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围术期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围术期中可能存在多种传播途径造成的传染,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等。可通过以下措施,妥善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减少病毒的播散。
(1)建立三级防护机制。根据不同的暴露等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并合理分配使用防护物资。手术医生与洗手护士实施三级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医用隔离眼罩、全面型防护面罩、一次性防护服或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和一次性长筒鞋套;手术结束后,外层一次性防护服、鞋套、帽子、口罩、手套等全部脱掉,放入双层一次性医疗废物包装袋内;并按“七步洗手法”规范进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时间持续2分钟。注意:含75%乙醇或过氧化氢速干手消毒剂对新冠病毒敏感有效。麻醉医生可采用二级防护,包括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一次性防渗漏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头面部应加戴防护面屏,防止气管插管时感染。巡回护士可采用二级防护,杜绝参观人员进入手术间。
(2)接送病人过程中,患者需佩戴口罩,医务人员要按要求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穿着防护服、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手套、鞋套等。如果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使用了平车,平车应与其他患者严格区分,做好标识及使用后的终末处理,避免与其他患者交叉使用。
(3)疫情防控期间眼科手术应在独立的负压手术间内进行,手术间应该具有独立的进出通道。如果没有负压手术间,应选择独立净化机组且空间位置相对独立的手术间,如没有层流系统的普通手术室要尽量选择空间位置独立的手术间。
在手术流程中,尽量做到物理分隔,避免和其他患者的交叉。手术室空气中的微生物水平与室内移动的人数成正比,应注意精简手术人员,减少手术期间人员的走动,尽量减少手术间内设备和物品,因而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要紧密配合,有效沟通。
在术前备齐手术用物,包括所需设备及备件、手术器械及敷料、一次性耗材及高值耗材,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手术间门的开关频次,以确保手术间的负压效能。手术期间适当的通风、湿度(<68%)和温度控制。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在手术期间,应关闭好缓冲间,在手术间呈现负压值(-5Pa以下)状态下,方可实施手术。
(4)眼科手术相对精细,常常需要患者在术中绝对的安静。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因涉及气管插管,且患者无法佩戴口罩进行防护,可能会加大病毒传播的风险。建议疫情防控期间尽量采用合理的局部麻醉方法。非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如果必须进行全身麻醉,应在气管插管与呼吸回路之间放置一次性过滤器,以减少对呼吸回路的污染。
(5)手术中,上台的医生和护士动作要准确,各项操作要轻柔,保持从容镇定,切忌忙中出错,避免针刺伤、刀扎伤等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6)要特别重视公共区域及公共用具的防护,包括门把手、各种开关、电话机等,避免交叉感染。
(7)如果患者为疑似/确诊病例,相关医务人员实行“医学观察”管理方案,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术后进行医学观察2周,观察期间每日监测体温,观察呼吸系统症状,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