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素问(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藏象之阴阳

【原文】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提要】以五行学说结合阴阳学说讨论人体的生理,共分五段,分别以东方、南方、中央、西方、北方为起始。

【讲解】这五段的内容就不细讲了,大家把文献读下来基本都能明白,只提示一些要点。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对这个“生”字,中医、西医(西学中的同学)老是打官司,西医认为这个“生”不可理解。“生”不是“产生”的意思,而是“生养”的意思,《内经》中很多的“生”都作“生养”讲。“东方生风”,是说东方的阳气生养风气,即认为“风”是阳气发动、空气震荡的缘故;而风气又生养木,所以春天阳气一动,树木发芽、长叶、开花,这就是“风生木”之意。

东方、南方、中央、西方、北方等五段文献的主要议题,是把人体的七窍、皮毛、神志等,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归纳成一个系统,探讨其中的规律。如东方生风这段,以“肝”为主题,讨论肝在神志、在七窍、在筋骨、在皮毛的联系,以及与风、暑(火)、湿、燥、寒的关系等,这些概念还是必定要掌握的,搞中医临床这些概念也是一定要具备的。

同时,每一段的内容不是割裂的,如“东方生风”这段讨论的是“肝”,而肝与其他脏是密切联系的,如肝与心的关系(木生火),肝与肺的关系(金克木),肝与肾的关系(水生木),肝与脾的关系(木克土)等,这就是“经纪”,就是规律,一定要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