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那灾祸之音渐行渐远。当勋说“没事了”的时候,我才抬起头四下看去。借山顶残照的余光,我把周围看得清清楚楚。四下里都已经见不到那黑影的踪迹了。
我惊魂未定地问:“勋,刚才那是什么东西?”
勋却吞吞吐吐地答道:“我也不清楚。”
“你也不知道?”
“嗯,我不知道那怪物到底是什么,不过知道一些防身的办法。”
“勋,那些知识是谁教给你的呢?”
“我爸爸。”
勋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牵着我继续往前走。我紧紧回握着勋的手。勋说没事,那就是真的没事。以前如此,以后也一定如此。
在当时,村子里还保留着一些奇怪的风俗。
其中之一便是唤作“桥渡”的仪式。小孩长到十岁的时候,父母便会带着他们入山,然后走过一道用作举行仪式的吊桥。吊桥横跨山谷,距河面高度十五米左右,有风时便摇晃得厉害。
举行仪式的时候,村民们会在吊桥的中央铺上正方形的黑布,并将黑布的四角用钉子钉在桥身的踏板上。
参加仪式的孩子必须独自上桥,越过黑布,走到对岸。这样仪式才算完成。黑布表示洞。很久以前,举行仪式时会抽掉一块木板,造出一个真正的洞来。不过现在为了避免意外,便由黑布所造的假洞代替。但即便做了这个改动,也没有一个孩子能放心大胆地走过吊桥。有的孩子太害怕,过桥的时候甚至会坐在桥上哭,一步也不敢再走下去。如果无论如何都不能坚持完成仪式,就只能等待下次继续挑战。年复一年,直到能够顺利通过为止。
无论多么胆小的孩子,也会在十二岁之前完成这个挑战。因为即使是小孩子,也有脸面和羞耻的观念。
在我十岁的时候,我和勋一起参加了仪式。在这里,年龄相差不大的兄弟姐妹经常会一起参加仪式,我们家也是等到我们两个的年龄都合适的时候才举行仪式。
盛夏时节,大人们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举行“桥渡”仪式。
蝉鸣声声,弥漫四周的浓郁林木气息让人心头憋闷。大人们带着我们这一群参加仪式的孩子慢慢走在山路上。我还记得山路虽然算不上崎岖,但一路走过去还是花了不少时间。
到达吊桥之后,我们在桥头抽签,决定过桥的顺序。
抽签的结果是,我在前,勋在后。
我怕高,又因为一贯胆小,所以很紧张,只想逃走。勋却有些抱歉地对我说:“对不起,华乃,唯有这一次我不能帮你。你要自己努力完成。你必须靠你自己。”
我只能点头接受,自己一个人心惊胆战地过了桥。
接下来,就该勋了。他先向在桥头等候的大人们低头行礼,然后走上了吊桥。
虽说是简陋的吊桥,但桥身却十分结实稳固。只要过桥者重心一直保持在桥身中央,吊桥便不会晃动倾斜。勋走到黑布附近的时候,加快了步伐,作势纵身越过。但就在这时,河面突然起了一阵狂风,桥身犹如巨浪中的小船,摇晃不已。
吊桥两端顿时响起大人们的惊呼声,而勋却连呼救的时间都没有。当吊桥恢复平静的时候,桥上已经不见了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