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试论《都城纪胜》的作者对于开封及《东京梦华录》的态度

综上所述,对《都城纪胜》进行文本分析得出的结论与读者从序言中获得的印象一致,即作者完全相信他亲历的杭州不仅仅可以与北宋时期繁华帝都开封媲美,而且经过了百年中兴,定都东南的南宋王朝已经远远超过了先前。

到底什么才是《都城纪胜》的作者真正想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呢?他真的像很多学者一直解释的那样,只是简单地为杭州做宣传(注:比如卢逍遥:《〈都城纪胜〉:南宋杭州城市文化的繁荣书写》,见《江南论坛》2005年第4期,第56—58页。),或者还别有他意地让敏感的读者获得道德上的启发?让我们再次回到《都城纪胜》的序言,作者这样写道:

且《洛阳名园记》后论有云:园囿之兴废者,洛阳盛衰之候也,“况中兴行都,东南之盛,为今日四方之标准;车书混一,人物繁盛,风俗绳厚,市井骈集,岂昔日洛阳名园之比?”(注:《都城纪胜》序(外四种),第89页。)

只有在这里,《都城纪胜》的作者才明确地提到一本书,这就是北宋灭亡前不久李格非(?—1106)完成的《洛阳名园记》。上文引用的这段话出自作者自跋。在这篇文字里,作者汇集十九座名园,来讨论历史兴废的内在动力。《都城纪胜》的作者将兴废动力的讨论,嵌入已获得“今日四方之标准”这一新地位的新都城杭州之中。在行文结尾处,作者用了令人困惑的修辞,将杭州与洛阳名园置于对比之中:“况中兴行都(……)岂昔日洛阳名园之比。”

为了全面了解李格非在他的书跋中意图表达的内容,我们需要细读《都城纪胜》作者摘引段落的上下文。李格非的全文是:

论曰: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泷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巳,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曰“洛阳之盛衰者,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髙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者,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以一巳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注:见李格非《洛阳名园记·绪论》,丛书集成初编版,第18—20页。对李格非著作的精彩分析,请参见Yang Xiaoshan(杨晓山):“Li Gefei’s‘Luoyang mingyuan ji’(A Record of Celebrated Gardens of Luoyang):Text and Context”,Monumenta Serica(《华裔学志》)52(2004),pp.221-255。)

这段文字,李格非写于1098年,早于金人入侵30年。当其时,他笔下所写的花园中鲜花繁茂绽放于作者的眼前,而他头脑中的历史教训却是唐代末年名园的隳毁。他当时无法预知,在不到30年后,金人的入侵将使得洛阳和开封一同遭遇毁灭。但是,作为一位在历史周期循环论中被浸润的学者,李格非了解历史上先人的命运,他肯定已经在繁华得意之中看到了衰落的先声,他想提醒读者去注意即将到来的危险。

了解了《都城纪胜》的作者所引用的《洛阳名园记》的背景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东京梦华录》的成书情况。众所周知,《东京梦华录》成书于金人摧毁开封20年之后。当这本书编就之日,书中不惜笔墨描写的洋溢着快乐生活的城市,早已成了枯草荒凉的断壁残垣。

从这一角度看,《都城纪胜》远不是简单的宣传之作。似乎作者要借助于《洛阳名园记》和《东京梦华录》传递给读者一种严肃的警告:杭州事实上已经如此繁华,作为一个商业和文化中心,命定的死亡危险正在逼近,这与李格非曾经做出的预言以及孟元老所描写的破碎的昔日之梦非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