6]强连红:《浅论高校历史教学中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及措施》,《黑河学刊》2014年第9期。
[7]曹砚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育探索》2012年第3期。
[8]朱学伟:《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第4期。
本文作者:徐孝明,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历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