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健康产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医院数超过3.2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0万个。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球整个医药市场规模约在2万亿美元,我国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实现主营收入25840亿元(按照调整后统计口径)。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5300多亿元。

2018年城市公立医院收入为27409亿元(见图2-1),药品总收入为8384亿元(见图2-2)。据部分三甲医院反映,年收入在20亿元以上的医院比较普遍,五六十亿元收入的也有不少。

图2-1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立医院收入及增长情况

图2-2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立医院药品总收入及占比情况

2018年我国公立医院的收入为2.74万亿元,医药制造行业收入2.58万亿元,医疗器械行业总收入5300多亿元,三项主要指标合计大概5.8万亿元。这些还不包括民营医院、保健品、营养品、健康管理、保健护理行业、康复行业、健康保险等收入。以上数据说明我们健康产业的步伐在加快。

我国健康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10年前国内还没有健康产业这个概念。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之后“健康中国”概念被频频提及。“十三五”规划提出“健康中国”的建设将从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等8个方面推进。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带动了养老产业、医养产业的全面爆发。直到2018年这个行业稍微冷了一些。一方面大家不知道怎么布局,另一方面应用的渠道还没完全打通。一些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减退了不少,可能他们并没有看清楚医养项目的具体成效和税收收入。

当前,我国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医院)、药品(含保健品营养品)、医疗器械等三大板块。现在支撑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还是医院、医药两大支柱,规模都在3万亿元左右。医院的收入应该在3万亿元(包括民营医院、体检行业),因为这是健康产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产业。

尽管我们将医院定义为非营利性公益行业,但是现状表明医院的收入还是第一大收入,而且医院的盈利非常可观。现在要说生意最好的一定是医院,所有大中城市的医院基本从不“缺”病人。“医”和“药”两大产业加起来占我国健康产业95%(见图2-3)。健康产业还仅仅是靠“医”和“药”支撑的阶段,可以定性为健康产业的初级阶段。纵观欧美发达国家,健康产业更多体现的是医疗服务产业的延伸,以及高科技产品链的形成。“医”和“药”仍然重要,但不是最主要的产业形态。同样是治病,不一定吃药才能治病,也不一定去医院才能治病。很多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治疗,很多疾病可以早期预防,早期干预。适当的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体质,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图2-3 健康产业的构成比例

大中城市医院基本都是人满为患,排队交钱、排队挂号、排队拿药,好的大医院挂号都要提前几个月,导致医院的“黄牛”扫不尽、抓不完。各种医患矛盾和医患纠纷也一直存在。医院的市场很大,潜力也非常大。社保基数较低,老百姓吃不起药和看不起病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说明现有医院的布局不太合理,医疗改革还不彻底,医院的进一步开放有待加强,应准许社会创办更多的特色专科医院、民营综合性医院、合资医院。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应严格监管,不能缺位。基于医院的公益性属性,民营医院可以合理赚钱,但不允许有暴利,更不允许有欺诈行为,也绝不允许小病大医、无病乱医。医疗商业保险和国家医疗保险应发挥监督的作用,确保医院透明化、规范化运营。

我国制药市场规模庞大。但是,创新药、特效药十分短缺,行业集中度较低,“小而散”的现象仍然突出。由于新药研发投入大、时间长、风险高、人才短缺,我国医药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相比,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研发人才不足的巨大差距。目前我国市场上绝大部分是仿制药,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制约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行业的局限性导致药品贵,病人吃不起药,买不到好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药品成本不足10元,卖到医院变成两三百元,这样的案例经常被曝光。整顿医药市场刻不容缓。中间商与医生、医院领导形成灰色产业链,抬高了药品成本。好在最近几年国家主管部门一直严厉打击,并采取医药分开等改革措施,情况有所好转。

医疗器械涉及医药、机械、电子、电气、材料等多个行业,是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较高。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6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占比接近10%,但年产值过亿的企业不足10%。中高端领域的医疗检验检测仪器、医疗治疗设备、医疗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医用材料、计算机软件等,长期被外资企业垄断。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位于中低端水平,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较大超越。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医疗、GE医疗、飞利浦医疗、罗氏等行业龙头企业无论在科研实力、科研投入、科研人才、科研基础、产品竞争力、规模、效益、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均遥遥领先。美敦力心脏和血管组(CVG)包括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CRHF),冠状动脉和结构性心脏(CSH),以及主动脉,外周和静脉(APV)部门。CVG第四季度收入为30.5亿美元。心脏节律和心力衰竭(CRHF)是美敦力最大的心血管业务。微创治疗组(MITG)包括外科创新(SI)和呼吸,胃肠和肾(RGR)部门,2019财年收入为84.78亿美元。恢复疗法组(RTG)包括脑疗法,脊柱,特殊疗法和疼痛疗法部门,2019财年收入为81.83亿美元。恢复疗法组中脑疗法Brain Therapies第四季度实现高增长,收入7.37亿美元。糖尿病组包括高级胰岛素管理(AIM)和新兴技术部门,2019财年的收入为23.91亿美元。美敦力2018年收入超过300亿美元,我们国内的迈普医疗、新华医疗、威高股份、微创医疗、鱼跃医疗、乐普医疗等龙头企业,还停留在百亿规模。2011—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如图2-4所示。

图2-4 2011—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

养生保健、康复训练、康复医疗、健康体检等行业潜力巨大。相比较医疗装备和医疗卫生行业,养生保健、美容与康复训练、康复辅助器具、康复医疗行业的科技含量不高,进入门槛较低,对技师的专业能力和专用器材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靠的是经验积累,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与服务密集型产业。遍布大中城市的足浴保健按摩、养生护理、养老院、健康管理、健康体检,都是健康服务业的延伸,并正在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体检行业虽然诞生了好几家龙头上市公司,但是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低水平的体检阶段,对健康大数据的挖掘、利用、平台搭建,还缺乏核心产品和成熟的商业模式。

针灸、中医药作为民族瑰宝,在中医养生和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日趋突出,并被很多人接受。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是一个长期过程。2018年,我国中医药产值已经达到1.8万亿元。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而根据《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中医药行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要实现15823亿元,年复合增速15%,中药企业收入占整体行业比重从29.26%上升到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