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综合题

1.人们发现,大脑两半球对情绪性信息的加工是不对称的,在脑功能指标上存在着偏侧化现象,有两种理论对此加以解释:半球优势假说认为,只有右半球负责对情绪的加工;效价假说认为,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进行加工的,右半球主要加工消极情绪,左半球主要加工积极情绪。

(1)请设计一个混合实验检验这两种假说,并简要说明需要控制哪些主要额外变量。

(2)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半球优势假设说?

(3)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效价假说?【统考2012年研】

答:(1)被试选取:正常人被试,在利手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匹配。

实验材料:情绪图片,(情绪效价分别为正性和负性,以及中性刺激作为填充材料。每种类型的图片数量相同)。

实验程序:将被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试观看负性情绪刺激,另外一组被试观看正性情绪刺激。同时进行fMRI扫描。

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大脑半球(左半球,右半球)×刺激类型(正效价,负效价)。

因变量为:被试的左右半脑的激活情况。

需要控制的额外变量:

被试的性别、左右利手性。两种条件下被试的男女人数相同,并且全部为右手利。

被试的年龄。可以将年龄作为一个协变量,通过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排除年龄的影响。

被试的疲劳和厌倦等情绪。在实验刺激中插入部分中性刺激,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呈现材料刺激。

数据分析:获得被试在正性刺激条件和负性刺激条件下的左右半球激活程度(中性刺激条件下的数据不进入数据分析)。然后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

(2)如果对于两组被试,右半球的激活都显著高于左半球的激活,说明无论情绪刺激的效果如何,都是主要由右半球负责加工,这就支持了半球优势假说。

(3)如果对于负性情绪组,右半球的激活显著高于左半球,对于正性情绪组,左半球的激活显著高于右半球,说明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分别进行加工的。该结果就支持了效价假说。

2.请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研究一:为研究家庭经济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者随机选择了某市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不同的两组儿童各50名,在控制了除经济收入外的其他重要的额外变量后,测量了这两组儿童分别在1岁和2岁时的语言发展水平。结果发现:两组儿童在1岁时不存在语言发展上的差异,但在2岁时差异显著,表现为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儿童比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拥有明显的语言优势。据此结果,该研究推论,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研究二: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呈现伪证是警察审问嫌疑人获取口供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了证明其可靠性,研究者设计了一个2(高、低易感性)x2(有、无目击者)的完全随机实验。其中,易感性“高、低”是指被试分别以快、慢两种速度输入字母,目击者“有、无”是指主试r4伙报告“看见”或“没看见”被试是否敲击了“空格”键。因变量指标是被试顺从、内化和虚构的人数比例。“顺从”是指被迫承认敲击了“空格”键,“内化”是向别人叙述自己敲击了“空格”键,“虚构”是指向主试承认自己敲击了“空格”键。结果发现,被试有69%表现出顺从,28%表现出内化,9%表现出虚构,经检验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易感性和有目击者条件下,被试最有可能表现出顺从和虚构。这表明,呈现伪证能够使人们更易接受被指控的结果。该研究据此推论,警察审问时通过呈现伪证引出的供词并不可靠。

(1)这两项研究各自存在哪些不足?请说明理由,并分别给出改进的建议。

(2)试根据研究评价标准,分析这两项研究所存在问题的性质,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统考2012年研】

答:(1)两项研究的不足、理由及改进建议:

第一项研究的问题是年龄自变量变化范围过窄,选取的被试变量过于单一,只有两组被试即研究一岁儿童和两岁儿童并进行比较,代表性不够,不能揭示儿童语言发展是否与环境有关,其结论不能推广。因为儿童语言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本研究只选取了1岁和2岁这两个阅读早期的年龄段,缺少年龄更大的不同家庭经济环境儿童的数据支持,两组儿童在年龄段上的差异并不表明在语言发展的其他年龄段也存在差异。后续研究可以进行追踪或者添加更多年龄段儿童的数据,如进一步测试这两组儿童在3、4、5、6岁年龄段(或更高年龄段)的语言发展水平,从而进行研究比较,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第二项研究的问题是研究结论外推的有效性。实验中的被试产生的是对无意识疏忽性行为的内化,并不能确认他们会对真实审问情境中的明确犯罪意图也产生内化。需要在接近真实的审问情境中检验被试对明确的犯罪意图指责产生内化的可能性。

(2)两项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的性质及关系:

第一项研究的问题属于研究的内部效度问题,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研究一出现选择的交互作用问题(或者不同年龄段的成熟与语言测验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第二项研究属于研究的外部效度问题,表明生态学效度存在问题,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前提,没有好的内部效度,也就谈不上外部效度。但是,内部效度高并不能保证外部效度一定高。

3.某学生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照片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下面是该研究的实验方法部分。依据材料回答:

(1)该“方法”中有几处明显的问题,请至少指出其中4处并加以完善。

(2)说明如何通过偏好判断任务检验是否产生内隐记忆。

2.方法

2.1被试

某校心理学专业二年级A班全体同学60名。其视力或矫正

视力正常。

2.2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实验仪器

某品牌计算机。

2.2.2实验材料

本实验以32对分别表达四种情绪(喜、怒、哀、惧)的面部照片为材料,其中16对为彩色照片,16对为黑白照片。

2.3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为2(图片类型:彩色照片、黑白照片)×2(注意对象:目标照片和非目标照片)×2(任务类型:再认任务和偏好判断任务)的被试间设计。

2.4实验程序

实验分为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

学习阶段,随机在计算机屏幕的不同部位呈现16对照片,其中8对为彩色照片,8对为黑白照片。每对照片中有一张为目标照片(以红色边框为标记)和一张非目标照片。目标照片以随机方式一半在计算机的左半部呈现,一半在右半部呈现。所有被试均观察目标照片,并要求正确报告出照片所表达的情绪。每对照片呈现时间为2秒,然后消失,并要求被试尽快判断所表达的情绪,直到16对照片呈现完毕。

被试休息5分钟后,进入测试阶段。测验时呈现16张照片,其中一半是学习过的照片,另一半是新照片。所有新照片呈现完毕后,再呈现学习过的照片,直到16张照片呈现完毕。所有被试先进行再认任务,然后进行偏好判断任务。【统考2011年研】

【分析】该题考察了考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其实这也是研究生导师最看重的能力。实验心理学自然要考察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不过考生是否能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真实的实验中才是更为重要的。本题偏重于考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实验或者读些研究论文从中学习。只要充分准备,也是可以得到高分。

答:(1)错误和完善方法如下:

错误:抽样方法不正确,应采取随机抽样或其他科学的抽样方法。

错误:没有对被试的颜色视觉是否正常进行测定并说明,应加以测定并说明。

错误:2×2×2被试问设计,应为2×2×2被试内实验设计。

错误:在计算机屏幕的不同部位呈现材料,应在计算机屏幕的某一固定部位呈现材料,同时平衡目标和非目标照片的位置效应。

错误:所有新照片呈现完后再呈现旧照片,新旧照片应按随机顺序(或其他可抵消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的方式)呈现。

(2)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它与外显记忆不同的特点在于:不完全遵循外显记忆的遗忘规律:启动效应随时间推移没有或很少降低,也不明显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词干补笔法、偏好判断法等。

其中偏好判断任务是一种内隐记忆的间接测量方法,被试学习某些材料后,对呈现的包括学习过和未学习过的材料,作出喜好判断。为排除干扰,在学习与测验之间可插入分心测验。若被试在偏好判断中对学习过的材料表现出较高或较低的倾向水平,则可据此判断被试完成测验任务时有无意识加工的参与。

题目中,第一步,在测试阶段,随机呈现16张新旧照片,要求被试判断是否喜欢每张照片。第二步,计算被试喜欢新旧照片的数量,若被试对旧照片的喜欢数量显著超过对新照片的喜欢数量,则产生内隐记忆。

4.图A、B、C是一项实验的三种可能结果。试根据图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因变量是什么?

(3)请用文字分别描述这三种可能的结果。【统考2009年研】

图A

图B

图C

答:(1)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健忘症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自由回忆(外显记忆)和词汇辨认(内隐记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实验性分离);或者健忘症被试是否保留有内隐记忆。

(2)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被试类型,包括健忘症被试和控制组被试两个水平;另一个是任务类型,包括内隐的词汇辨认任务和外显的自由回忆任务两个水平。因变量是自由回忆的正确率和词汇辨认的正确率。

(3)由图A可知,自由回忆和词汇判断的这两种测验形式,控制组的成绩都比健忘组的成绩高,并且自由回忆和词汇判断这两种测验形式下的成绩趋势是相同的。而自由回忆的外显记忆的测验方式,词汇判断是内隐记忆的测验方式。因此,这可能表明,控制组被试无论是在外显记忆还是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其作业成绩都比健忘症被试好,显示出被试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存在任务类型与被试组之间的交互作用。

图B可能表明,控制组被试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其作业成绩要优于健忘症患者;而在词汇辨认测验时,两者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显示出任务类型与被试组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图C可能表明,控制组被试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其作业成绩优于健忘症患者;而在词汇辨认测验中,健忘症患者的作业成绩要优于控制组被试,出现了交叉的交互作用。

5.表1和表2、表3和表4是针对同一问题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所获得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这两种实验各自属于何种设计类型,每种设计各自使用了多少被试。

(2)针对研究问题,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3)这两种设计中哪一种更适宜考察本研究的问题?请具体说明理由。【统考2008年研】

实验设计一

表1    不同教学方法下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

表2   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设计二

表3  不同教学方法下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

表4   方差分析结果

答:(1)实验设计一为2×2被试间设计,(2分)被试为24人。

实验设计二为2×2混合设计,其中,学生类型为被试间变量,教学方法为被试内变量。被试为12人。

(2)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结果,能得出如下结论:

教学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成绩显著高于讲授式;

学生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

教学方法和学生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即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与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作用更大。

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相同。

(3)比较说明

比较而言,被试间设计的方案能更好地回答研究问题;

虽然混合设计所需的被试量较少,且混合设计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能更好地控制来自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但当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时,则被试内实验设计无法适用。本实验如果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则会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因此,包含被试内设计在内的混合设计不能回答该研究所探讨的问题,选择被试间设计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