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求索40年:张正海临床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汗证

方某,女,43岁,工人。2011年12月初诊。
自汗出5个月。是年夏暑之后一直身热汗出,虽入冬仍证不减,伴面红渴饮,汗出后时感微恶风寒,舌淡红苔薄黄,脉数大。证属阳明热盛,气不摄津,阳气损伤,营卫不和。治宜益气摄津,清泻阳明,扶阳培本,调和营卫。方用白虎加人参汤:
药用:
白人参9g、太子参15g、知母6g、生石膏45g(先煎)、炙甘草5g、粳米30g、炮附片6g、生牡蛎15g(先煎)、浮小麦30g。3剂,水煎服。
二诊:
药后汗出如故,嘱原方继服3剂,以观消息。
三诊:
病情无任何进展,再寻思病因症状及病机。《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伤寒论》54条谓“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遂复询病史,乃缘于暑月汗出当风。夏暑发自阳明,暑令当值,阳明热盛,蒸蒸汗出,腠理开泄,风因而入,又暑必夹湿,湿亦随之,风湿暑热,相搏为患,蕴结既久,脏腑阴阳失调,营卫之气俱伤,脏腑阴阳失调则面红渴饮,汗后微恶风寒;营卫之气俱伤可见身热汗出,迁延不愈。而仲景桂枝汤正是调和营卫之圣剂,其有“外证得之解表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之美誉,所以用桂枝汤复发其汗:
药用:
桂枝9g、白芍9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6枚。2剂,水煎服。
服药方法:
上药用水500ml,微火煮取200ml,去滓,趁热顿服。稍后,喝热粥1碗,即令热床暖被,温覆取汗,并要求全身微汗出方可,不可大汗淋漓或过度出汗。汗后静卧勿受风,待汗自止。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酒酪、滑腻之品。
四诊:
自述头药服后感觉汗未出透,头及胸背汗多但下肢无汗。遂于下午再服了第二剂,服如前法。服后温覆一时许通身透汗,静卧数小时汗自止。次日汗止而全身清爽,面不红,渴饮亦止,脉静身凉。
按:
本证一诊辨证有误,沿袭套路而不效,当详询病史后立即易弦更张。《伤寒论》54条告诫我们对于“病常自汗出者”,“营卫不相谐和”才是本证的病机所在,而“复发其汗”则是治疗手段,桂枝汤应当是首选。
营行脉中而卫行脉外,营卫虽出中焦但根于下焦。倘若营卫之气冲和,相互协调,则藩篱固密、营阴内守而不妄作汗。今夫伤于夏暑,汗出当风,本来汗出当风即可从汗而解,如此则无弊可留,然其时并未妥善处理,致使陷入“愈汗愈虚,愈虚愈汗”的恶性循环之中;复加湿邪凑入,风湿暑热,相搏为患,蕴结既久,脏腑阴阳失调,营卫之气俱伤。脏腑阴阳失调则中焦运化无权,营卫资生不及;营卫之气俱伤则卫气失于固密,营阴不能内守。所以时自汗出就在所难免。
据患者讲,此前有医者曾用过桂枝汤,但未吩咐药后吃热粥及一定要透汗,故服药后汗仍出不止。今见我仍开此方,遂叙其原委。考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功在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虽药仅五味,然君臣分明,纲举目张,是后世足堪师法的楷模之方。但“服汤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仍是桂枝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出者益佳”是取得疗效的关键,也是仲景汗法的规范。既前医曾用过桂枝汤,说明只用其方而未遵其法故而不效。《伤寒来苏集》云:“精义尤在啜热稀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外邪勿复入,热粥以助药之后,则余邪勿复留,复方之妙用又如此……今人凡遇发热,不论虚实,悉忌谷味,刊桂枝方者,俱削此法,是岂知仲景之心法乎?”所以,这次给患者用本方时特别强调让病人服桂枝汤啜热稀粥,并重视如法温覆取汗,遂获得成功,可见用古方而舍其法者非其用也,何乃疗效可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