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之旅](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39/34142239/b_34142239.jpg)
第60章 花落终有时,落笔绝封尘
我想想,也是时候给这个所谓的“书”来一个结尾了。
是的,肖宇轩就是我,我就是肖宇轩。
与其说是一本书,倒不如说是给自己的一个慰藉。以另一个人的名字,慰藉自己休学的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感。之前所写的东西,姑且就称之为一个回忆录吧。
前面的故事线只停留在了三月末,或者说是我的记录也就是停在了三月末。这其实不是状态变得更好了,或者是更糟了,只是这期间心态与心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以至于我在四月的时候根本就不想再去记录这些琐碎的见闻了。
说到心境,我这一年其实感触颇深。总体概括来说,我本人感觉,自打高中毕业以来,或者说是自打高三以来吧,我的心境就一直在变,但是一直没有这一年的心境变化的多,也没有这一年变化的快。这一年我想通了很多我在这之前的四五年一直没相同的问题。譬如一些关于自身的问题。我是理性还是感性;我到底有没有生病;在我十分生气愤怒的时候,我忍不住去发泄出来,而此时的我到底是属于理性失控还是感性爆发。听上去确实很绕,但是确实这就是我当时刚被休学时所想的事情。可能有人会想,你这纯属是闲的,那点心理疾病也不过就是你这么每天瞎想想出来的。说的不错。但是休学在家的我,身边根本没有一个朋友,我每天除了想这些关于自身本质的问题,似乎也没什么可做。我毕竟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啊。即使有时有着理想与抱负,可面对现实的时候,总是不得不挣扎于那些对美好求而不得的压力当中啊。自然也不是要给大家灌输什么负面思想,带来什么负面情绪,只是希望那些自己内心还处于黑暗角落的人们啊,找到自己的光。
当然,理性还是感性的问题想通的那一次,还是经过一位好友的提醒。那位好友和我的性格很像,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他跟我说道:“人还是有兽性的。”是啊。之前的我认为,当我很是冷静,可以对一些事物进行理智分析的时候,或者情绪达到冰点的时候,那时候的我是理性的。很理性,非常理性,理性的和往常的我都不太一样。但是我又是一个高敏感的人。据说全球有五分之一的高敏感人群。这是一种人格特质,“所幸”我也是。这我也是在这一年中才发现的一种现象。估计发现这种现象还是得归功于心理咨询。要不是经常去做心理咨询的话,我也不会经常去关注临床心理学系统方面的知识。而身为高敏感人格的人,我自然而然是感性的。我是那种稍微看一点感人或者是伤感的电影或是书籍就会落泪的人。也正因如此,我觉得我才会更容易的焦虑和抑郁。我刚休学的那段时间,经常就会莫名其妙的流泪,就是眼泪止不住地流,可是又不敢让别人看见,觉得自己这样特掉价。后来没办法了,就经常给还在上学的高中同学打电话。当然我也知道,就是和别人打电话,大家劝说的你的话语也无非就是那些。甚至就连我自己究竟为什么会哭,我都不清楚,可能是刚好想到一些事情吧,但是刚好这些烦心的事情把自己惹哭之后,自己又转瞬忘记了,最后的结果就只剩下哭了。这个时候,可能也不需要什么宽慰了,只消是留住一双耳,一个肩,供自己倾听,依靠,便足矣。
但是在一些事情上一直是感性的性格可并不是什么好事,就譬如说,容易抑郁。所以,我就学着用自己的理性的一面去压抑自己感性的一面。有些时候,一切只要不表现出来,就都完事大吉。因为有些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见一个负能量倒苦水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处理不来的事情,有的时候他们的心情也会很烦,尤其是在这么一个充斥着压力的社会。这个时候,人们最听不得倒苦水。和他们诉说心中事少不了嘲讽与谩骂。与其如此,倒不如找到合适的对象,那种愿意听你诉说,真正真心待你的人去说。除此之外,只有忍住,埋藏于心底,才是最佳选择。
而兽性似乎超脱了,这二者的范畴。我所理解的爆发的愤怒,所谓极度的躁狂,都和这个理性和感性不同。它似乎正是一个人,或是动物们的兽性。一个人的愤怒情绪若是得不到好的管理,就如同泄了闸的洪水,兽性随之奔涌而出。若是对其毫无管束的,后果不堪设想。因为这个和所谓的血性不一样,血性还是存在着理智的管控的。这也是我们的理性是可以控制愤怒的情绪合理发作的。理性和感性应当归于人性,是那种有着人类自我认为的高级意识的思维的人性。兽性与其对立,但是二者却也相交。应是一种相交不相融的状态。
这样想来,似乎我也不算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精神疾病了,什么双相情感障碍都是骗人的。我开始这么想着,随之而来,我的心境又在我没注意之间开始变了。
四月五月,这两个月以来,我也不过是在家中练习学车。这期间,去了一趟大连,也去了一趟川渝。两次印象皆为颇深。
这次去大连,不是为了找我的表哥,而是一个高中同学。他原本是天津大学的学生,后来到了大连医科大,在此之前的章节,我应该已经讲过了,具体原因也是不便多说了。总之,我当时接到这个消息时,十分的震惊。心中原本已经忘记绷紧的弦,再度绷紧了。我也害怕和我的同学一样的境遇。他可以做得到,不仅是说明他有莫大的勇气,同时,我也可以体会他的那种极其无奈的心。但是生活如此,人必得负重前行。但事情若是放到自己身上,自己实在是想象不到该如何面对这件事。我现在已经返校了,休学一年,自然是降了一级,里面已然是万般无奈了,我若是回到原点,回到我自以为的噩梦的开端,我能接受的了吗?恐怕不可以。所以现在的我依旧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四月份可记起来的事情很少,再要么就是四月末的一天早晨的一通电话了。那是我高中数学老师,也就是我一个很好的同学的妈妈打来的电话。我和这个同学很玩得来,也一直称呼我老师为干妈。但是我总感觉,随着我在变,周围人对你的态度也在变。这个同学本来是在高二的时候就去了墨尔本大学去出国留学,但是在我休学的之前的一周,他回国了,并且声称不再回澳洲了。据说是因为疫情原因,而且他的专业被取消了,所以他在国外没有地方呆了,就回国重新开始高考了。我半信半疑,毕竟是他的事情,我也就不好多问。但是在他回去上学之前,他存在了我的银行卡中四千块钱,说是他的私房钱,并且交由我保管。我也是不好推脱,而且我觉得他毕竟也是成年人了,就应下了。结果,在这个四月末的早晨,我就被这刺耳的电话铃声给吵醒了。看了一眼,是干妈。我立马清楚没好事。早晨六点多的电话,我没有马上接,选择了在九点多去接听。我心里清楚,要是接完这通电话,我肯定会毫无困意,毕竟之前有经验。果不其然,电话接通的一刹那,我感受到温度都降至零点。总体说来,我那个朋友在半夜的时候趴在被窝里玩手机,被他妈妈发现了。而他妈妈不清楚他的手机,电话卡,无线网卡都是哪来的。在高三四月末,距离高考时间,一个月出头,他妈妈很是着急。这我倒是也理解,但是她到底语气就是在质问我说,这些东西是不是都是我给他的孩子搞来的。这怎么可能呢?他妈妈还问我,我们俩之间是不是有她不知道的小秘密,经常会在她背后搞一些小动作。这也真不可能,我这位同学,自打出国后,或者说自打我们都开始上大学后,他除了朝我借钱的时候联系我,其他的时候基本不会联系我。“那你以后别借他钱了,以后你就直接把他删了,别和他联系了,你瞧他现在都烂成什么样子了?成绩才400多分,这能上什么大学?”我知道,这些话,其实也就是说给我听,即使不是百分百说给我,这其中也包含着一般的成分是说给我。虽然可能有人会说我别多想,这也就是一个母亲的心急,随口这么一说。我的数学老师可不是只会随口一说的人,她是那种看上去就很聪明的人。但是若是以后我的同学真的再次向我借钱,我怎么可能不借;我又怎么可能把我同学给删除。也许在老师的眼中,我才是那个烂成了什么样子的人吧,没学上,成绩差,每天心事忡忡,还老让家长到学校去。其实,老师于我是有恩的,上高中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一直很感念这份恩情。甚至是即使我很抗拒我的高中,我还是会很爱这个老师,而且是高中里唯一一个的老师。但是随着这次电话的结束,我的内心真的开始了五味杂陈,我开始分不清我就是爱还是恨了。不是对于老师,而是对周围的一切。似乎从这开始,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内心较为阴暗的一面慢慢显露出来了。
在那之后我去做了几近一个月没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老师聊了聊最近的生活相关。每次心理咨询聊的内容总会忘记,我本身原来也是抵抗这种咨询,觉得对本人没什么作用。但是后来发现,自己想说的事情身边只有心理老师听得懂,或者说是愿意听,配合听。这种无人听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我朋友放暑假回家。
这次心理咨询,我换了新发型,当时头发很长,做了一次挂耳染,上黑下白。配色就是按照王者荣耀里的司马懿配的。虽然知道自己很中二,但是似乎是要硬是提醒自己,当一个像司马懿一样的人。不显山,不露水,却总能出奇致胜。但其实这只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是在前两个月,也就是五六月份,甚至是七月份的时候,我都执着于这个想法,认为这个想法对于自己来说是正确的。其实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很幼稚的,但是我又不知道如何去改变。似乎是只有这个样子才能保护现在的自己。就好像是,吗啡可以镇痛,但是它是一种毒品,易于上瘾。但是在非常痛苦的时候,只有吗啡的效果来的最及时。我对于司马懿本身那种阴谋的特质,似乎也只是适用现在的状态来应急,缓解我自己的阵痛。但是慢慢的,我就会发现这种阴谋伎俩,虽然很爽,但是真的很累。我最理想的状态是那种大智若愚的样子,智慧之中不掺杂任何的暗黑阴谋。但这明显是不适合于这个社会。不过,我相信,由于我一直在变,我在将来也一定会改变现在的状态的。毕竟将来的我和现在的我并不是一个我。
是的,我坚信将来的我和现在的我并不是同一个我。哪怕是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和明天的我相比,都不会是同一个我。有的时候,这种变化不是日积月累的,往往更倾向于瞬变,即是转瞬之间的变化。也许一个人在一瞬间想通一件事,或是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么这个人在那一刻就已经改变了。但有的人一生也许都不会经历太多太大的风浪,那么他的变化是微乎其微也是有可能的。
五一假期的时候,和高中同学去了一趟川渝,在成都和重庆玩了四五天。由于之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接触过巴蜀文化,第一次的旅行就令我感受到格外的新奇。在成都带给人直观的感受就是悠闲和前卫。这座城市似乎可以接纳和包容诸多的不同,承受世外所认为的光怪陆离。深夜凌晨的酒吧门外,依旧有着计程车和一些沉醉的酒客的影子。在人民公园喝着盖盖茶,打着龙门阵,消磨时光便可打磨一下午的光阴。重庆这座山城又有着另一番不同的趣味。山路崎岖,重庆就是在山上建造的一座城市,立交桥蟠龙踞虎,错综复杂,即便是开了导航,一样也得在上面绕上大半天。还有著名的轻轨站——李子坝,古渝雄关——朝天门,商业街——观音桥,以及各处地电影取景地。在重庆走着,仿佛是置身于电影之中,充斥着极其丰富的浪漫主义。就光是从重庆的一楼再一路上到一楼就已经是令人着迷。正因是我还没有去过淮扬地,不然我可能已经下定决心,以后就在川渝定居。
路途上景色很美,见闻生趣,体验丰富,唯独是和自己的好朋友产生了一点小矛盾。也正是如他所说,每个人都在变化。确实,我当时一直觉得他已经是钻入牛角尖了,但是我没办法和他说清楚,毕竟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也许撞了南墙就会回头了吧。何况我和他同样的年龄,谈不上谁更有人生的经验,只是我觉得我的朋友在思想上出现了我自认为的漏洞。而且他平时一直是很忙,我也不知道他在这次旅行之后是不是生了我的气,联系开始变少起来。说实话,当时的我确实是很生他的气,怎么也是劝说不动他,感觉他一直是很激进。但是他毕竟是我的朋友,在高中的时候乃至之后,他确实帮过我很多,这种情谊,并不是这种小小的争吵就会影响的。现在,我只是希望他可以很好,过去他自己内心的那个坎,其他的什么都无所谓了。
五月中旬,家中又发生了一些事情。并不是我们自己家的,而是家中的亲戚家的事情。但是事情也稍微波及自身,也就不免产生一些感想。事情起因是二姨家的姐姐要和与自己相恋七年的对象结婚,此时的她已经是有了身孕了。但是她的家里人不同意,确切的说,在这过去的七年里,她的家里人就没同意过这件事。并不是说这个结婚对象的人品有什么问题。当时他们的婚礼上我和姐夫也算是有过一面之缘,他们回门的时候,也和姐夫接触了大半天。我个人感觉,姐夫这个人其实挺好个人,不抽烟不喝酒。而且我姐也绝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可是我二姨的一家人一直就是不同意这门婚事,原因竟是因为男方没有一个正式工作。所以就这样一直反对了七年。但是他们也没有给我姐合适的相亲对象,就是那么一直吊着。
姐姐回家去要户口本那天,算是她和二姨和二姨夫的正式爆发。过程详情不尽知,流于各人之口可谓是众说纷坛,只是结果就是二姨被挠了两道,姐姐被二姨夫又是一顿胖揍。二姨说是姐姐先动的手;姐姐说是二姨先上去打的姐夫,自己只是上去拦着被迫和二姨扭打在一起。可是无论如何,二姨被挠了已成既定现实,一段时间之内,姐姐都成了被谩骂的对象,包括我妈在内。
我妈评论这件事的时候,说了一句,“都已经这样了,还管她干啥啊。”听见这句话后,我突然感觉特别心寒。她说这句话的原因也是因为他听说了我姐要带着我二姨夫去警察局验伤的事情之后才说的。此时我才理解当初在我四年级的时候,为什么她会如此的愤怒了。因为当时的我也说了类似的话。
还记得当时,是妈妈一个工作服上的肩章丢了。她很生气,一口咬定就是我把它弄丢的,可是我压根儿就没动过它。但是我还记得那个肩章最后一次是出现在沙发上,那八九不离十就是掉进了沙发空里了。果不其然,我伸手就将其找到了。谁知,妈妈更加坚信这个肩章就是我弄丢的事实了。我当时也是很着急,并不希望有人这样冤枉我,所以突发奇想就说和妈妈去警察局验指纹。这回知道,她可能就是听了这句话才那么动怒的吧,直接将我锁在外面。当时我的手指还扒着门沿,企图用力打开门,再次进去。但是奈何当时太瘦小,根本没有那个力气。最后手指被夹的受不了,就直接放弃挣扎,被锁在门外了。
其实现在也没有怪妈妈的意思。一人有一人的偏执和理念,妈妈也是人,一切也会是在常理之中。只是偶尔情绪低落回想起来,不免有些心寒。
但是相对于二姨来讲,我觉得我妈这些都只不过洒洒水。因为这件事情不久之后就是姐姐要举办婚礼,我也接到了通知。时间定在了六月份。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是毅然决然要去的。我也料到了家中的其他人基本上都在观望和徘徊。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意义上想要去给姐姐庆祝婚礼的。一方面他们觉得如若是去了,二姨这边会很不好办,一方面又觉得要是不去,姐姐那边也是过意不去。所谓的大人永远都是这样,斤斤计较着那些所谓的得与失。
最后,去的人还是我们一家和老姨一家。彼时的小妹还没放暑假,所以就没去成现场。其实到了那里的我们也不是全都去成了现场。这件事情到了这里,才算是到了高潮。
姐姐的婚礼举办在男方的老家——丹东宽甸。从我们城市盘锦前往丹东需要四五个小时,从丹东城里到宽甸,还要走一段高速和山路,还要一个多小时。所以我们一家到达那里已经晚上了。而老姨一家是从早上就开始出发的,白天就还在那里玩了一天。本来这些事情是瞒着二姨一家人的,可是不知怎地,他们愣是知道了。结果,我们这边在丹东得知,他们那边在家里就已经吵翻了天。其中二姨夫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其中直接是把我爸给骂了。意思是这件事情完全是我爸领导的。本来我爸来看外女结婚,本就是处于一片好心,这下算是心凉了半截。但是该随的份子钱还是得随,可是,明天的婚礼现场就算是去不了了。可不能将事情再次搞大,将事态升级化。
可是我并没有这么想。我觉得起码作为我这辈,还是得去参加姐姐的婚礼。我作为到场的唯一的娘家人,按照丹东那边的习俗,我是需要去“压车”和去“挂窗帘”的。这些只是婚礼上的一些习俗,也是我作为一个小舅子该去帮忙的事情。姐姐娘家这边到场的姨们根本就派不上用场。老姨和我妈根本代替不来姐姐的父母的到场。到场之后显得也不是那么过得去面子,所以他们决定不到现场了。
到了凌晨三点,我早早起床,开始准备作为娘家人给伴郎团堵门,还有给姐夫穿鞋等事宜。一切事物得赶在七点之前结束,因为得在七点的时候上婚车。妈妈和老姨泪眼婆娑地目送着姐姐上了婚车,之后老姨一家就直接离开了。而我爸妈在高速口一直等着我,等着婚礼结束,我直接坐着婚庆公司的车就回来了。
婚礼现场,我随着婚庆公司的工作人员的安排,做完了自己要做的事。庆典开始,我看着注重仪式感的姐姐,幸福地完成着自己的此生唯一一次的婚礼。我的内心也是充满着感动,也在心里默默由衷的祝福她。可能这场婚礼唯一的遗憾就是,姐姐没能得到自己的父母,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家里人的祝福吧。
婚礼结束之后,我连饭都没吃,就急匆匆地离开了。坐着婚庆公司的车就来到了高速路口,一家人就这样回了家。
当然这件事还不算完。回家之后,二姨他们一家在自己家这边再一次举行了一次婚礼。婚礼的现场没有新人,没有招牌,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一层楼的酒席和门口的一张账本桌。着实是让人感到无语。
后来也是知道,在姐姐出嫁的那天早上,二姨夫直接把老姨夫也给骂了,还把当初舅舅离婚的事情也归咎到老姨一家人身上。
就这样一家人兄弟姊妹,貌合神离。
之后的一次和舅舅吃饭聚餐,他痛苦地表示这个家怎么能够这样,为什么姥姥姥爷不去插手这件事情,撮合一下她们姐妹。
当然了,在现在的社会,这种事清,老人们是再无法办到的。这已经不是古代社会了,那种大家长说话一言九鼎的时代了。舅舅所想的事情根本就不现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解不开的疙瘩,谁又肯为谁各让一步呢?可是我人微言轻,长辈却还看不清这个道理。
事情最后的最后,也只是告一段落了。姐姐开始安心养胎,今年的年底估计是预产期。剧情反转在二姨家的二胎,小老二身上了。
二姨家的小弟正值六年级,马上就要升初中了。但是由于他们家的地方学校资源不是很好,所以一直想着到盘锦来就学。但是导致各种原因,到现在他也没能来到盘锦上学。到另外一个城市上学毕竟还是需要各种的手续和流程的。这些流程和手续说简单也不简单,说困难,倒也不是那么的困难。主要全是走的人情,钱之类的倒是在其次。当然,要是人情这关过去了,换了一个城市上学所需要的费用还是不在小数的。这一点二姨也很清楚。其实不论怎么说,二姨一家还是会对这笔不小数目的钱有所忌惮。
但是在事情发生之前,他们这几个兄弟姐妹都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二姨家的这个小二胎,找一个在本市足够可以的初中。妈妈给二姨找来了暂住证,是找我的初中同学的爸爸办理的证件。虽说是办理证件并没有多少钱,也就是二三十块的事,但是求人总要讲感情,讲过感情,便是欠下人情。舅舅也是在周围四处打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好坏,争取给二姨家的弟弟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学校。就连老姨那里也是打听到了不少事情。但是自从姐姐的事情发生后,紧接着就是小弟没能来到盘锦读书的消息传来。估计是二姨一家怎么也没想到,事情并非是水到渠成。而后二姨他们也是碍于面子,很久也未曾向妈妈提及过此事,也只是向舅舅说说。而妈妈也没再去上赶子,那么积极地帮忙了。
在我回到广州的前几天。那段时间我还不能进到学校里面,因为我的复学通知书迟迟没能下发到我手中。所以,爸妈就只好一直在广州学校附近这边的宾馆里陪着我。也就是在那期间,二姨才破天荒地联系了妈妈。听她们谈话的只言片语,我再次嗅到了请求的气味。看来二姨还是想让弟弟到盘锦来念书。但是他们得有在盘锦的工作证。这个其实找到爸爸就可以办的来,但是当初就数爸爸被骂的最狠,爸爸自然也是一百个不愿意。当时和老姨他们吵架的时候,也是好久才和气下来。说来也奇怪有趣,爸爸和老姨他们和气下来的时候,正是去丹东时,想要参加姐姐的婚礼的时候。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们家大人和老姨家大人也算是借机冰释前嫌。虽说这样真的很不好,毕竟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大家在家庭和睦的前提上,似乎又多加了些利益与地位这样的东西。所以到了关系紧张的时候,谁都不肯先做出让步。总是觉得自己多退一步都是吃亏。
二姨对弟弟和姐姐的教育方式是有着很大不同的。其实没人去说,姐姐和二姨他们的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想到一个事情:因为家中没有男孩才有的这个二胎。其实姐姐的脑子也不算笨,但是姐姐的学习就从小就没人管,所以她最后也就是考了个大专。我比姐姐小五岁。所以好多事情,俩人都是没办法去比。当我上学之后,学习成绩开始逐渐显现出优势的时候,家长们攀比心就已经没法满足。毕竟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永远趋于人下。当我年级增加,二姨已经知道姐姐在学习上是没法和我去比了。但是在我后面的孩子们就还有机会。所以,依次是老姨家的妹妹(小我一岁),舅舅家的弟弟(小我五岁)。算是和我年级和生活轨迹接近的表兄弟姊妹们,在学习上都在效仿着我和我妈妈。他们开始一致地认为,我的学习成绩是被我妈看管出来。没有我妈的严厉管教,就没有现在的我。这种言论我也是听习惯了,但是还是会心里不舒服。如果我现在的一切都归功于他人,我的存在真的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后来他们慢慢不再以我为目标,而是当一个灯塔。而我一直在鼓励他们向前走,最主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因为我不想让我以一种不堪的状态去误导他们。原来的时候他们家大人还在说着向你哥看齐,但是现在当我劝导他们还要继续拼一把的时候,舅舅却说,“适可而止吧,有些时候是注定无法达到那种高度的”。我不晓得他说的是哪种高度,我只想说我现在很低已经低入尘埃了。可能是人到了一定时候,都会有遗憾与感伤,而这种遗憾常常会想让传承自己的人去弥补吧。我曾经很讨厌他人意志加于自己身上,到头来,我似乎也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而且舅舅这么认为,也许是收到了我的影响。他看见了当时的我如此的不堪,他不想弟弟也会因为压力,求不得,而变得无力承受这一切。
四年级的时候,二姨家的弟弟出生了。小我十岁的弟弟,一经成长,便被发现了拥有着巨大潜质。他小时候和我的小时候脾性相仿,都很淘。不同的是,我是单纯的淘,用家里人的话说就是“没好拉歹地淘”,而弟弟就是“顾道着淘”。话说白了,我淘起来是没心没肺,就一个人傻乐呵地淘。我小时候还被家里人叫做“人来疯”。听上去很可笑,我现在竟然常常社恐或怯场。而所谓的“顾道”,也就是我们的方言,意为耍心眼,小心机多。也就是他在淘的时候和平常人不一样,经常会在玩的时候给别人下绊子,或者对某些事情造成一些破坏。舅舅家的弟弟比他大五岁,却在小时候没少被他欺负。恰由于我们俩小时候的某些方面很是相似,所以我们俩经常拿来作比对。得出的结果也无外乎就是夸他“脑瓜好使”,“这小玩意儿灵便”。嗨,习惯了。
也正因是看见了弟弟的潜力,二姨一家开始注重起弟弟的学习问题了。弟弟也是很努力的孩子。而且似乎这又是一个以我为目标的孩子。我和他差了十岁,按理来说,我的版本早就淘汰了,但是似乎把我打倒算是一种意义上的成就感。也就是这样,二姨才是很着急想将弟弟送到盘锦来念书。我还听说,弟弟当时因为听说自己有可能来不成盘锦而在家痛哭流涕。
或许有时候的我有点偏激,但是我是真的不希望和一个人来回去做对比,尤其还是这么小的孩子。他未来很好,我会很欣慰的。我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为什么偏偏拿来和我作比较呢,然后告诉我,“你不聪明,你小弟更聪明一些”。我从未承认自己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更何况一个人不应只是仅仅去追求所谓的“聪明”,不是应该多关注于“智慧”这个词吗?而且,他们将弟弟“顾道”,这种小聪明,拿到台面上大肆吹捧,这本来就是思想上的疏漏。再加上在小学做出几道压轴题,就觉得自己了不得了。不过还好,弟弟够努力,未来应该还是在自己的脚下的。只盼他以后在中学不要再动不动就和老师吵架。他以为在小学,不靠老师教学就可以搞定一切。这在中学是万万不行的。千万别被家长的错误思想给误导了。
最后,也就是要聊聊情感问题了。听着是不是很肉麻?是的,我也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总要将这些事情来一个总结嘛。本来情感问题就是这一年来我唯一没想清楚的事情。我以为我想通了一切,但是只要是涉及她的事情,总是会使我心乱如麻。
还是那个女生,不方便提及名字,这里就用“她”来代替吧。
前面已经提到了很多关于她的故事,但大致再从本年的元旦节讲一遍吧。元旦节一整天,我是没想着去联系她的,但是在夜晚,我始终是没忍住,给她发了一条元旦的祝福短信。她没有回复,而我的心恰似半松半吊着。松一口气,是因为就像是在考试结束交卷那一刻,内心稍微的一松,但紧接着就又吊起来,恰似在等待成绩的出来。为了缓解这种紧张情绪,我开始刷起了短视频。那是已是凌晨。慢慢地,我就忘记了这件事情了。可是突然在凌晨两点多的时候,她回复了一句“元旦快乐”,紧接着她跟我说,她脱单了,刚才在和男朋友看电影。看见这些,我的心突然咯噔一下。然而当时的我竟不由自主地回复了她一句,那时的我真的有点蒙,也有点傻。凌晨两点的及时回复,难免会让人意为,我在等着她的回复。既丢人又羞耻。
她在深夜告诉我她脱单的事情,可能就是告诉我,“老娘脱单了,而且这么晚了还在外面,宿舍是肯定回不去了,所以你以后就别想了,别再惦记我,骚扰我了。”除此这外,我当时就想不到任何其他解释。
自打那以后,我就打算以后真的不再和她联系了。
当然,这种决定也是废的,稍微遇见情况就会改变。
那是在五一的假期,那时候我还和同学在重庆玩。彼时的我们正坐在重庆的一座高塔上歇息。突然间手机进来一条短信,是她的。“我在音乐节上看见一个歌手也叫叶子铭,和你的名字一模一样诶。”她说着,文字之间可以感受到她的小兴奋。
“是啊,我知道这个人的,之前抱有好奇的目的查过和自己重名的人,就知道了他。”我也这样回复到。
虽然已经很久没联系过她,但是我还是会时不时地关注她的朋友圈,自然而然也就知道那个时候的她刚刚分手没多久。我不理解为什么她会突然主动联系了我,难道真的是像她所说的,做朋友?可是若是做朋友,怎么就没了下文,就只是仅仅刚才的两句话。但是即便如此,我也不打算再次重蹈覆辙了,以后便不再联络罢辽。
在那之后,我真的就很少去联系她了。但是只不过是自己在克制,并不是真正地放下了。
我身边的同学,父母以及心理医生似乎都在劝我,让我放下,不要再去理会这件事了。但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往往是,这耳朵进,那耳朵出。
似乎,我自己也明白,我对于这件事,应该是超出于喜欢了。它已经慢慢地变成了一种执念。似乎不解开这个执念,我的心结永远也打不开。
就这样,我再一次没忍住去和她聊天。那是在她们快放暑假了,期末考试周的时候。我和她聊了两次,两次的谈话内容也算是比较丰富。我的心就像是还剩一点火星的木炭,被风一吹,又重新燃烧了起来。我又开始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当她放假之后的那两天,我就发短信约她出来。然而,当时的她说是想在家“躺尸”一段时间。我也没多想,也就那么放下心来,想着再等几天又如何。然而,之后的第三天,我和我同学出门的时候,我的同学突然问我,“你看见她昨天发的朋友圈了吗?”我同学复读的时候,和她是一个班级的,自然也就有她的微信。而且他知道我和她之间的种种事迹,自打他放假以来,也是成天和我呆在一块儿。所以我的情况,他都很清楚。
“什么朋友圈?我不知道啊。”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是挺诧异的,因为我几乎会经常看看她的朋友圈主页,即便是我将我微信发现页上面的朋友圈已经关掉了。
朋友说着便掏出手机给我看她的朋友圈主页,我也拿出我的做了一下对比。确实,这条朋友圈是我不可见的。我被屏蔽了。
我当时更加迷惑了。被屏蔽的那条朋友圈的内容似乎也没什么不可见“我”的,就仅仅是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大致内容是,她和另一个人说出去写论文,谁来带电脑之类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要屏蔽我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她会和别人出去玩,但是不想和我出来吗?是因为前两天说是要在家“躺尸”,但是转天就出门,但是要发朋友圈,怕被我发现,显得尴尬?其实大可不必的。
或许是我想多了,也许是我在自作多情。但是看见这样的事情,终归心里是不舒服的。双方的心理状态似乎也很容易理解。我的心里是很在乎,但还是没办法去表达出来,最终发挥出了一种舔狗的属性;她则是在心里想,屏不屏蔽你,是老娘的事,干你鸟事!似乎这种状态在社会上还是蛮常见的。但无论如何,我当时心里还是充满了迷惑。她若是讨厌我,完全可以说出来,而且我想我平时似乎并没有对其进行过纠缠与骚扰。况且是她之前在我表白之后说是做回正常朋友,然后转手就把朋友圈屏蔽掉。这一系列的操作真的把我看蒙了。
最有意思的是,不一会儿,我又看见了她的下一条朋友圈,而且在两天后,我又看不见她最新发的一条朋友圈。看来还真是有选择性的屏蔽掉我啊。当时的我也不知是怎么了,可能我的暗黑的心理在作祟,又或者自己非要展开报复,让自己爽一把。我暗戳戳地在朋友圈中发了几次那种暗含隐喻的歌词的截图。目的就是要让她看见。心想着,“哼,你不是不让我看见你的朋友圈吗?搞什么屏蔽。现在我偏偏要让你看见我发的东西,自己好好品味吧。”当然,她看见与否,我无从知晓,只是觉得自己那一刻确实是爽到了,但是也恰如朋友所说,我最多三岁,不能再多了。确实幼稚,但是爽就完了,我不后悔。
就这样,我发了两三次,也不再发了,不然搞得自己都特没趣味,索性悬崖勒马。之后我也就再也没去主动联系过她。就当我以为就此之后就没有之后了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一点小曲折,而且可谓是一波三折。
在那六天之后吧,我突然接到她的信息。是她给我发来一些复习资料,说是之前忘记给我发过来了,今天格盘的时候发现这些文件想起来,就给我转过来了。确实,我之前是朝她要过这些复习资料,但是当时纯属于动机不纯,多有搭讪的意味。现在她给我发过来,我反而觉得比较气愤。平时的时候爱答不理,甚至是还会屏蔽一些朋友圈,现在装作若无其事的普通朋友来给你帮助,真的让人很迷惑。她真的有那种让你生气却又无法归罪与她的那种能力。那时她给我发的信息,我虽是第一时间看见了,但并没有打算第一时间回她。我甚至在那之后立即开启了免打扰状态。后来经过了快四个小时,我终于想好了以一种怎样的官方的语气去回复她。也就是应了那句歌词“我官方的回答了她的废话”。嗯,不用猜,我肯定把这句歌词发了朋友圈,只可惜,我觉得她看不懂。心想在我这里装什么圣洁天使。
在之后,一切似乎回归了平静。就这样一直也没再联系过。我也曾以为事情也许会就这样过去了,但是没想到,我会在机场再次遇见她。那时是8月25号,正值返校时期,我们俩就这样在机场不期而遇了。当时我真的极其的尴尬,面对面地打过招呼之后,我恨不得直接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许是再一次见面的缘故,我内心说是再也不联系的想法立即动摇了,当时我也是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内心想法是多么激进。内心中那种执念再次升起来。
到了学校之后,我只是在微信上稍微地问候了一下她,就相当于一次礼貌的寒暄。之后便没敢去主动联系。这和之前咬牙切齿说不再联系的心情又不一样,只是单纯的怯场,甚至于我和她本来走路已经相遇,几乎并排同行,我都没有打一次招呼。同样,她也没有。我还在微信中向同学吐槽,为什么她不会主动打一次招呼。同学听说了,也只是说我太软弱,没骨气。确实,仔细想想,在我的这场近乎于自导自演的情感大戏中,我只是在自我感动,自我欺骗,自卑自贱。而且心中还有着那莫名其妙的执念,难舍难弃。只是奈何这些想通了,自己却是无力去改变。
就这样,我的休学结束了,我即将开始下一阶段的旅程了。
附:算是番外吧,本来想是再开一篇新的,但又觉得没必要,就直接放在这章里面吧。
回来之后,算是新学期的开始。还是原来的宿舍,但是周围人变得不同,因为理想与目标不同,身上的担子也变得不同。回来之后,虽然只是暂别一年之久,但是却是感受到那种熟悉的陌生。有的事情我甚至是已经不记得了。在学业上,既然想在考研时转变方向,那么现在的学分和绩点的补救就同样需要花费很多功夫。课时上,几乎每天都是满课。开始时也确实有点不适应,甚至出现了躯干反应,但是除了咬牙坚持,也别无他法。站稳脚跟,稳步向前,才能冲出黑暗吧。
最近也是临近中秋节,我也算是鼓足了勇气,再次约她出来,竟没想到,这次成功了。我们俩在学校附近吃的饭。说实话,之前真的没能好好接触她,对她也不是那么了解。即便是曾经和她一起坐飞机回广州,帮她搬宿舍,但也没见过她真实的笑容,她的笑容对于我来说,之前只存在于朋友圈。这次两人坐下来一起吃饭聊天,我也放开了很多,她也放开了不少。以前的我总是经常对她倾诉种种事情与情绪,还从未听过她的什么事迹。我发现我真的不是很了解她。通过这次吃饭聚会,我也对她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算是一种收获。
只不过聊天过程中,氛围虽是感觉轻松,但我却感觉有着那种面试的感觉。是我被面试。感觉得出来,她本就是属于性格较为强势的人。这样一来,我倒是害怕把话题聊死,局势搞僵,那样肯定尴尬无比。她说每一句话,我都在揣摩她的这句话中的含义与目的。估计是我高敏感人格特质吧,我也习惯了这样做了。整个过程堪称高手过招,招招致命。我现在甚至是后怕,若是她真的是这种喜欢话中带话的人,想必我之前发的朋友圈她也是看得懂的,除非她把我朋友圈屏蔽了,不看我的朋友圈。不然我会尴尬的要死。
吃完饭后,我突然有一种轻松的感觉。我感觉我长久以来内心的执念破了,我以后再也不会将这件事牵肠挂肚。但是若是被问到,如果以后有机会和她相处,我会怎么办。我不会彻底拒绝这件事,同时也不会欣喜若狂。这就是我的态度了。不会再像一个舔狗一样,自怨自艾,怨天怨地,也不会像一个愤青一样,生那种无谓可笑的闷气。
最后的一个小插曲。我在中秋节那天给我高中数学老师和初中班主任发节日祝福,都得到了很温暖的回复。尤其是我的高中数学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的妈妈,我的干妈。她回来一句“节日快乐,臭小子”。我当时就觉得她对我的印象应该还没有太坏。这样就足够了。虽说是不靠别人的评价活着,但是我之所以这么在乎,还只是想得到自己认为亲近的人的认可的。
好了,就这样吧,江湖路远,来日方长!
20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