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长线选股与操作思路
“您给挑一只长线个股吧。就是那种买了之后一路持股赚钱,不用看盘,也不用干任何事,躺着就赚钱的那种。有没有?”这是很多投资者对中长线股的理解。但实际上,真正的中长线股模式并非如此。
看着是个底部区间,就是不涨;大盘涨,它横盘,1分、2分玩一天;大盘跌,它跟跌,跌起来没完没了。这个平台若破了,恐怕又要跳水了,怎么办?卖了吧,盯了这么久,做了这么多研究,真不甘心啊;拿着吧,看着就生气,别人都赚钱了,自己这也太没面子了,不蒸馒头争口气啊……
以上是股市日常操作中,投资者经常碰到的场景,也是笔者的实际体会:度日如年,期待交易日,又害怕交易日;盯盘吧,失望,不盯盘吧,又想着突然来一根中长阳转势。如何度过这样的行情呢?
碰到质疑和困惑,要这样解决
2018年的医药股是笔者看好的,而这个板块经历调整也是最多的,几乎每隔一个月就要来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这些调整有时候是大盘调整所致,有时候则是自身板块运行进入下跌周期所致。于是,笔者在本节开头提到的感受在这种调整中频繁出现。年初是做年报金股的时间,2018年也不例外。当时笔者挖掘的普洛药业是超跌反弹模式的,初期尝试筑底,并在6.25元一线的平台设置止损位,跌破撤离;1月中上旬,市场指数连阳冲高,该股却表现一般;随后市场跳水,该股下跌却很卖力,直接就跌破止损位了(见图1-41)。这时投资者应该坚定撤离,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心存侥幸而不想割肉,该怎么办?
图1-41 普洛药业2018年走势
当时笔者也给投资者做了分析。首先,明确下跌原因。该股明显是跟随市场大跌,并非基本面因素,年报预期的价值点没有变化。那么一旦市场环境修复,该股自然会有机会。所以,如果不想止损出来等低点再入,就必须接受短线一波连续跳水、造成浮亏的情况。这是预期中的,投资者不能既接受不了短期浮亏,又不做出应对——要么就撤离,要么明确有调整,就熬过去。就这两种模式,选择了,就要清楚对应的后果和策略。
从结果来看,有一波投资者在调整时选择了止损,躲过了后来一波23%的跳水。同时,采取右侧交易让渡局部空间,在3月1日中阳突破均线后重新介入,随后走出了一波50%以上的反弹。还有一波投资者选择持股不动,就地卧倒,在一波20%的下跌后,该股过了1个月逐步企稳,然后开始小阳修复,构筑缓慢反弹通道,总计2个月才又回到最初止损位的6.25元一线,这就是当时选择不止损而要承担的后果。当时市场还算稳定,该股从4月初开始又走出了一波30%的反弹。
不仅超跌反弹股会有这样的情况,年报周期挖掘的股性活跃品种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如鲁抗医药,可以说是大起大落。该股在2018年有过四波大的行情,有时候直接跌回起涨点,有时候又突然连续拉升创新高,走势格外激烈。这时的操作,靠的就是投资者对个股股性的熟悉和对基本面因素的研究。接下来,笔者就重点告诉大家如何对这种中线品种进行操作。
中线股价值点的挖掘
说到操作经验,我们依然顺着医药股这条线来看一下。笔者2017年9月下旬挖掘过的通策医疗及2018年挖掘过的葵花药业,都曾受到非常明确的质疑。如,通策医疗有过数月的持续调整,几乎没有任何起色。笔者在9月下旬撰文正式挖掘前,实际上已经盯着该股好几个月了,挖掘该股时,其已经横盘五六个月,终于出现了明显的放量活跃。这是一个欲涨还跌的阶段,但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其基本面已经复苏转暖,价值不止如此。所以可以说,是研究成就了笔者操作的底气。
随后,该股也没让投资者失望,一路走强,截至2019年4月底,该股依然在明显的反弹通道,屡创新高。其间该股也遇到过调整,但每次都能够再度活跃。可以说,它每过一段时都会遭遇质疑,这时候,谁能为持股者增强信心?不可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的研究和积累。2018年年报金股之一的葵花药业也有类似的情况。该股基本面不及其他很多医药股好,走势方面也不及爱尔眼科、乐普医疗等强势,但笔者研究后认为该股的股性活跃,且基本面具有明显特色,一段时间盯盘后,觉得其可操作空间还是很大的。随后,该股果然不负众望,走出了一波80%的反弹(见图1-42)。其间该股也有过调整,但正是对其价值的研究和分析,为笔者提供了操作的支撑。
图1-42 葵花药业2018年走势
对行业的研究,很多时候也是选股的重要依据。比如说水泥板块,很多投资者都参与过,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这个板块的分化太严重了——有些个股创新高,有些则创新低,水泥价格的波动似乎并没有带来板块的联动。这是为何呢?实际上经过分析可知,2018年水泥需求比2017年有所下降,但局部业绩因素明显。从区域来看,东北、西北地区的水泥需求仍较为低迷,华东和华北地区的需求则稳中有升,西南和华南地区延续增长可期,整体将依旧呈现南稳北降的区域特点。因此,海螺、华新、万年青、华润、塔牌等南部企业的利润增速均大幅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见图1-43)。前两只个股更是形成了中长线慢牛走势。这就是笔者对行业进行研究后明确的选股指标。
图1-43 水泥板块指数与部分水泥股2017—2018年走势
投资者此时必然会问,那么要如何做好中线的功课呢?实际上,笔者就在做行业数据的动态研究。初看这些研究,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但一段时间后,投资者就会熟悉行业的逻辑和机会点。继续研究和积累,就能够融会贯通,并且分析出趋势了。通过对联动个股的操作,投资者能够了解到哪些品种对行业价格更敏感,同时运用多种工具,也可以大大提高操作的成功率。
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山西焦化有过几次稳健的走势,明显强于煤炭板块。实际上,笔者是“投机取巧”了,焦炭期货的走势为笔者提供了很多启示。化工股也是典型,2018年的神马股份及之前挖掘过的华鲁恒升、万华化学等,都是笔者对行业内部逻辑进行研究之后的结果。此外,科技股中不仅芯片股,中国软件、浪潮信息等软件股,烽火通信等通信股,也是笔者长期操作后的积累。
综合来看,短线靠的是“盘感”加热点逻辑——热点逻辑就是市场资金风口,“盘感”是对个股的熟悉度和了解程度。如果投资者连对个股的观察和熟悉都没有,就别提什么操作了。类似的,中线操作一般要先研究个股内在价值,等待低吸位置,然后用时间换空间。所以研究是操作个股的底气,即寻找你最看好的价值因素,这个实现了,操作也就结束了;或者价值因素改变,操作随之结束。但如果投资者没有做任何研究,没有发现价值点,就谈不上进行中线操作。只有多积累操作经验,才能够有更丰富的操作模式。
长线操作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思考
讲过了短线、中线操作,就剩下一个长线还没有分析了,而这是最被投资者关注的。但由于周期越长,未知因素就越多,投资者需要做的准备也越多。
“您给挑一只长线个股吧。就是那种买了之后一路持股赚钱,不用看盘,也不用干任何事儿,躺着就赚钱的那种。有没有?”这种论调你是不是很熟悉?这也是很多投资者平时交流中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说实话,笔者也经历过这个阶段,但结果是非常苦涩的,后来也有过反思。
以笔者在股市实战参与过的两只行业低迷期的个股为例,一只是伊利股份,另一只是水井坊。确切地说,笔者都是用ST摘帽股模式参与的。所以笔者只把握住了部分利润,并没有把握住行业的全部利润。可以说,这是个人能力的局限,但也恰恰体现了长线操作所需的重要因素。长线操作是用智慧与勇气去博弈,真的是思路决定收益,策略决定操作。
以伊利股份为例。2008年乳品行业遭遇重大利空,三聚氰胺事件引发行业的大动荡,伊利股份更是从绩优股直接变成了退市警示个股,而且看不到未来。其实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一次性的大幅计提已经让伊利股份的风险提前释放了,所以该股被ST后反而一路上行。笔者是在2010年2月后介入的,当时价格在4.2元一线。随后该股冲高至5元又跌回,算是第一次考验。摘帽后该股价格继续上行,此时笔者也熟悉了该股股性,就稳定持股。但2010年年底突破6.5元后,该股又调整了。随后赶上市场调整周期,2011年6月后更是出现一波跳水,将利润基本上回吐,甚至一度亏损,但笔者还是忍住了。还好,该股后期很快反弹,算是稳住了,又有了希望。可惜到了2012年6月,又来了一波跳水,跌了2个月后才企稳,到2012年年底才大涨。这一波算是让笔者之前的努力有了回报。尽管2013年6月还有考验,但既然已经经历了好几次,这次笔者也挺住了。随后该股又一波大涨到15元,笔者在回落到13元一线时选择了撤离(见图1-44)。
图1-44 伊利股份2009—2018年走势
但众所周知,该股随后大涨到35元,9年利润超过30倍,而笔者只把握住了其中3倍的利润,这就是问题。长线真的是在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和研究能力,更是对市场环境、行业发展和个股趋势的综合考验。正是由于笔者对行业、公司前景的判断局限,所以只能做到这样的利润。想要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就需要提升自己相关的能力。所谓能力圈决定盈利圈,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力。我们可以发现,国内机构投资者往往比海外机构投资者要急躁得多,这背后是排名考核的压力。QFII在A股操作的宽松度更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QFII介入一批个股后,几年内跌幅40%~50%依然可持股,随后几年迎来涨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大行情。这背后,对研究能力的自信和风险忍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笔者将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长线选股和操作时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不可忽视
第一,市场是否提供了这种中长线操作的契机。比如说,历史上的沪市“老八股”和中小板推出初期的第一批上市公司个股,最终都实现了数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以上的涨幅。这实际上是一种政策的红利,是市场初期阶段的机会。哪怕是美股那样持续9年多的长牛市,真正的长牛个股也是凤毛麟角,苹果、奈飞这样的长牛股更是少之又少。
第二,如果操作周期长,投资者就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很可能要跨越市场的牛熊周期,甚至不止一次。在美股9年多的大牛市中,也有过多次局部10%以上幅度的调整,甚至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也有过好几次30%幅度的局部大跌。要知道,能买得起数十万美元一股的伯克希尔的投资者,绝不是散户。他们都会恐慌,其他个股可想而知。这些都是中长线操作中必须思考的因素。前面提到的伊利股份,在操作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局部回调是很猛的。毕竟市场环境在那里,很多时候,个股也不可能逆势逃离这个大环境。
考虑到这两点之后,再有相关操作时就自如了很多。如笔者在2016年年初挖掘的∗ST水井(水井坊)(当时价格在10元一线),这一波操作就相对轻松了很多(不到3年就有了近5倍的收益)(见图1-45)。酿酒股也遭遇过塑化剂、禁酒令等一系列行业利空,最终行业大面积ST,这是不是和奶业的情况很像?是的。光伏产业的天威保变(保变电气)和农业股中的北大荒等,也曾遭遇类似情况,被ST过,这些个股都作为ST摘帽股被笔者挖掘过。这也是笔者实践之后总结的经验:行业大危机之后,风险出清,股价回归低谷,无人问津,甚至会有一段时间的横盘和低迷,再度放量后就会有大机会。
图1-45 水井坊2012—2018年走势
这其实也引出一个思路,那就是长线机会与其说靠的是眼光,不如说是靠政策。我们可以看到,QFII也是在2015年甚至更早,就在低位提前布局白酒股(初期也是被套的,因为当时国内机构都在持续抛售以规避风险,但QFII逆势而动),结果在2017—2018年大赚。这种逆势行动的背后,显然是因为强大的研究能力。这是对投资者的考验,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也因为视野局限,导致盈利圈不够大。
从社保成功模式,看懂长线潜力股挖掘与操作体系
经历市场调整后,长线投资者会获得低点的机会。如果有好股,谁不愿意一直拿着呢?巴菲特的可口可乐,几乎让他吃了大半辈子,依然有效。但这样的个股注定是凤毛麟角,更关键的是需要时代和市场环境的配合。笔者认为,从操作角度来看,社保基金在国内机构中是最稳健的。在社保基金的重仓股中,最长情的持股已跨越了39个季度,这意味着它至少已经经历过一波牛熊和震荡市的交替了。而社保基金也是QFII之外最稳定的机构投资者了。其操作模式,尤其是对长线的选股手法和操作模式,是值得投资者研究和效仿的。
全国社保基金从最初接受中央财政划拨200亿元作为初始运作资金,到2018年总资产超过2.2万亿元,在2018年年中,投资滚存收益达到1万亿元。当然,投资者不能盲目夸大社保投资的收益,因为这1万亿元并不全是二级市场的走势带来的,如其中有四分之一即2500亿元的收益是免税和延税带来的。此外,社保基金还投资了大量的直接股权,这些股权后来迅速证券化,社保基金因此获得了4~5倍的投资回报。2015年7月,社保基金以5%的比例战略入股蚂蚁金服,成为蚂蚁金服引入的最大外部股东,这也是社保基金首次直接投资创新的民营企业。当时蚂蚁金服的估值为350亿~400亿美元,而在2018年,蚂蚁金服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500亿美元。这两部分收益,投资者是无法获得的,所以这些部分要扣除。只有这样,才能还原市场的真相。
如图1-46所示,从社保基金2001年成立以来的历年投资收益率看,只有2008年为负(当年上证指数大跌65%),其余无论大盘好坏,均实现了正收益,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8.4%。大盘牛市的时候,社保收益率往往还不到大盘的一半,但大盘遭遇熊市期间,社保基金却能够基本不亏或少亏,这种收益模式非常值得投资者思考。巴菲特之所以厉害,也是由于其平均每年19.1%的收益率,而且牛市时虽然其收益率不高,但熊市时总是亏得少或不亏。这样长时间下来,差距就出现了。
图1-46 社保基金2001—2017年投资收益数据
具体来看,社保基金连续10个季度持仓量超过1000万股的个股有80只,连续15个季度持仓量超过1000万股的个股有31只。其中,社保基金连续持有华东医药超过39个季度(近10年,涨了20多倍),连续持有华侨城A、同仁堂、伊利股份、中南传媒超过25个季度,均有几倍的收益不等。但社保基金在持有这些个股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大比例的回撤行为。笔者认为,这对投资者来说非常值得借鉴——并不是说社保持股就不会下跌,或者说机构扎堆股就不会跌。在市场大调整格局下,这些个股一样会跳水。所以,如果投资者想着社保买的个股不会跌而盲目跟进,结果会比较苦涩。实际上,炒股很多时候并不是单纯的炒“个股”,关键在于盈利模式。尤其是对于长线来说,时间周期、仓位控制、风险收益比及群体布局模式等,都是核心。
社保重仓股背后的两个关键因素
我们来进一步分析社保重仓股。分行业来看,31只社保连续重仓股中,来自医药生物行业的个股占7只,分别是华东医药、同仁堂、国药股份、通化东宝、白云山、华海药业和人福医药。来自食品饮料、传媒的个股分别有5只和4只。分板块来看,社保连续15季重仓个股中,中小板企业占6家,分别是大华股份、奥瑞金、涪陵榨菜、联化科技、省广集团和巨星科技。创业板中,社保基金连续重仓时间最长的个股是我武生物、恒顺众昇(现名青岛中程)和乐普医疗,分别连续持有13季、12季和11季。显然,有一些个股是社保基金比较偏爱的。
根据自2003年以来历年各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社保基金历史上共计在超过2000家不同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中现身,最多一年曾同时现身超过70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但其持有超过5年的仅21家。这说明两点:第一,社保基金总量庞大,势必需要一些分仓操作,很多时候,介入未必是看好,而是一种尝试。这一点实际上在机构投资者中非常典型——会介入大批量的个股,但仓位并不重。这是一个尝试的过程,一旦没有实现计划就撤离,不会恋战;一旦成功了,则会反复操作,增加收益。这也是为何很多投资者看到社保总收益不错,而投资者追买社保重仓股就被套。炒股不是炒“个股”,而是看风险收益比。
第二,盈利模式,即本书开头给大家聊过的风险收益比,社保基金也是靠这样的模式实现稳定收益的。如果一只个股能够实现10倍以上的利润,那么意味着哪怕操作成功率是10%——即10次操作中只成功1次,也是不亏的。只要超过这个成功率,就能稳赚。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启示:很多投资者总是重仓一只长线个股,而且直接满仓,这显然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这表明其既不懂得如何操作长线,更不懂得布局潜力股的意义。社保基金总资金量庞大,可以拿出部分去分仓布局一批潜力股。只需要其中一部分成功,就可以实现不菲的盈利。
这与投资者将所有的潜力押在一只个股上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笔者认为,市场中真正的长线操作,靠的就是仓位调节,分不同时间节点介入。其次,长线也是要分仓的,如果有几倍利润,那么操作成功率不高也可以接受,是一种拿闲钱去以小博大的模式。比如,分仓5只潜力股,其中一只实现翻倍以上收益,那么,哪怕只有20%的操作成功率,其余4只都亏损成0,总的来说也不亏,这就是盈利模式的意义。当然,这是单纯被动操作。如果根据个股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的增减仓,通过仓位运作,就可以成倍扩大收益,这就是社保和QFII操作模式的关键了,也是值得投资者重视的。
长线必须获得平时得不到的低价,才有长线的空间;但如果股价到了,基本面却没有拐点,投资者也只能完成底仓,无法真正进行布局和之后增仓,这也是要考虑的。有一些标的还要等待,长线实际上就是一个价值和股价的长跑游戏,看谁有耐心。
最后,还是提醒投资者,长线操作一定要注意两点:第一,要采取盈利模式的群体博弈模式,而非单一个股的重仓模式。仓位是逐步增仓的——经过基本面和市场确认后增仓,这样才能扩大收益。一只个股直接满仓,那就是在“赌”,而非博弈了,只有长线群体配合资金仓位,才是正确的长线博弈。第二,对于基本面和行业的研究,也要配合趋势。大多数投资者操作长线时,容易重数据而忽略资金因素和个股趋势,这是需要改变的。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