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文献综述

2.1 产业升级的界定

近年来,产业升级问题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如果对于产业升级的概念和内涵界定不清,将直接造成研究范围的模糊和逻辑上的混乱。对于产业升级,从不同角度出发有多种理解。Gereffi(1999)首次以亚洲服装产业为对象,将国际贸易与产业升级相联系,从全球商品链的角度分析了亚洲服装产业从简单加工,经过以代工方式参与生产的制造商,再发展成为品牌出口商的路径和条件。Gereffi将商品链内的产业升级归集为以下几个方面,从企业内部的升级到商品链内企业间的升级,再到区域内和国家经济体内的升级。随后,Gereffi(2005)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商品链发展到全球价值链,认为升级应是专业分工在全球价值链的移动过程,并进一步指出升级应当包括国家、企业和工人以及产业和产品等多个不同层面。其中,从国家、企业和工人的划分角度出发,升级是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生产单位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的发展过程;从产业的角度出发,升级是产业从动密集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转移的过程;从产品角度出发,升级是产品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转移的过程。由此可见,在Gereffi的研究中,升级在价值链中既包括了产业内部的发展变化,也包括了产业间的依次更替,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不同属性行业间的发展变化。

Schmitz和Humphrey(2000)将产业升级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工艺流程的升级、产品的升级、功能的升级和链条的升级。其中,工艺流程升级是指企业为降低成本、重新组织生产系统而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的升级方式;产品升级是指企业通过掌握核心技术不断研发新的产品,使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以此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升级方式;功能升级是指企业改变在原来价值链中的地位,放弃增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而转向增加值较高的品牌维护和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而实现企业转型的升级方式;链条升级是指企业离开原属价值链环节,转而移向新的增加值更高的产业价值链,可以实现不同产业领域的相互融合。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对产业升级的认识多集中于价值链内部和价值链之间的提升。

应注意到,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不仅在垂直专业化上的分工地位逐渐明晰,其本身的内部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王保林(2009)指出,应将“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加以区分,资源在同一产业内的再分配过程属于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应是资源在各产业间的再分配过程,主要指资源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移。其中,产业结构升级既包括三次产业的依次更替,也包括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因此,工艺流程的升级、产品的升级、功能的升级应属于产业升级的内容,链条的升级则属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容。陈羽和邝国良(2009)认为应将产业结构升级看作价值链升级的表现形式之一,即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应当被包含在产业升级之内,应防止两个概念的混用。余淼杰和王宾骆(2014)重点从价值链角度探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问题,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由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变革过程,认为价值链的升级主要表现在行业间的生产宽度和行业内部的生产深度,并从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角度说明了中国正在进行着制造业价值链的升级。由此可见,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升级并不是两个相互孤立的升级过程,二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产业升级将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产业结构升级是伴随着产业升级的发展变化应运而生的,产业升级贯穿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全过程。

综合以上学者的主要观点,本书所指的产业升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业间的结构性升级,包括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延伸,二者共同构成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间第一、二、三产业的依次延伸和三次产业内部由低级部门向高级部门的演化;二是产业内部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增加值的不同,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国家或产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利润,从而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并使整个产业在价值链的地位得以提升,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是中国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中价值链提升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

具体而言,产业结构的升级作为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注意到,一国产业结构在实现升级时,必须考虑现有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产业间的发展是否符合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要求,即需要通过协调各产业间的关系使产业间具有较高的聚合能量,从而使各产业的发展具有协调的比例关系,形成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展基调,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另一方面,在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中,通常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将从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转移,即配第-克拉克定理;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内部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将不断下降,而资本资料的生产比重将不断提高,即霍夫曼定理。对于霍夫曼定理,后期的研究中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内部将出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趋势。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工业结构升级,需要促进工业生产向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和高增加值的方向转变。由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霍夫曼定理可知,产业结构升级也是资源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移的过程,从而实现高端部门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即由产业之间的依次演进实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

同时,某一产业要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最终需要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升级在垂直专业化下的主要目标是市场主体在特定的专业分工中,通过优化生产要素的投入,以改善产出的规模和结构,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提高单位产出的增加值,从而使得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参考Park、刘仕国、吴海英等关于产业升级的讨论。Albert Park, Gaurav Nayyar, Patrick Low.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s and issues:A Literature Review[M]. FungGlobal Institute and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2013.刘仕国,吴海英,等.利用全球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J].国际经济评论,2015(1):64-84.在这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成为垂直专业化下产业内部实现升级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根据增加值的定义,产业的增加值可表述为V =PQ*v,其中,VPQv分别表示产业的增加值、产业的单位产品价值、产业的产品产量和产业的增加值率。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提高产业增加值的主要方式包括提高单位产品价值、提高产量和提高产业的增加值率,而只有通过“提质”和“提效”(即提高单位产品价值和产业增加值率)两种方式实现的增加值提升符合产业升级的最终目标,而仅仅通过提高产量实现的增加值提升属于外延式的扩张。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是实现垂直专业化下产业升级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