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周--武王
武王一见太公这种勇气和精神,正合他的心意,非常欢喜,马上传令三军启程。文官武将见国君和太师都一无所惧,刹时间又都振奋起来,二话不说,就各回军营去部署一切。
那时文王死了,尸骨还没安葬,武王叫人装扮了文王的模样,坐在战车上面,用文王的名义号召天下诸侯发兵讨纣,天下诸侯都纷纷响应了,只有伯夷叔齐,这两个孤竹君的儿子,和武王闹了一点小小的拐扭。
他们两个原是弟兄,都不想当国王,把王位彼此推让,结果一齐跑出国外,听说周文王优待老年人,跑来投奔文王。哪知道刚到周国,文王又死了,武王等不得安埋父亲,就带领兵马讨伐殷纣。两个让国的贤人君子,对于武王的这种举动,很不赞成,便在武王兴兵出师的这天,去拦住马头进谏,公然指责武王为不仁不孝。武王左右的卫士听了大动肝火,拿着手里的武器就想给疯子们身上弄点伤口。太公赶忙喝住卫士,说:“让他们去吧,他们都是好人啊!”便叫几个人把伯夷叔齐搀扶着慢慢地走开去。
武王的军队,便朝东直下,几乎是所向无敌,没有多久就到了洛邑。看看快要渡孟津了,遇着天气骤然发生变化,连日阴寒,开始落雨下雪,行军不便,只好把军队暂时驻扎在洛邑一带。雨雪接连下了十多天,郊原一片银白,大雪积了丈余深。
一天早晨,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五辆马车,里面坐了五个大夫装束的人,后面又跟随着两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停在军营门外,特地来谒见武王。武王只以为又是一些来参战的小国诸侯的使者,打算暂时不接见他们。太公从门里向外面张望了一下,说:“不行,得见见他们。你看外面雪铺了丈余深,却没有车马走过的痕迹,这几个人恐怕来历非比寻常呢。”武王一看,果如太公所说,很是诧异。打算接见他们,又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神圣,倘或言语冒渎,反而不好。正在踌躇,太公忽然想出了一条妙计。
他立刻派遣了一个使者,端了一钵子热腾腾的粥,送到门外来客的跟前,问他们说道:“王上有要紧公事,一时还不能出来见客,天气冷,先叫送一钵子热粥来挡挡寒气。——论尊卑,不知道该从哪位起?”骑在马上的两个骑士就出来一一介绍说:“先送给这位,南海君,其次送东海君、西海君、北海君、河伯,最后请给我们风伯和雨师。”使者把热粥一一分送完毕了,转来回报太公,太公便向武王说现在可以接见他们了。原来是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师风伯:南海的海神叫祝融,东海的海神叫句芒,北海的海神叫玄冥,西海的海神叫蓐收,河伯名叫冯夷,雨师名叫咏,风伯名叫姨,叫门官依着次序传呼名字召见他们。
武王于是坐在中军帐里召见来客,门官依言传呼名字,引祝融、句芒等进帐。几个神人听见传呼都很惊异,大家彼此看着只有叹息,心想王上是何等英明,还没有见面就连名字都预先知道了。不由得赶紧下拜,武王还礼已毕,向他们说:
“各位大神远道而来,有何见教?”
诸神都说:“天帝的意思是要兴周灭殷,谨来接受差遣,愿督促风伯雨师,教他们各奉专职,在战争中略效微劳。”
武王和姜太公高兴非常,便把他们各自安顿在营里随营听命。
等到天气转晴,武王便统领着大军,连夜从孟津渡河过去。那时水静无波,天上白云,映着月色,明亮如同白昼。八百诸侯的军队,坐在船上,齐声唱歌,充满着杀敌制胜的欢乐情绪。船正渡到中流,忽然有一些大蜂,形状像丹鸟,飞来集在武王的船上,武王见这些美丽的大蜂很可爱,便叫人将它们的形状画在军旗上,成为一种很别致的军旗。后来战争胜利了,为了纪念当天晚上的情景,便把他坐的这条船命名为“蜂舟”。
渡过孟津,军威更是振奋,不久就逼近了纣的都城朝歌,在朝歌以南三十里的牧野安下营寨。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武王就在牧野向八百诸侯誓师'纣听说武王大军到来,也只得亲自统率兵马前来迎敌。在牧野的战场上,双方的甲士和战车重重叠叠地排列着,刀光闪闪,杀气腾腾。还未开战,天空中就有无数鹰鹩之类的鸷鸟回旋飞翔,从它们那饥饿的喉咙里发出可怕的鸣叫声,预兆着这里将有一场伏尸流血的恶战。
武王的军队是正义之师,战士们为了除暴安民,全都乐于效死,毫无惧怯。军队当中尤其以巴蜀的军队最是勇锐,当他们上阵的时候,还吹奏着乐器,载歌载舞,脸上露出真正的欢容,就像去参加宴会般地直冲入敌阵,把敌人全不放在眼里。纣这边的军队可就不然了,他们多半是可怜的奴隶,只因纣的兵力不足,强征他们来御敌的,他们眼见昏王纣的末日已经到来,哪里还有心思替他拼命。
所以当武王左手把着黄金色大板斧,右手握着悬挂一条白颜色牦牛尾巴的竹竿在那里指挥军众,战士们像万马奔腾般杀上前来的时候,纣的军队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虽然纣还在土坡上竭力擂着大鼓,可是已经止不住奴隶们的崩溃。他们不但崩溃,并且还倒戈相向,都想把这平时用极残酷手段来虐待他们的暴君杀死才甘心气这场战争,实际上还没有烦劳风伯雨师等天神的帮助,胜败的形势就已经很分明了。
纣见大势已去,赶紧奔回都城,登上鹿台,把早就准备好的挂满珠玉的衣服穿上,点起一把火,自己把自己烧死了。自焚时他在内衣里面,还缝了五枚价值连城的美玉,叫做“天智玉琰”,其他寻常的珠玉都在这场大火中烧毁了,独这五枚“天智玉琰”没有烧毁,而且还保护着纣的尸体,虽烧死却没有焦烂。死后武王亲自用板斧砍下他的头颅,悬挂在大白旗的竿顶,公开示众
再说说妲己,本是诸侯有苏氏的女儿,由于有苏氏反对纣的暴政,纣伐有苏,就把她当做女奴隶俘虏过来,她的聪明和美貌臝得了纣的宠爱,纣为了讨好她,当然不惜更加剥削人民来供给她生活上的享受,于是在有些人的眼光里,她就成了祸国殃民的泉源,这自然是不公平的。甚至还有人说她是野鸡精,或千年狐精所变,就更是荒唐可笑了。她在殷纣亡国的惨剧中,或许有一些影响,但这影响却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即使没有她,也将不会改变这幕悲剧的本来面貌。她最后的结果和纣的另外一个宠妃,说不定就是那由周文王献去的有莘国的女儿吧,一同在园林里上吊身死。一~够了,作为女奴隶而被宠幸的她,这样的下场,也就尽可以赎她的罪愆了。
这幕悲剧的最后的尾声是伯夷和叔齐两个老人的死。周武王灭了殷,统一了天下,两个老人耻于吃周家的粮食,便跑到首阳山去隐居起来,釆一种叫做“薇”的野菜来做食品,并且还作歌来表达他们的志概
有一天,正在那里采薇,却遇见一个妇人跑来质问他们说,“我听说你们两位都是贤人,为了义气不肯吃周家的粮食,那好吧,可是这野菜也是周家的野菜,你们为什么又要吃它呢?”问得两个老人无话可说,感情很有些受损伤;只以为这不过是山野妇女无知的蠢话罢了,倒也没有十分去重视它,还是继续釆薇充饥,勉强活命
不料过了没多久,山上又来了一个叫做王摩子的人,这个人可不是无知的妇女,是有学问的士大夫了,却也用相同的话问难他们:“两位不吃周家的粮食,却又隐居在周家的山上,吃周家的野菜,这又教人怎么解释呢?”逼得两老无路可走,很是伤心,只得决心连薇也不去釆了,听其饿死了事。
哪知道事情每每出人意料。两老饿了七天,天帝见他们志气这样坚决,动了怜悯的心肠,特地派遣一只白鹿去喂他们奶吃。垂死的两老吃到鹿奶,精神和体力又慢慢恢复过来。这样又过了好几天。有一天,当他们正半跪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吃鹿奶的时候,弟兄俩不约而同地转了一个坏念头:“这鹿多么肥壮,鹿肉吃起来味道一定很不错……”刚这么想时,神鹿早已知道了他们的心意。长久不知肉味的他们,一旦遇见了现成的野物,确实是有些嘴馋的。神鹿怕遭贤人们的毒手,从这一次喂奶过后,再也不肯来了。两个老人既不肯吃周家的任何食物,又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活活地就这么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