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课后习题详解
2-1 电路如图2-2-1所示,已知uS=100V,R1=2kΩ,R2=8kΩ。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u2和电流i2、i3:
(1)R3=8kΩ;
(2)R3=∞(R3处开路);
(3)R3=0(R3处短路)。
图2-2-1
解:(1)R2和R3并联,电阻R=8/2=4kΩ,干路电流为i1,则有
i1=uS/(R1+R)=100/(2+4)=(50/3)mA
i2=i3=i1/2=50/6=8.333mA
u2=R2i2=8×(50/6)=66.667V
(2)R3=∞,即R3处开路,则有i3=0
i2=uS/(R1+R2)=100/(2+8)=10mA
u2=R2i2=8×10=80V
(3)R3=0,即R3处短路,则有i2=0,u2=0
i3=uS/R1=100/2=50mA
2-2 电路如图2-2-2所示,其中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均为已知,且为正值。求:
(1)电压u2和电流i2;
(2)若电阻R1增大,对哪些元件的电压、电流有影响?影响如何?
图2-2-2
解:(1)由图2-2-2可知,R2和R3并联,由并联电路电流特性可得
i2=R3iS/(R2+R3)
所以u2=R2i2=R2R3iS/(R2+R3)。
(2)由图2-2-2可知,R1增大时,其两端电压会随之增大,相应的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也会变化,即
所以随R1的增大而增大,但对R2,R3,R4及uS的电压和电流都没有影响。
2-3 图2-2-3中uS=50V,R1=2kΩ,R2=8kΩ。现欲测量电压uo,所用电压表量程为50V,灵敏度为1000Ω/V(即每伏量程电压表相当为1000Ω的电阻),问:
(1)测量得uo为多少?
(2)uo的真值uot为多少?
(3)如果测量误差以下式表示:δ(%)=[(uo-uot)/uot]×100%,问此时测量误差是多少?
图2-2-3
解:(1)电压表的电阻RV=5×104Ω。
当测电压时,电压表与R2并联电阻为
根据分压公式可得
(2)
(3)根据计算公式:δ(%)=[(uo-uot)/uot]×100%=[(38.7-40)/40]×100%=-3.1%。
2-4 求图2-2-4所示各电路的等效电阻Rab,其中R1=R2=1Ω,R3=R4=2Ω,R5=4Ω,G1=G2=1S,R=2Ω。
图2-2-4(a)
图2-2-4(b)
图2-2-4(c)
图2-2-4(d)
图2-2-4(e)
图2-2-4(f)
图2-2-4(g)
解:(1)图2-2-4(a),R4被短路,原电路等效为R1、R2和R3并联之后,再与R5串联。
所以Rab=(R1//R2//R3)+R5=(1//1//2)+4=4.4Ω。
(2)图2-2-4(b),G1和G2所在支路的电阻R=1/G1+1/G2=2Ω。
所以Rab=(R//R4)+R3=(2//2)+2=3Ω。
(3)图2-2-4(c),为一电桥电路,因R1=R2且R3=R4,故其处于平衡电桥,开关的开闭不影响电路的等效电阻。
所以Rab=(R1+R3)//(R2+R4)=(1+2)//(1+2)=1.5Ω。
(4)图2-2-4(d),图最下方的R2两端电位相等,即处于电桥平衡状态,故R2可视为开路。
所以Rab=(R1+R2)//(R1+R2)//R1=(1+1)//(1+1)//1=0.5Ω。
(5)图2-2-4(e)可标记为如图2-2-5(e1)所示,结点1和1′,2和2′,3、3′和3″是等电位结点,故原电路可简化为如图2-2-5(e2)所示。
所以Rab=2×(R/2+R/4)=3R/2=3Ω。
图2-2-5(e1)
图2-2-5(e2)
(6)图2-2-4(f),(1Ω,1Ω,2Ω)和(2Ω,2Ω,1Ω)构成两个Y形连接,分别转化为等值的三角形连接,如图2-2-6所示。
图2-2-6
R1=1+1+1×1/2=2.5Ω
R2=1+2+1×2/1=5Ω
R3=R2=5Ω
R1′=2+2+2×2/1=8Ω
R2′=1+2+1×2/2=4Ω
R3′=R2′=4Ω
并接两个三角形电路后,可得如图2-2-7所示等效电路。
图2-2-7
等效电阻
Rab=[2//(R2//R2′)+R1//R1′]//(R3//R3′)=[2//(5//4)+2.5//8]//(5//4)=[20/19+40/21]//(20/9)=1.269Ω
(7)图2-2-4(g),为一对称电路,若电流从a点流入,b点流出,对应的电流分布如图2-2-8所示。
uab=iR/3+iR/6+iR/3=5iR/6
Rab=uab/i=5R/6=1.667Ω
图2-2-8
2-5 用△-Y等效变换法求图2-2-9中a、b端的等效电阻:
(1)将结点①、②、③之间的三个9Ω电阻构成的△形变换为Y形;
(2)将结点①、③、④与作为内部公共结点的②之间的三个9Ω电阻构成的Y形变换为△形。
图2-2-9
解:(1)将结点①②③之间的三个9Ω电阻由△形变换为Y形后,Rx=3Ω,等效电路如图2-2-10(a)所示,等效电阻
图2-2-10(a)
图2-2-10(b)
(2)变换后如图2-2-10(b)所示,Rx′=27Ω,等效电阻
2-6 利用Y-△等效变换求图2-2-11中a、b端的等效电阻。
图2-2-11
解:原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2-2-12所示。
则有
所以等效电阻Rab=10/11+1/11+(1×1)/(1+1)=1.5Ω。
图2-2-12
2-7 在图2-2-13(a)所示电路中,uS1=24V,uS2=6V,R1=12kΩ,R2=6kΩ,R3=2kΩ。图2-2-13(b)为经电源变换后的等效电路。
(1)求等效电路的iS和R;
(2)根据等效电路求R3中电流和消耗功率;
(3)分别在图2-2-13(a)、(b)中求出R1、R2及R3消耗的功率;
(4)试问uS1、uS2发出的功率是否等于iS发出的功率?R1、R2消耗的功率是否等于R消耗的功率?为什么?
图2-2-13
解:(1)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可将电压源转换为电流源,如图2-2-14所示。
图2-2-14
iS1=uS1/R1=24/12=2mA,iS2=uS2/R2=6/6=1mA
所以iS=iS1+iS2=2+1=3mA,R=R1//R2=(12×6)/(12+6)=4kΩ;
(2)根据等效电路,R与R3并联:R//R3=(4/3)kΩ,所以u=iS×(R//R3)=3×4/3=4V;
则R3的电流和消耗的功率分别为
i3=u/R3=4/2=2mA,P3=R3i32=2×22=8mW
(3)①图2-2-13(a),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1=uS1-u=24-4=20V,u2=uS2-u=6-4=2V
R1、R2、R3消耗的功率分别为
P1=u12/R1=202/12=100/3=33.33mW
P2=u22/R2=22/6=0.67mW
P3=R3i32=2×22=8mW
②图2-2-13(b),R消耗的功率为:P=u2/R=42/4=4mW;
图(a)、(b)中R3消耗的功率相等。
(4)图2-2-13(a),uS1、uS2发出的功率分别为
图2-2-13(b),iS发出的功率为
计算得:
又由(3)知P≠P1+P2;
所以uS1、uS2发出的功率不等于iS发出的功率,R1、R2消耗的功率也不等于R消耗的功率。
这是因为电源作等效变换仅是对外部等效,在图2-2-13(a)、(b)所示两个电路中,R3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是相同的。对被变换部分内部,则并不等效。
2-8 求图2-2-15所示电路中对角线电压U及总电压Uab。
图2-2-15
解:将图2-2-15中10Ω,8Ω,2Ω三电阻构成的△形等效为Y形,如图2-2-16所示。
图2-2-16
R1=8×2/(10+8+2)=0.8Ω
R2=2×10/(10+8+2)=1Ω
R3=10×8/(10+8+2)=4Ω
所以等效电阻R=(10+R3)//(5+R2)+R1=5Ω,Uab=i·R=4×5=20V;
则有
i1=i×(10+R3)/(5+R2+10+R3)=4×(10+4)/(5+1+10+4)=2.8A
i2=i×(5+R2)/(5+R2+10+R3)=4×(5+1)/(5+1+10+4)=1.2A
建立KVL方程:i2×10+U-i1×5=0⇒U=5i1-10i2=5×2.8-10×1.2=2V。
2-9 图2-2-17所示为由桥T电路构成的衰减器。
(1)试证明当R2=R1=RL时,Rab=RL,且有uo/ui=0.5;
(2)试证明当R2=2R1RL2/(3R12-RL2)时,Rab=RL,并求此时电压比uo/ui。
图2-2-17
证明:(1)当R2=R1=RL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可等效为如图2-2-18(a)所示。
Rab=(R1+R1)//(R2+RL)=RL
uo=ui/2,即uo/ui=0.5;
命题得证。
图2-2-18(a)
图2-2-18(b)
(2)将由三个R1构成的Y形变换为△形,R=3R1,如图2-2-18(b)所示。
RL′=RL//R=3R1RL/(3R1+RL)
所以uo/ui=(3R1-RL)/(3R1+RL);
命题得证。
2-10 在图2-2-19(a)中,uS1=45V,uS2=20V,uS4=20V,uS5=50V,R1=R3=15Ω,R2=20Ω,R4=50Ω,R5=8Ω;在图2-2-19(b)中uS1=20V,uS5=30V,iS2=8A,iS4=17A,R1=5Ω,R3=10Ω,R5=10Ω。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图2-2-19(a)、(b)中的电压uab。
图2-2-19
解:利用电源的等效转换,将图2-2-19(a)、(b)的电压源转换为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形式。
图2-2-20(a1)
图2-2-20(a2)
图2-2-20(b1)
图2-2-20(b2)
(1)图2-2-19(a)转换为图2-2-20(a1),则有
iS1=uS1/R1=45/15=3A
iS2=uS2/R2=20/20=1A
iS4=uS4/R4=20/50=0.4A
iS5=uS5/R5=50/8=6.25A
进一步将所有电流源合并,所有电阻并联得图2-2-20(a2)所示,则有
iS=iS1+iS2-iS4+iS5=3+1-0.4+6.25=9.85A
R=R1//R2//R3//R4//R5=15//20//15//50//8=(600/197)Ω
因此uab=iSR=9.85×600/197=30V。
(2)同理可得图2-2-19(b)中的电压uab
iS=iS1+iS2-iS4+iS5=4+8-17+3=-2A
R=R1//R3//R5=5//10//10=2.5Ω
uab=iS×R=-2×2.5=-5V
2-11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图2-2-21所示电路的电流i。
图2-2-21
解: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可得图2-2-22。
图2-2-22
则有:i1=2.5/10=0.25A,i=i1/2=0.125A。
2-12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图2-2-23所示电路中电压比uo/uS。已知R1=R2=2Ω,R3=R4=1Ω。
图2-2-23
解: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对图2-2-23中uS、R1、R2进行变换
uS′=(uS/R1)·[R1R2/(R1+R2)]=uS/2
R=R1R2/(R1+R2)=1Ω
等效图如图2-2-24所示。
图2-2-24
对图2-2-24建立KVL方程:iR+u3+2u3R4+iR4=uS/2;
其中u3=R3i,代入上式得:i=uS/10;
则有uo=2u3R4+R4i=2×uS/10+uS/10=3uS/10;
所以uo/uS=3/10=0.3。
2-13 图2-2-25所示电路中R1=R3=R4,R2=2R1,CCVS的电压uc=4R1i1,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电压u10。
图2-2-25
解:将原电路图2-2-25右边回路等效为一个受控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等效图如图2-2-26所示。
图2-2-26
其中R=(R3+R4)//R2=(2R1)//(2R1)=R1;
对图2-2-26回路建立KVL方程
(R1i1+Ri1+uCR/R2)=uS,即2R2i1+4R1i1×R1/(2R1)=uS;
解得:i1=uS/(4R1);
所以u10=uS-R1i1=uS-uS/4=3uS/4。
2-14 试求图2-2-27(a)、(b)的输入电阻Rab。
图2-2-27
解:(1)设图2-2-27(a)中电流参考方向如图2-2-28(a)所示,对回路建立KVL方程
uab=R2i-μu1+R1i=R2i-μ(R1i)+R1i=(R1+R2-μR1)i
所以a,b端的输入电阻:Rab=uab/i=R1+R2-μR1。
图2-2-28
(2)设图2-2-27(b)电路中电流参考方向如图2-2-28(b)所示,由回路KVL、KCL方程可得
uab=R1i1+R2i2=R1i1+R2(i1+βi1)
所以a,b端的输入电阻
Rab=uab/i1=R1+R2(1+β)
2-15 试求图2-2-29(a)、(b)的输入电阻Ri。
图2-2-29
解:(1)图2-2-29(a),在1、1′两端施加电压uS,干路电流如图2-2-30(a)所示。
建立KCL方程:i1+βi1+i-uS/R2=0;
其中i1=-uS/R1,代入方程得:[(1+β)/R1+1/R2]uS=i;
所以
图2-2-30
(2)图2-2-29(b),在1、1′两端施加电压uS,干路电流如图2-2-30(b)所示。
则有:u1=-uS,uS=R1i1-μu1=R1i1+μuS,i1=i-uS/R3;
整理得
2-16 图2-2-31所示电路中全部电阻均为1Ω,求输入电阻Ri。
图2-2-31
解:右边5个电阻构成的回路是电桥回路,因电阻相等,电桥平衡,所以可将最右边的电阻看成开路,原电路可依次等效为如图2-2-32所示。
图2-2-32
建立KVL方程:u=1.6i-1.2i=0.4i,所以Ri=u/i=0.4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