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五台山
山西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连金庸笔下的顺治帝,都到这里的清凉寺出家。这里是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
唐代全盛时期,五台山共有寺庙300余座。经历几次动荡与变迁,寺庙建筑十成去了六成。目前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南禅寺和佛光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图2-1,彩图2-1~彩图2-4)。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离县城二十余公里。南禅寺初建不知何年何月,重建是在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图2-2)。寺院占地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60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该寺的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图2-1 五台山的显著标志之一——白塔
图2-2 南禅寺大殿
寺内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图2-3)。殿内有一座佛坛,长8.4米,宽6.3,高0.7米。塑像分布在佛坛上,整个佛像群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是一个动静结合、各具形态、生动活泼的场面,也是一个尊卑有序、各尽其职、和谐协调的环境。佛坐莲台,慈光四照,尊贵而端庄,严肃而安详,似在讲经说法(彩图2-5)。骑狮的文殊菩萨、坐像的普贤菩萨分列两旁,带着侍从和教民赶来恭听。这些塑像,姿态自然而若动,表情逼真似有神,丰满优美,夸张适度,个个栩栩如生。佛坛四周壶门和叠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边和莲瓣,是五台山保存的唐代砖雕艺术。
图2-3 南禅寺大殿内释迦牟尼左侧
南禅寺内还有三只石狮和一座石塔,也都是唐代遗物(图2-4)。石狮一只高78厘米,另两只高45厘米。两块角石各方33厘米,一块上雕一只卧狮,另一块上为二狮相对之状,均很生动。石塔底方26厘米,高51厘米,共分5层,总高51厘米,第一层四周刻满佛教故事,四角各有一座小塔。第二层每面正中雕刻佛像一尊,两侧各分上下两层,每层雕刻佛像两尊。三至五层,每层各面均雕刻佛像三尊。
图2-4 南禅寺内老掉牙的千年狮子
佛光寺在五台县的佛光新村,于公元857年建成。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图2-5~图2-7)。
图2-5 佛光寺殿后祖师塔
图2-6 佛光寺东大殿
图2-7 佛光寺东大殿内泥塑众神
其实这个寺庙在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敦煌壁画上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就居显要地位。
说起来,这个现存唐代第二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还是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师母找到的呢。因为当时日本人断言,唐代木构建筑在中国已经绝迹了,只有在日本才能看到。梁林二人不信这个邪,他们认为在某个少有人迹和战乱的地方,肯定还能找到唐代木构建筑。根据分析和一幅画的启发,他们认定了它是在五台山里。
当时的交通条件极差。公路公路没修,汽车汽车没有。他们骑着驴,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有时山路陡得连毛驴都不肯走了,他们只好自己顶替毛驴,背着辎重,还得拉上毛驴(回来时用得到)继续前进。走了两天,黄昏时分到了豆庄。只见前方一处泛着金光的大殿在向他们招手。他们快步前行,上了陡峭的台阶进入大殿,抬头仰望,啊!这就是他们久久寻找的唐代古建吗?在夕阳里,他们的心剧烈地跳了许久。
图2-8 显通寺
开始测量了。他们在蝙蝠群里爬行,与臭虫奋战,几天后才好容易在大梁下依稀看见有些墨迹,似乎是“女弟子宁公遇”等。谁是宁公遇?其他的字是什么?屋顶太暗,尘土堆积,使他们无法看清全部的字迹,只好请庙里仅有的两个和尚之一去就近的村里找人帮忙。和尚跑了一天,仅寻得两老农。老农又只会耪地,不会搭梯子。大家一起忙活了一整天,扎了个梯子,才算能把湿布不断地传递上去,进行擦拭。如此费了三天的时间,终于读懂了全部的字。搞清此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那些字都是当地的官员和出资者。宁公遇是主要出资人。
看来刻字不一定是坏事,就是刻的要是地方,别有碍观瞻。
显通寺(图2-8)、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各个寺庙里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布,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就不一一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