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实事求是闯新路

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之前,井冈山地区存在两支非常有名的绿林武装,一支由袁文才率领,另一支由王佐率领。怎样才能成功改造绿林武装呢?这就需要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这两支武装的历史情况和现实状况。

为此,毛泽东把相关地方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请过来开会,向大家请教,了解情况。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立即召开了古城会议。古城会议上,毛泽东除了通知前委委员和营以上的干部参加,还特别邀请了宁冈县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和地方武装代表陈慕平等人参加。毛泽东听取了地方党组织及地方武装代表的发言后,对袁文才和王佐这两支绿林武装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在这次古城会议上,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确定了对袁文才、王佐部队实行团结、改造的方针。

10月6日,毛泽东亲赴袁文才的大仓“鸿门宴”,实地进行调查研究。一到大仓,毛泽东发现袁文才及其部下对他及其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是尊敬的。毛泽东和袁文才越谈越投机,毛泽东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令袁文才十分佩服,当毛泽东提出赠送给袁部100条枪时,袁文才当即回赠了1000块银元作为工农革命军的军需,并表示将对革命军鼎力相助。毛泽东一边调查研究,一边见机行事,当天就将袁文才等人说服。袁文才就此彻底结束绿林生涯,打开山门迎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余部进驻茅坪。

实事求是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形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创造性地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制度和纪律,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这些探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相关论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现成经验,党内“左”倾路线和教条主义又不断干扰打压,但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邓小平指出:“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正是毛泽东等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牢牢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历史、现实需要,以开阔的胸襟和眼界把握实际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大无畏精神闯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井冈山革命道路。

实事求是,不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国实际,找出中国革命的特有规律的“态度”,还是了解中国现状和历史的重要“工作方法”,这个“求”就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掌握实际情况、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前提,是实事求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杰出代表。对于调查,毛泽东曾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总结道:“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早在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他就曾对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做过为期32天的考察,并针对当时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农民运动领导权的错误观念,写了长篇报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的论断在党内引起极大反响。正是注重调查,使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掌握了大量的客观依据,从而能在指导湘赣边界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

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瓦解敌军的政策之所以非常有效,就在于共产党人勤于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极细心、极留心观察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缝。例如,党组织委派莲花县的谢振国到袁州开酒楼,目的在于侦察敌情。在酒楼经营过程中,谢振国发现国民党朱培德部的一个叫张威的营长情况有异,他整天精神不振,经常到酒楼酗酒解闷。为了探得他的情况,1928年8月的一天,谢振国特意请张威到酒楼喝酒,经过一番谈心,了解到张威好赌,把全营官兵的薪饷输光了。此事败露后,张威被撤职查办。为此张威天天苦闷不堪,感到前途渺茫。于是,谢振国开始做他的思想工作,劝其弃暗投明,宣布起义,参加红四军。在谢振国的帮助下,加上张威早期参加过北伐战争,对共产党有所了解,9月间,张威在袁州城宣布起义,并带领全营官兵离开袁州城,星夜投奔莲花独立团。

习近平在看望慰问江西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中国发展的事实证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各项事业的发展就会进一步增强活力、激发动力,不断创造事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