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
【定义】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第3位原因,占非直接产科死因中的第一位。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
【疾病相关知识】
(一)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缺氧及发绀、栓塞。
(二)治疗
妊娠期:
1.决定能否继续妊娠
凡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孕妇,应在12周前行治疗性人工流产。妊娠超过12周时,终止妊娠必须行复杂手术,其危险性不亚于继续妊娠和分娩。因此应密切监护,积极防止心力衰竭,使之度过妊娠期与分娩期。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例,为减轻心脏负荷,应与内科医师配合,在严密监护下行剖宫取胎术。
2.定期产前检查
能及早发现心衰的早期征象。在妊娠20周前,应每2周行产前检查一次,在妊娠20周后,尤其在32周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增加,产前检查应每周一次。发现早期心力衰竭征象,应立即住院。孕期经过顺利者,亦应在36~38周提前住院待产。
3.防止心力衰竭
(1)休息:
保证充分的休息,每日至少10小时睡眠,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
(2)饮食:
要限制过度加强营养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以体重每月增长不超过0.5kg,整个孕期不超过12kg为宜。保证合理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铁剂的补充,20周以后预防性应用铁剂防止贫血。适当限制食盐量、一般每日食盐量不超过4~5g。
(3)预防和治疗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纠正贫血,治疗心律失常。
(4)动态观察心脏功能:
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射血分数、每分心排血量、心脏排血指数及室壁运动状态,判断随妊娠进展的心功能变化。
(5)心力衰竭的治疗:
早期心力衰竭者,可给予作用和排泄较快的制剂。晚期心力衰竭,待心力衰竭控制后再进行产科处理。若为严重性心力衰竭,可边控制心力衰竭边紧急剖宫产。
分娩期:
1.经阴道分娩 心功能Ⅰ~Ⅱ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条件良好者。
2.剖宫产 心功能Ⅲ~Ⅳ级者。
【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
(一)病史
1.孕妇就诊时应详细、全面地了解产科病史和既往病史。包括:有无不良孕产史、心脏病史及与心脏病有关的疾病史、相关检查、心功能状态及诊疗经过、病情有无加重趋势。了解孕妇对妊娠的适应状况及遵医行为,如药物的使用、日常活动、睡眠与休息、营养与排泄等,动态地观察心功能状态及妊娠经过。
2.判定有无诱发心力衰竭的潜在因素,妊娠期有无呼吸道感染、贫血、妊娠并发症、过度疲劳等;分娩期及产褥期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适应情况。对孕产妇的主诉及临床表现给予正确评估。
(二)身心状况
1.判定心功能状态 根据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和美国心脏学会(AHA)的客观指标,确定孕产妇的心功能。
2.评估与心脏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 如呼吸状况、心率快慢、有无活动受限、发绀、心脏增大征、肝大、水肿等。尤其注意评估有无早期心力衰竭的表现。对于存在诱发心力衰竭因素的孕产妇,更须及时识别心衰指征。
(1)妊娠期评估胎儿宫内健康状况,胎心胎动计数。孕妇宫高、腹围及体重的增长是否与停经月份相符。评估患者的睡眠、活动、休息、饮食、出入量等情况。
(2)分娩期评估宫缩及产程进展情况。
(3)产褥期评估母体康复及身心适应状况,尤其注意评估与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生命体征、宫缩、恶露的量、色及性质、疼痛与休息、母乳喂养及出入量等,注意及时识别心衰先兆。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随着妊娠的进展,心脏负担逐渐加重,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孕产妇及家属的心理负担较重,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而不能合作。如产后分娩顺利,母子平安,产妇则逐渐表现出情感性和动作性护理婴儿的技能;如分娩不顺利则心情抑郁,少言寡语。因此应重点评估孕产妇及家属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母亲角色的获得及心理状况。
(三)诊断检查
1.心电图检查提示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改变,T波异常等。
2.X线检查显示有心脏扩大,尤其个别心腔的扩大。
3.超声心动图更精确地反映各心腔大小的变化,心瓣膜结构及功能情况。
4.胎儿电子监护仪预测宫内胎儿储备能力,评估胎儿健康。
【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2.如厕自理缺陷
与心功能不全需绝对卧床休息有关。
3.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一)非孕期
根据心脏病的种类,病变程度,心功能状态及是否手术矫治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适宜妊娠。对不应妊娠者,指导患者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避孕。
(二)妊娠期
1.加强孕期保健
定期产前检查或家庭访视,可早期发现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孕20周前每2周査1次,孕20周后每1周查1次,并根据病情需要增加检査次数,由心血管内科医师和产科医师共同完成。重点评估心脏功能情况及胎儿宫内情况。若心功能在Ⅲ级或以上,有心力衰竭者,均应立即入院治疗。心功能Ⅰ~Ⅱ级者,应在妊娠36~38周入院待产。
2.预防心力衰竭
(1)充分休息,避免过劳:保证孕妇每天至少10小时的睡眠且中午宜休息2小时,有医师建议心脏病孕妇妊娠30周后完全卧床休息,以保证胎儿健康。休息时应采取左侧卧位或半卧位。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避免因过劳及精神压力诱发心力衰竭。
(2)营养科学合理:心脏病孕妇比一般孕妇更须注意营养的摄取,指导孕妇应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等,少量多餐,多食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加重心脏负担。整个孕期孕妇体重增加不超过10kg。妊娠16周后,每日食盐量不超过4~5g。
(3)预防治疗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如贫血、心律失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种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有感染征象,应给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4)健康宣教与心理支持:促进家庭成员适应怀孕造成的压力,协助并提高孕妇自我照顾能力,完善家庭支持系统。指导孕妇及家属掌握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如何自我照顾,限制活动程度,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及预防,识别早期心衰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尤其是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告知其抢救和应对措施。及时为家人提供信息,使其了解孕妇目前的身心状况,妊娠的进展情况,监测胎儿的方法及产时、产后的治疗护理方法,以减轻孕妇及家人的焦虑心理,以期安全度过妊娠期。
3.急性心力衰竭的紧急处理
(1)体位:
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
立即高流量加压吸氧,为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一般可以用50%的酒精置于氧气的过滤瓶中,随氧气吸入。
(3)按医嘱用药
1)吗啡:
5~10mg静脉缓注,必要时每15分钟重复1次,共2~3次,可使患者镇静以减少躁动所带来的额外的心脏负担,且可同时舒张小血管以减轻心脏负荷。
2)快速利尿:
呋塞米20~40mg静注,2分钟内推完,10分钟内起效,维持3~4小时。此药有利尿缓解肺水肿的作用。
3)血管扩张剂:
①硝普钠12.5~25μg/min,静注后2~5分钟起效,因含有氰化物,连续用药不得超过24小时。②硝酸甘油以10μg/min开始,每10分钟调整1次,每次增加5~10μg,使收缩压维持在100mmHg左右。③酚妥拉明静脉滴注,以0.1mg/min开始,每5~10分钟调整1次,最大可增加至1.5~2.0mg/min。血压监测同前,使收缩压维持在100mmHg左右。
4)洋地黄类药物:
毛花苷,静脉给药,首次0.4~0.8mg,2小时后可酌情增加0.2~0.4mg。
5)氨茶碱:
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呼吸困难,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利尿作用。
(4)其他:
一定情况下应用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对减轻心脏负担有一定的作用。
(三)分娩期
1.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1)孕妇宜左侧卧位15°,上半身抬高30°,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密切观察子宫收缩,胎头下降及胎儿宮内情况,随时评估孕妇的心功能状态,正确识别早期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第一产程,每15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各1次,每30分钟测胎心率1次。第二产程每10分钟测1次上述指标,或使用监护仪持续监护。遵医嘱给予吸氧,药物治疗并注意用药后观察。严格无菌操作,给予抗生素治疗持续至产后1周,防止感染发生。
(2)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妇体力消耗:宫缩时不宜用力,说明减轻疼痛的必要性及方法,如指导并鼓励产妇以呼吸及放松技巧减轻不适感,必要时给予硬膜外麻醉。宫口开全后需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缩短产程,以免消耗大量体力,同时应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各种准备工作。
(3)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产妇的腹部应立即放置沙袋,持续24小时,以防腹压骤降诱发心力衰竭。为防止产后出血过多,可静脉或肌内注射缩宫素10~20U,禁用麦角新碱,以防静脉压升高。遵医嘱进行输血、输液时,应仔细调整其速度,以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并随时评估心脏功能。
2.给予生理及情感支持,降低产妇及家属焦虑 医护人员有责任提供并维护安静、舒适无刺激性分娩环境,并陪伴产妇给予情感及生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及时提供信息,协助产妇及家属了解产程进展情况,并取得配合,减轻其焦虑感,保持情绪平稳,维护家庭关系和谐。
(四)产褥期
1.监测并协助恢复孕前的心功能状态
(1)产后72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正确识别早期心衰症状,产妇应半卧位或左侧卧位,保证充足的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在心脏功能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早期下床适度活动,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同时,制定循序渐进式的自我照顾计划,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2)—般护理及用药护理:心功能Ⅰ~Ⅱ级的产妇可以母乳喂养,但应避免过劳;Ⅲ级或以上者,应及时回乳,指导家属人工喂养的方法。及时评估有无膀胱胀满,保持外阴部清洁。指导摄取清淡饮食,防止便秘,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产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协助恢复心功能的药物,并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
2.促进亲子关系建立,避免产后抑郁发生 经常担心婴儿是否有心脏缺陷,同时由于自身原因而不能亲自照顾新生儿会产生愧疚、烦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详细评估身心状况及家庭功能,并与家人一起共同制订康复计划,采取渐进式、恢复其自理能力为目的。如心功能状态尚可,应鼓励产妇适度地参加照顾婴儿的活动中,以增加母子互动。如果新生儿有缺陷或死亡,应允许产妇表述其情感,并给予理解和安慰,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3.采取适宜的避孕方式 不宜再妊娠的患者应在产后1周做绝育术,未做绝育术者应建议采取适宜的避孕措施,严格避孕。
4.出院指导,详细制定出院计划,确保产妇和新生儿得到良好的照顾,根据病情及时复诊。
【健康指导】
(一)妊娠期
1.合理的饮食
以保证孕期热量的需要,但要防止体重增加过快。饮食宜进低盐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少脂肪的饮食,限制食盐每天不超过4~5g,饮食宜少量多餐,以免因胃部膨胀、腹压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并注意铁和钙的补充。如缺铁性贫血,会更加重心脏的负担,预防便秘,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
2.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减轻心脏负担
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遇有各种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的感染或其他感染须及早应用抗生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应及早防治并控制病情发展。积极防止并及早纠正各种妨碍心脏功能的因素:如贫血、维生素B缺乏、蛋白质缺乏等。
(二)分娩期
降低产妇的焦虑 维持宁静的产房气氛,陪伴产妇,给予支持及鼓励,提供信息,减轻焦虑。
(三)产后
建议合适的避孕方式 心脏病妇女的怀孕,常威胁到母子生命安全和健康,故应做好计划生育。手术结扎是最好的选择;口服避孕药易造成血栓,宫内节育器易造成菌血症,都应避免。
【护理结局评价】
1.孕产妇平稳度过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早期,维护最佳的心功能状态。
2.孕产妇及家人能够描述早期心力衰竭的症状并能够积极配合。
3.出院前孕产妇及家属示范正确的母乳或人工喂养的方法,婴儿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