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才是人生底色
想必大家高中时都曾听闻过马克思的那句话“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想这句话大体是不错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网中。身处其中,无论是否察觉,这片关系网早已改变乃至左右我们的人生轨迹。所以包括哈佛在内的常春藤大学都非常强调学生们对有效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学生应有意识地去学习和培养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意识和方法,尽管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来专门教授大家该怎么去做。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在一个陌生的文化圈里去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本身便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建立这种人际网络,各种聚会活动的作用不可小觑。
经过了开学第一月的破冰之旅,我也慢慢收到一些活动的邀请,有晚餐,有生日聚会,还有家庭聚会(homeparty)。敞开自己构筑的小世界,能与大家随心所欲地谈天说地,更深入地培养友谊,我自然觉得很开心。虽然刚一开学,学业负担相对较重,需要自己摸索的东西也格外多,时间上难免捉襟见肘,但是一般收到同学的聚会邀请,我都尽量参加。因为我觉得,虽然我与同学的关系比刚开学时更为融洽亲近了几分,但有时候夜深人静时,还是会有一丝漂泊异乡的感伤,缺乏一种舒适感和安全感。
我想很多留学生对此或多或少都有体会,尤其是本科便出来留学的同学们,往往更为脆弱敏感。周围的事情随时随地都会引燃他们的情绪,热闹喧嚣的场合他们会有孤寂酸涩的感觉浮上心头,望着车水马龙五光十色的街道他们会不经意地流下眼泪,与别人聚餐畅饮时他们拘谨不安格格不入,而当夜深人静,他们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却又惆怅得难以入睡。他们把自己禁锢在狭窄的天地里,孤独彷徨中渴望着理解和释放,盼望着认可和尊重,但却不敢走出画地为牢的怪圈。寂寞孤独本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毕竟人人都有直面内心的时刻,会失落、会怀疑、会倦怠、会渴望独处,尤其是身处蜕变过程中,彷徨、无助、恐惧、脆弱更是必经之路,然而如若一直放任这种情绪,那将永远体会不到生命蓬勃的乐趣。
有人或许会觉得,时间是抚平一切的良药,久了之后自己便会慢慢适应当前的状况,今日的困境也会慢慢消退。其实任何困难的迎刃而解,都绕不开“解铃仍需系铃人”这句话,如果我们不主动地去面对这些困境,它依然会成为我们明天将要面临的困境。所以与其一直小心翼翼地做生活的旁观者,不如敞开心扉,充满激情地参与到生活中,这样才会结识到更多有趣鲜活的生命,自己的人生也会因此而灵动。于我而言,友谊一直是驱散寂寞无助的良方,在失落孤独时,没有什么比朋友的劝慰更令人慰藉。我希望在哈佛,也能拥有一群互相扶持的知己。
而且要了解美国,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杯水车薪,书本上最详尽最系统的描述,也抵不过最迟钝的感觉,只有在人与人的交流碰撞中,我们才会抽丝剥茧般一层层触碰到文化的核心,才会感觉到文化汩汩流淌出来的魅力。在生活中体悟美利坚的人文精髓,这是我一直心神向往的事情。
只是逡巡在本地文化的边缘,我对不少事情的认知都与当地风俗背道而驰。不过我也觉得,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并不能阻挡一群知心朋友禀性气质的相合,热情与真诚才是最为可贵的。所以我努力忽略掉语言上的障碍,走出中式思维的堡垒,就像以前在国内和朋友相处一样,自在随心地和大家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乐趣,我在平时的社交里也开始用不那么地道的英语讲一些很好玩的事或者问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久而久之,也形成了我独特的英语风格,不仅没有造成大家的理解困扰,反而把日常相处的过程变得妙趣横生。在学校里面,我把我的名字“亮”的汉语拼音(Liang)单拿出来作为学校里的常用名。有创造力的同学就把我的名字嵌入到“语言”(Language)这个词里,变成“Lianguage”,意思是“何亮的语言”,揶揄我的特别英语。
记忆颇深的是开学后不久,班级在红线酒吧举行例行的“欢乐时光”(HappyHour),我与一位朋友相谈甚欢时,一个同小组的高个同学路过我身边,大概是想与我打招呼又怕打断了我们的谈话,于是先两手对着我前胸和后背合拍了一下,只是他人高马大体格魁梧,足足有192厘米,之前还是个海军陆战队上尉,那“轻轻”一拍还真有点分量。而且这同学走之前还说了一句:“Youlittle dog!”
那一掌的力道还没消散,又听见这么一句话,这一下我心里可真生气了,大庭广众之下居然这么羞辱我,我必须得反击,可不能给人留下个东亚病夫的印象!
我想也没想,顺口就回了一句:“Yougrandson!”结果旁边的人一脸茫然地看着我,那位高海拔同学则回过头来流露出一个奇怪的表情,便接着往前走了。
语言和文化冲突
旁边有个同学看出了点端倪,试图缓和气氛,说:“你知道我们美国人都很喜欢狗的。”可是初来乍到的我怎么可能对美国的风土习俗了解得那么一清二楚呢?
我怔怔地看了他一眼,大脑飞速运转给出了一句很无厘头的解释:“我们中国的家长也可喜欢孙子了。”
“哦!”大家一下都显得很释然,陪着一笑。
不过大家也都在职场浮沉几年了,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有的,大概也看出我是在极力圆场,于是继续解释:“我们都可喜欢狗了,所以有的时候就直接称呼熟悉喜爱的朋友为‘dog’(狗)或者‘bigdog’(大狗)了。因为你身型小,所以人家才叫你‘little dog’的嘛。”
看样子是我多虑了,于是我也释然一笑说:“哈哈,真有意思。那他(大个儿)就是真的大狗咯?!”
“没错没错……那你们说的孙子是不是也是类似啊?我可不可以叫熟人‘孙子’啊?”
我一下子被他的举一反三给噎住了,却不不能告诉他“孙子”的真实含义,只好委婉地告诉他:“汉语和英语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不能类比地用。”
“那怎么用呢?你能举个例子么?”
我真没想到他对汉语的热情这么大,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只好接着打哈哈:“这个我一时也表达不好,我英语不好嘛。这个跟文化很相关,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明白,要靠生活的实际去体验。”看着他仍旧一脸求知若渴的表情,我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从中国的文明起源开始滔滔不绝,一直讲到他都面露倦色为止。希望这同学没有好学地去问其他中国同学,更别傻乎乎地见到中国同学便称呼孙子。
我的心情算是平复了,过了会儿再见到那个高海拔同学就直接喊“大狗”了,而且从那一晚,“大狗”的外号就叫开了,而我的“little dog”却没谁再叫了。
所以你看,生活原本是一件极为奇妙的事情,我们不知会在哪里跌倒犯错,不知会在何时遭遇尴尬,也不知会在哪里收获惊喜,但只要我们愿意积极地去融入世界,日子总会如春风吹拂般摇曳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