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课后习题详解
1.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与突触传递有何异同?
答:(1)不同点
①神经冲动的传导简称神经传导,是指在神经细胞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均可传播到整个细胞,使细胞未兴奋部位依次经历一次膜电位的倒转的这一过程。传导方式有局部电流方式传导和跳跃式传导两种。
a.局部电流方式传导
对于无髓鞘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兴奋区,表现为膜电位的倒转,而相邻的静息区则仍维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于是兴奋部位和邻接的静息区之间将由于电位差而出现局部电流。
b.跳跃式传导
有髓鞘神经由于轴突外分段包裹有多层高度绝缘的髓鞘,造成膜电阻的不均匀,在郎飞结之间的结间区电阻极高,而结区电阻极低。加之轴突膜仅仅在结区可接触细胞外液,所以局部电流必须从郎飞结穿出膜在髓鞘处形成回路,进行跳跃式传导。
②突触传递是指信息从前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的信息传递过程。
a.化学突触传递
突触的微细结构:化学突触是由相互对应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结构构成,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较一般神经元膜厚约7.5nm,它们之间的缝隙被称为突触间隙,其间有黏多糖和糖蛋白。信息在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合成和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递质的分解或重吸收等环节。根据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不同,可将突触后电位分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电突触传递。
b.电突触的传递
电突触无突触前膜和后膜之分,一般为双向性传递,其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
电突触传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和视网膜上广泛存在,主要发生在同类神经元之间,具有促进神经元同步化活动的功能。
(2)相同点
二者都是以神经递质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物。
2.大脑、基底神经元和小脑在调控躯体运动过程中是如何协调进行的?
答:(1)大脑皮质与运动有关的脑区主要包括有主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后叶皮质以及扣带运动区等。
①主运动区
主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前方6区的外侧部。
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为交叉性支配,即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头面部大部分是双侧性支配)。
②辅助运动区
辅助运动区主要位于大脑皮质的内侧面和背外侧面上部的6区。辅助运动区在编排复杂的运动程序时和执行运动前的准备状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顶后叶皮质和扣带运动区
顶后叶皮质位于5区和7区,在解码并用于指导肢体运动的感觉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扣带运动区又称内侧运动区,位于大脑皮质内侧面上,扣带沟背腹皮质(6、23、24区)也与运动调控有关。
(2)大脑皮质下的基底神经节属于古老的前脑结构。它包括有尾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和黑质。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控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将一个抽象的设计转换为一个随意运动。
②对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肌紧张的调节、本体感受传入冲动信息的处理等可能都有关。
③基底神经节中某些核团还参与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感觉传入、行为和学习记忆等功能活动。
(3)小脑除参与运动的设计外,还参与运动的执行。小脑对调节肌紧张、维持姿势、协调和形成随意运动均起重要作用。
①前庭小脑的功能
a.主要功能是控制躯体和平衡眼球运动。
b.前庭小脑也接受经脑桥核中转的来自外侧膝状体、上丘和视皮质等处的视觉传入,并通过对眼外肌的调节来控制眼球的运动,从而协调头部运动时眼的凝视运动。
②脊髓小脑的功能
脊髓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正在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质对随意运动进行适时的控制。脊髓小脑还具有调节肌紧张的功能。
③皮质小脑的功能
皮质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
3.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为什么既有化学性突触,又有电突触?从功能进化的角度考虑它有何积极的意义?
答:突触是指相互联结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接触部位。根据信息传递媒介物性质的不同将突触分为三种类型。
(1)化学性突触
化学性突触是指信息传递媒介物是神经递质的突触。
(2)电突触
电突触是指信息传递媒介为局部电流的突触。
(3)混合性突触
混合性突触是指在一个接触点同时存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
①按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不同分为:
轴突-树突式突触、轴突-胞体式突触、轴突-轴突式突触、树突-树突式突触等。
②根据两个化学性突触或化学性突触与电突触的不同组合分为:
串联性突触、交互性突触和混合性突触等。
4.请分析反射运动、节律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区别。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各有何作用和意义?
答:依据运动时主观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躯体运动分为:
(1)反射性运动
反射性运动不受主观意识控制,运动形式固定,反应快捷。如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肢体快速回缩反射,肌腱反射和眼球注视等。
(2)形式化运动
形式化运动的主观意识只控制运动的起始与终止,而运动期间多可自动完成。此类运动形式固定,具有节律性与连续性,如步行、跑步、咀嚼和呼吸等。
(3)意向性运动
意向性运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运动全过程均受主观意识支配,运动形式较为复杂。一般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运动技巧日渐完善。
5.在运动实践中如何应用状态反射规律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答:状态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的反射活动。状态反射的可分为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状态反射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使四肢伸直,背部挺直。
(2)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相对加强,四肢弯曲。
(3)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在正常人体中,由于高位中枢的存在,这类反射被抑制而表现不明显。
状态反射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任何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皮质参与下实现的,在某些动作中,甚至可以表现出相反于状态反射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