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征尘起处是边关,千骑万骑卷狼烟
大汉开元二十年,雁门郡城外太子行銮。
“仲永啊!”刘墉坐在桌案后面,懒散的喊了一句。
“太子殿下,微臣在!”
帐篷中,一位在案上办公的中年男子,听见刘庸的呼唤,向着上首拱了拱手。
嗯。刘墉点了点头。
“洛邑公主和太孙,发过来的那封公函,你过目了吧。”
“回太子的话,臣大致了解了一下。”
“你看,到如今时机成熟了么?”
说话间刘墉放下手中的书,看向了方仲永。面前的这个臣子,是他私臣,是他的兄弟,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
所以,他想听听他的看法。
“回太子的话!二十年前,若圣上决心犁清天下。或许大汉会晚些时日定鼎中原。或许会留下遗毒,难以拔出。但那时,时机是成熟的。”
“十天前,太孙决意,要厘清天下。即使时机不成熟,也成熟了。”
方仲永心中十分清楚的知道。在大汉二十年的修养之下。时机一说,本就是虚无缥缈。只要想做,然后敢做,最后坚持下去。终究会有所收获。只要坚持方式方法。世家豪强根基未深,还是可以清除的。
“报~”
这时门外快步上前,走进来一名校尉。
“太子殿下,大将军命下官来此,有军情禀报。”
“你回去告知大将军,军情一事不必予我,自决便是。如需钱粮军械,请大将军自行上报朝廷。请父皇和丞相调配!”
前来报信的校尉心中暗暗苦笑。早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差事。心中腹诽,面上却露出了为难之色。
“回太子殿下话。据塞外密报得知,匈奴右贤王起骑兵,向着咱们雁门方向来了。”
“密报还说,还说……”
校尉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不知怎么把话说出来。
“还说什么?”
这时候刘墉反倒是笑了起来!
“是不是还说,要请我刘璋去他们的祁连山住上一住?”
“哈哈哈。”刘墉的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
传信的校尉看着刘墉大笑却显得有些尴尬。思来想去,却是把心一横。
“回太子的话,正是如此。”
“大将军请您移驾邺城,坐观汉军破敌!”
这一番话,校尉说的是斩钉截铁。显然在他心里,他就没有把匈奴来犯兵力放在眼里。
毕竟大汉军威赫赫。掠地攻城,无有不胜!
区区一路偏师而已。要知道,雁门郡随着大将军和太子到来,算上中央的两万南军骑兵。足足有三万骑兵,五万步兵,十余万辅兵云集在雁门郡这座边塞郡城。
雁门从来没有如此强大过。不过虽然如此,但太子的身份还是太过于敏感。如果不小心有了什么差错。那可真的是天塌了一样。他们这些将军校尉,有多少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听见校尉的话,刘墉和方仲永对视了一眼。在心底偷偷一笑。
早就等你了!
刘墉清了清嗓子。
“你回去告诉孤的舅舅。孤此来雁门,是孤向父皇请命。来边关诸地,寻访疾苦,抚慰功臣,检阅军容。不想恰遇匈奴寇边。孤身负国家所望,社稷重托,岂能临阵而逃。当真不做人子?
是以,孤虽不通兵法,寡临战阵。但仍知社稷安危,皆负于边关将士之肩。和平所望,皆藏于弓箭射程之内。今日大将军率众将士于边关浴血,而望孤一路南征。孤若从之,何以有面目相对数百万关中父老。何以相对众将士父母妻儿?何以对我大汉亿万黎民百姓有一个交代?
是以今时今日,孤哪也不去。就在此地,静观我汉儿破贼。若有功劳,孤一并举之。若有不协,孤一肩担之。定不叫边关将士流血又流泪。”
刘墉这一番抑扬顿挫的话,说的是感情丰富。别人信没信他是不知道。
但是刘墉再说的过程之中。自己已然是深深的感动了自己。
我,大汉太子!
我不抛弃,不放弃,我自己……
那校尉听得是心中满是黑线。但是眼睛里,已然是蓄满了泪水。
“太子殿下不顾安危,愿以万金之躯,身临险地。我等将士,岂敢不效死命?”
“如今匈奴骑兵,旦夕可至,还请太子移驾雁门关中。高居城楼之上,坐看我等破敌于国门之外。”
校尉说完这段话后,躬身不起。等待刘墉起身随他去雁门关。
刘墉却不动身。只是口中说道。
“你且回城中复命。其他诸事孤自有计较。若是有事,自然会命人告知大将军。”
校尉还想继续说话。可是看见刘墉拿起了案上的书,不在理会他。也只好应喏回转城中报信不提。
大汉朝以武立国。武者一为武功。二为武功!
前者是战场杀伐的功劳。后者是自身伟力的提现。
刘墉前者勉勉强强,后者也不过是稀松平常。对于他这个太子,其实有人是看不上的。
比如说太子的亲舅舅。大汉的大将军,大宗师卫武。
卫武比较欣赏的,是死去的皇二子刘泽。刘泽自小和他亲近。打仗风格学他一样的勇猛刚烈,其中又有奇谋百出。所以颇受卫武喜爱。
只是天不假年,刘泽英年早逝。刘墉上位。他心中一口气,已经忍了二十多年了。
刘墉和刘泽的行事风格大不相同。你可以说他是谨小慎微。你也可以说它是心机深沉。喜怒不形于色。这种风格,自然不是很受军旅之风影响的卫武的待见。再加上刘墉武学天赋不高。四十有余也不过是先天之境。
所以虽然两个人是舅舅和外甥。但也不过是比之于熟人稍微熟悉一点罢了。
“仲永,你看这边关局势,是不是风波诡谲?颇为有趣!”
目送校尉快马跑出院门。空荡荡的大帐,只剩下了刘墉方仲永二人。
“太子,匈奴来犯一事。虽然蹊跷,但也逃不出世家豪强。在长城内外勾结匈奴寇边。想来是逃不出董张范三家之外。”
“在结合如今境况来看。无外乎三家之中有人勾结匈奴。里应外合,以做逃窜。十之八九便是董家!”
“要知道如今正是初春,草原上马瘦粮稀。根本不适合大规模大军团长时间作战。”
“想来这一次匈奴寇边,也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罢了。只要边防诸地,谨守城池,坚壁清野。匈奴讨不到好去自然自然会退兵。这也是为何我建议太子留在雁门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