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知道自己存在,就是因为我们拥有质疑自身存在的能力。尽管这句话听起来哲学意味浓厚,但同时也强调了一个事实,即“思考”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越是清晰、高效且有条理,我们就越能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幸福与成功源自良好的思维,可如果我们的思维混乱、模糊且没有逻辑,幸福与成功可能就会离我们而去。思维会影响我们的感受,这是一个人人都需要知晓的基本道理。一旦培养出科学合理的思维能力,我们就为自己接下来的人生打好了基础。
这本书的重点不是和思维有关的窍门与策略,市面上有很多这样的书,其中一些非常有用,但读者不会在我这本书里找到太多技术细节。这本书是不一样的——它的关注点在于读者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帮助读者了解自己为什么会产生某种思维,以及如何改善自己的思考方式。把一句老话略加改变,我们可以说本书的核心就是:“授人以大脑,不如授人以动脑方法。”我想把自己毕生对真正有效的思考方式的观察与体验传授给所有人。这些习惯可以让你培养出一流的大脑,让你成为法则思考者。
思考的一切都与习惯有关。我们永远在思考,所以我们不会时时监控自己的思考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会变得草率和马虎。参加驾照路考时,你会有意识地按照学到的方式开车;可在自己开过几年车后,你握住方向盘的手就会慢慢放松,踩着离合器的脚也会滑到一边……你不再去思考了。在你还能做对的事情上,这自然让人无话可说,你能用本能正确地操控方向盘自然是好事。可当真正遇到问题时,你会发现自己在无意识状态下已经忘记了一些重要技能。
无论小时候是否学习过良好的思考方式,我们都需要在成年后监控自己的思维。这样我们才可以学习新技能、磨砺生疏的旧技能,摆脱自己养成的坏习惯。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需要66天就能真正养成一个新习惯,这也就是略多于两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没有主观目的的科学研究,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其结论;不过显然,66天只是一个平均数,这里并没有考虑待养成的是一个有用的或令人愉快的习惯,还是一个日常的普通习惯,不同的习惯应该被区别对待。尽管如此,如果我们能在几个月时间里实践“思考的法则”,我们就能用更智慧的方式去思考(本书最后一篇能够帮助你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只要开始这个实践,甚至不需要66天,你就能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看到不同。
但在那之后,一切并不会变成无意识状态,因为读过这本书你就会明白,很多思考法则强调的重点就是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思维流程。很多混乱思维的根源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大脑如何运作;如果希望思考进入正轨,我们就需要更好地把控思维流程。一旦养成习惯,重要的便不再是“努力”。其一,即便状况不佳时我们也会努力思考,所以你更有可能把同等的努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其二,成为法则思考者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关闭这种努力思考的方式,你可以时常放松,休息一下。我们当然可以这么做,和身体一样,人的大脑也需要时不时地放松。
监控自身思维的习惯,重点在于质疑自己,观察自己的思维如何运作,我们可因此产生深刻的认识。比方说,假如你和伴侣因为谁来刷碗发生争执,双方很容易越吵越激烈。而就这件事,法则思考者则会质疑这种指责彼此的行为,会提出诸如“我为什么要争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的问题。因为刷碗发生的争吵,究其根源,几乎都不是因为刷碗本身。真正的根源是一方认为另一方不重视自己的努力,或者觉得自己被迫融入了某种社会性别角色,又或者是觉得自己被剥削利用了。即便最后有人刷干净了碗,可如果想不明白这些,你就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所以下次你们又因为刷碗而爆发争吵时,不要感到意外。
一些聪明的思考方式能让你更快乐、更坚韧,还有一些思考方式能够帮助你高效地组织信息,或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好的思考法则能够提高你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能强化你的分析、评估和批评能力。无论是家庭、工作还是感情生活,聪明的思考可以对你人生的每一步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某种程度上,这本书和如何思考没有一点关系。书中的很多法则关注的都是如何移除阻碍我们进行良好的、清晰的思考的障碍这件事。很多法则强调的是如何避免自私自利,避免做出不良假设,避免落入陷阱。能够做到这些,我们就能更清晰地进行思考。
如果思考的法则恰好有100条,那未免过于巧合了。在这里,我只是选出了最重要的100条,这些法则足以让你的思维流程出现显著的积极改变。掌握了这些法则,你就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并且能自行发现更多的法则。欢迎大家在我的Facebook主页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帮助其他人像你们一样,成为真正独立的法则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