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全宋词》未收此词;有的版本作苏轼词;有的作周邦彦词;有的作无名氏词。这里依从多数版本作李清照词,并视为其婚前所作,而此见之所出则主要基于以下正反两方面的理由:
先从正面说,此系待字少女李清照歌词创作的常用手法,即其屡演韩偓《香奁集》的有关作品。这首《点绛唇》就是对韩偓《偶见》诗“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的精心隐括。韩诗写的是一个打秋千打得很困乏的少女,她随手宽衣解开“罗裙”,还点名索要一壶琼浆般的饮料。她看到有客人过来,便带笑向“中门”跑去。躲到暗处后,她一面用手揉搓青梅,一面观察客人的动静。而李词则是一阕生动的自我写照:有次她从秋千横板上跳下,便懒洋洋地擦拭一双娇嫩的小手。那是一个春夏之交的早晨,汗水从轻薄的衣衫里透出,就像柔弱的花枝上沾满了浓密的露珠。正在她自我陶醉并欲宽衣放松之时,猛然间看到来了一位客人,慌忙中竟然跑掉了鞋子,以袜着地飞快地躲到了半掩着的门后,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当她觉得自己的狼狈相已被门户遮住时,便悠闲地倚门嗅梅并调皮地回过头去察看这位不速之客。
再从反面看,即使按照封建卫道者的思路或带有某种偏见的眼光,如王灼所指斥的:“(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其风至闺房妇女,夸张笔墨,无所羞畏……”(《碧鸡漫志》卷二)又正好从反面印证这类有涉于“闾巷”的“通俗歌曲”式的小词,顺理成章地出自一向爱赏新生事物的李清照之手。况且这类词又是青年男女真实心态的写照呢!
这首词的意义还在于,其作者不但没有端起大家闺秀的架子,反倒别具一格地向世人展示她作为待字少女的内心世界,比起所演韩诗来多有青蓝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