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学从这里开始: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95/26833295/b_26833295.jpg)
案例07 请问去Offces of the Imperial Secretariat怎么走?
陈敏
上海法国学校
教学地点 新加坡
教学对象 (1)年级:小学五年级
(2)国籍:法国
(3)第一语言:法语
教学任务 学生学习并掌握问路与指路的基本句型:
(2)往前走/向左转/向右转/穿过……就到了。
案例正文
炎热的九月,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个郁闷的开学季。夹杂着成长中的各种小心思和对暑期的眷恋,他们又回到了久违的课堂。拿着手中五彩缤纷的课表,我也开始了全新的学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C4DDC/152794410041913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5_0007.jpg?sign=1739696865-4iag4NjdnLoKzUTBmrj0qhY3O3LpGCBh-0-acb23894eff05fea3a3302c67e568cdc)
学生需要在第一堂课上掌握的五个指路的基本句型
五年级的第一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问路与指路的基本句型。我首先说出“制式化问好”,学生们也给予我“制式化回复”。接着,我从迈克尔·杰克逊的标志性舞蹈开始导入。伴随着舞王强劲有力的音乐,和我快速变化的口令(上上下下左右左,左左右右中,下左右中中……),这群“混世魔王”纷纷伸出手来,和我一同跟着这五个简单的汉字“上下左右中”动起来。接着,我继续“加料”,让大家把手拿出来,跟我一起动起来:“跟我说‘往前走’,跟我说‘向左转’,跟我说‘向右转’……”通过强而有力的节奏和肢体语言,学生们兴致高昂地跟着我一起学习了本节课的五大基本句型。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词语和句型后,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接下来的教学重点。鉴于许多外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尝试教学生在“紫禁城”中指路。
我让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进行口语练习,看看他们能否顺利完成我指定的寻宝任务。这群活力四射的孩子们瞬间炸开了锅——“这是哪里?这是谁的家?”“笨蛋,这是中国总统住的地方!在北京,我妈带我去看过!”“胡说,这是中国皇帝的家!”“你才胡说,中国现在没皇帝”……学生们讨论得不亦乐乎,早已把学习任务抛诸脑后。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C4DDC/152794410041913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6_0008.jpg?sign=1739696865-iQCaSNg9htVdZkUygn2NzPNZ65wWJDJs-0-c92a70a84930b3e4ac3240a42345a669)
紫禁城这一中华文化元素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窗外的知了抓紧在夏末秋初歇斯底里地鸣叫,相较于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这鸣叫显得多么微乎其微。我不禁纳闷,这堂课究竟是语言课还是文化课呢?于是,我迅速调整了教学策略,变成我问学生答,重新掌控课堂,以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一个一个来到大屏幕前,根据我给的线索(例如:“你往前走,穿过Golden Water Bridge,向左转,你在哪里?”),寻找各自的目的地。学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还不忘问我:“老师,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用的?”“老师,这个地方是谁住的?”于是,我便来个顺水推舟,告诉学生如果他们想了解故宫更多历史故事,就必须用所学的五大句型给老师出个寻宝任务,以此激励他们大胆地将所学句型说出来,用起来。
五十分钟的课,很快就结束了。我的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问路与指路的基本句型”顺利达到,学生们则高高兴兴,满脸挂着灿烂的笑容,意犹未尽地背起书包,走向下一个课堂。
在第二节课上,我以耳熟能详的电视剧《甄嬛传》片段作为导入,马上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问路与指路基本句型的记忆,我要求学生完成校园寻宝的五大任务。这节五十分钟的课,在传统中国文化和现实教学任务的穿插结合中,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C4DDC/152794410041913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7_0009.jpg?sign=1739696865-qzRK8Fk0ibfkxOGhRrSL5CfrykKnznyy-0-3c7c28ec30fa00c9d1404fdf6337924e)
第二节课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寻宝任务,以加强问路句型的记忆。
课后分析/解决方案
本次做出新的尝试,将“紫禁城”这一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国际汉语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此之前,我一直沿用新加坡环球影城的寻宝地图作为“指路与问路”的教学媒介。当然,这一方法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是,既然是国际汉语教学,何不将更多的中国元素运用到课堂中呢?
值得注意和反思的一点是,课堂学习目标必须明确。正如我在第一节课时遇到的情况,学生学习文化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学习语言本身。对于这样的课堂突发状况,老师要适时将学生拉回课堂主题,例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先让学生参与老师问学生答的互动练习,熟练掌握了基础词汇和句型后,再让学生自由练习,从而做到语言、文化学习两不误。
延伸思考
作为法国学校小学国际汉语教学的“老革命”,我深感身上使命之艰巨。汉语是法语(欧洲)教育体系的第三外语,如何将学习汉语变成一种乐趣,变成一种文化,而不是一味的就学而学,一直是我们长期探讨的主题。传统的教学方式“词汇+句型+演练”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期望,“动起来+思考起来+想象起来”才是法国学生眼中学习汉语(第三外语)的正确方式。
如何不使学习汉语成为法国学生沉重的负担,让这群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是值得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改则怠。望着学生们欢快的身影,我不禁感叹,“教学相长”果真是一句至理名言。老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孔明灯,学生又何尝不是老师在漫漫教学长路中的良朋诤友呢?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你学有所得,我教有所悟。国际汉语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以此言勉励自己,为弘扬汉语文化,贡献我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