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文化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结构:此系身前身后事

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从来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但小说不能无选择、无安排地照抄生活,如何驾驭题材、结构情节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红楼梦》结构完整而针线绵密,它是曹雪芹卓越精湛的艺术创造,却又宛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之痕,是此前《三国演义》《水浒》等长篇小说所不及的。

《红楼梦》结构成功的关键在于作者全局在胸,能够按照现实的逻辑与主题的需要进行了匠心独运的安排,使得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局部都尽量地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彼此关照契合,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显示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意义。根据这一原则,《红楼梦》在结构上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完整性。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实际上概括了全书大大小小的人物和事件。关于宝黛爱情悲剧,小说一开始就在其所描写的现实人间故事之外设计了与贾宝玉、林黛玉有关的两个神话故事,交代了他们的“身前身后事”,暗示了他们的相爱及其最后的归宿,贯通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关于贾府盛衰,小说一方面借刘姥姥的眼睛,通过她三进贾府的不同观感表现贾府的衰败过程;另一方面也通过诸如贾母等人在几次元宵家宴上的不同感受渲染贾府的今非昔比,节奏鲜明而对照鲜明。此外像“太虚幻境”“群芳夜宴”等章节,都有意识地提示了若干人物的命运。二是丰富性。我们可以用一个家族衰败、一场爱情悲剧、一段生命历险等来概括小说主题,但它的实际内容却像生活本身一样五光十色,喧哗嘈杂。作者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式结构,以贾府盛衰和宝黛爱情为基本线索,把众多人物、复杂关系和纷繁事件组织在一起,交错发展,彼此制约,构成了一个筋络相连、纵横交错但又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的艺术世界,蕴含了生活世界的全部内容和精神世界的多种意义。三是现实性。基于对真实人生和现实社会的痛苦体验,作者始终以“事体情理”为据把小说的结构原则与实际生活的组织原则统一起来,把人物性格的展开与重大事件的发生融化在日常生活的叙述之中。此即作者郑重声明的:“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这种真实性、真实感,既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来自作者根据生活经验与生活逻辑所展开的虚构、想象,更有作者卓越的语言表现能力。

在这方面,当代作家王蒙的一个观点特别重要。他认为:“单纯从风格的角度,艺术形式的角度看,《红楼梦》远远不是最杰出的作品,《红楼梦》可能显得芜杂而不纯净,平淡而不神奇,客观叙述与描写多而主体性发挥不够……尤其是,有生活依据的‘记载’过多而子虚乌有的独创太少,等等,然而《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恰恰不在于它是提纯了的唯一的为文学的文学,而在于它包含了多得不得了的生活内容。这种生活内容之丰富性与重要性,甚至使作者的个人风格也为之逊色了。这才是大家!这才是巨著!”王蒙:《红楼启示录》(最新修订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62页。把“多得不得了”的生活内容融合在一本书中而又井然有序,这就是《红楼梦》结构的成就。读者看到的是生活本身、生命历程而不是作者的创作技术、创作意图。这就是《红楼梦》结构的效果。《红楼梦》的结构是生活的结构,严格地说,是作者所凝练和再现的生活的结构。

中国文学以抒情见长,叙事传统相对贫弱。《红楼梦》总结、提升了从《史记》到《金瓶梅》的叙事艺术,又融化了诗词曲赋的抒情传统,建构了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诗化叙事结构,使《红楼梦》包含了比其他古典文学作品远为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