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活在香港:民生與房屋


兒時的一九五○年代,我居於中環伊利近街三號一幢木唐樓三樓一單位。地舖為一間士多,其後端及「天井」(通天)是多名銀器巧匠的作坊。最令人提心吊膽的是於晚上在又黑又陡斜的木樓梯上落,又驚鬼、又驚賊、又驚「跣倒」。
記得在煮早晚兩餐飯餸的時間,多名主婦擠在一起,煙霧瀰漫、香氣四溢,十分熱鬧。到了晚間「沖涼」時段,廚房裡又有另一番「墟冚」的景象。
七、八伙共四、五十人居於同一層樓,磨擦吵架在所難免,但在緊急的時刻,如有人患病、受傷,以及入院生孩子等,「同屋共住」之間,卻能加以援手和代照顧小孩,充滿了守望相助的精神。
兒時所認識的銀器巧匠之中,有一位現已年過八十的葉師傅,仍在努力工作,其精湛技藝,備受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