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政治20年真题大讲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考点定位】运动与静止。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恩格斯指出: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中找到它的量度。根据恩格斯的话可知答案为A。

【知识链接】运动和静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第一,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第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变化,是运动过程中的某种稳定状态。

第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第四,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我们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的观点,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也要反对只承认静止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2.C

【考点定位】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A表述错误。所谓的必然是确定不移的趋势,“羊吃草”并不必然导致“割羊草”,所以B也不能选。本质是内在的,能够决定现象,而“羊吃草”和“割羊草”都不是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所以D也不能选。题干中的“羊吃草”和“割羊草”之间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此答案为C。

【知识链接】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3.A

【考点定位】商品二因素。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题干中提到裁缝自己穿上衣以及他的顾客穿。上衣能穿,这体现的是上衣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上衣作为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的结果,而价值是抽象劳动的结果。上衣生产出来以后,只代表私人劳动的实现,而将上衣卖出去,才能实现社会劳动,卖出去的过程是让渡其使用价值,并实现其价值的过程。题干中提到上衣也可以裁缝自己穿,所以,答案只能为A,BCD都错误。

【知识链接】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即如果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其使用价值;如果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则不能得到其价值。但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4.B

【考点定位】剩余价值理论。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剩余价值率m′=m/v,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都是15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c∶v=4∶1,全部预付资本c+v为100万元,所以可变资本v为20万元,因此剩余价值率m′=15/20=75%,B为正确答案。

【知识链接】略。

5.D

【考点定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因此,答案为D。

【知识链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A

【考点定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前者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国家和政府来主导,注重社会效益;而后者则以营利为目的,由企业和市场来主导,注重的是经济效益。所以答案为A。B是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目的,CD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共同点。

【知识链接】略。

7.B

【考点定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七大把公平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公平问题不只是再分配要解决的问题,在初次分配中同样有一个要解决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这些提法的变动,反映了分配理论在解决利益分配和收入差距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所以,A表述是错误的。CD虽然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题干中提到的提高个税起征点,这体现了初次分配注重公平,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则体现的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答案为B。

【知识链接】略。

8.A

【考点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本题考查的是十八大报告的原文规定,答案为A。

【知识链接】略。

9.D

【考点定位】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洋务派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只想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而维新派则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这是他们的实质分歧。答案为D。AB是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分歧,C则是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共同点。

【知识链接】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不同,这是一次地主阶级代表,如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发起的运动,从性质上来说属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维新派主张通过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是:

第一,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第二,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第四,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10.D

【考点定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是执政之基,是力量之源。所以,这与题干中所提到的“大地母亲”如出一辙。因此答案为D。

【知识链接】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进行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11.B

【考点定位】公民道德建设、民法的基本原则。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其中,重点是诚信建设。所以说诚实守信是道德规范。民法的基本原则有:第一,平等原则。第二,自愿原则。第三,公平原则。第四,诚实信用原则。第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可见,诚实守信也是法律原则。因此答案为B。A是职业道德的表现之一,C是社会公德的表现之一,D是家庭美德的表现之一。

【知识链接】略。

12.C

【考点定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所以答案为C。

【知识链接】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13.B

【考点定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人是社会的人,这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所以答案为B。

【知识链接】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14.C

【考点定位】调解制度。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我国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都属于诉讼外调解,是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法进行的调解活动,应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说服当事人互谅互让,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规定,让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争议。司法调解是诉讼中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依照严格的诉讼程序,采取调解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解决民事权益争议的一种诉讼活动。所以,答案为C。

【知识链接】略。

15.略。

16.略。

二、多项选择题

17.ACD

【考点定位】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全人类彻底解放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内容。一是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三是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所以,答案为ACD。客观规律是基础,人类的所有行为都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不能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B不能选。

【知识链接】略。

18.ABD

【考点定位】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所以,只有C表述错误,其他都是正确的。

【知识链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最后,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19.ACD

【考点定位】剩余价值理论。

【方法推荐】错误排除法。

【详细讲解】马克思有一句名言: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揭示了资本家为什么贪婪的道理。B表述错误,赚钱可以满足人的需要,包括自然属性的需要和社会属性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因此,正确答案为ACD。

【知识链接】略。

20.ABD

【考点定位】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社会状况。所以,答案为ABD。

【知识链接】略。

21.ABCD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建设。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四个选项中A体现了题干中所说的“多样性”,而BCD则体现了题干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所以,答案是ABCD。

【知识链接】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但社会主义也在曲折中前进。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

22.BCD

【考点定位】科学发展观。

【方法推荐】错误排除法。

【详细讲解】科学发展观产生于和平的年代,所以并不是革命经验的总结,A表述是错误的,其他几项都是正确的。

【知识链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3.ABCD

【考点定位】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我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我党的宗教政策主要有:第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同时,在我国,要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坚决反对和取缔邪教。所以答案为ABCD。

【知识链接】略。

24.ABCD

【考点定位】统筹区域发展。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统筹区域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使不同区域的人们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有利于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所以,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知识链接】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指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小的区域发展格局。

25.ACD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本质论。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之中,避免了从生产力或生产关系单一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容易产生的弊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目标与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概括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实现目标的手段,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目标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之中,准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体现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把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过程与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结果即共同富裕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之中,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ACD。而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一认识并没有否定,所以B表述是错误的。

【知识链接】1992年,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涵是: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6.ABCD

【考点定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此题考查的是十八大报告的内容,属于记忆性的题目。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知识链接】略。

27.BCD

【考点定位】辛亥革命和大革命。

【方法推荐】错误排除法。

【详细讲解】A是辛亥革命和大革命的共同点,所以A不能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和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都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但是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不同点在于:第一,大革命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主要是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而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会党、新军。第二,大革命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辛亥革命则是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第三,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辛亥革命则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因此,答案为BCD。

【知识链接】略。

28.ABC

【考点定位】“左”倾错误及其危害。

【方法推荐】基本记忆法。

【详细讲解】1931年1月到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其错误在于:第一,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第二,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发动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第三,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第四,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第五,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D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所以答案为ABC。

【知识链接】略。

29.BCD

【考点定位】抗日战争的胜利。

【方法推荐】错误排除法。

【详细讲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抗争。第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当时的中国国力是很弱的,所以A表述错误。因此答案为BCD。

【知识链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免遭被殖民的厄运。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30.ABD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方法推荐】错误排除法。

【详细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四,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所以C表述错误。答案为ABD。

【知识链接】略。

31.AC

【考点定位】道德修养的方法。

【方法推荐】基本理解法。

【详细讲解】“破窗定律”体现了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道德修养要采用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由此可以判断AC与题干内涵接近,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意思。B体现的是付诸实践,D体现的是自我反省。所以答案是AC。

【知识链接】加强道德修养,应该借鉴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第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第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第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第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32.略。

33.略。

三、分析题

34.【考点定位】认识与实践。

【答案详解】(1)具备一定认识能力并从事一定的认识活动的人是认识主体,认识主体是认识系统中的首要因素,对认识系统的形成及其诸要素的结合方式起着决定作用。在认识系统中,它最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

主体具有能动性,表现为主体能动的选择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在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体能动性所产生的认识结果是否正确要依靠实践检验,认识与实践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能动作用的发挥要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使用的认识工具和所认识对象的自身规律性等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人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学习专业知识和运用科学方法充分有效地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从而形成对客体的正确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认识反过来能够指导实践。认识世界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得来认识,然后再用认识去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本人”,强调的是认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材料中的研究生之所以能够在三天时间内就完成设计,就是由于他对实际生活的观察,然后用观察中得来的认识去指导他的设计。

(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说明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体现的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改变世界。

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真正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我们能够不断调整自身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正是体现了认识过程中要注重实际,重视创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5.【考点定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答案详解】(1)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材料中,浙江武义县后陈村通过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使得本村的创收逐年增加,并在全国推行,取得了良好效果。所以,我国农村应全面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应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第二,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第三,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第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浙江武义县后陈村通过成立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我国建立乡村“阳光权力体系”共建和谐社会带来重要启迪,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制度创新已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在全国推行。这说明需要我国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

36.【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详解】(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向新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将最终实现。

37.【考点定位】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答案详解】(1)自由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观念,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

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体现了自由平等观念,图书馆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因为每个读者都是平等的,每个读者都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有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读者进入和离开图书馆都是其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2)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第二,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第三,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第四,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对人要诚信、宽容、互助,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8.【考点定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答案详解】(1)导致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转移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亚洲在崛起。第二,在亚太建立美国控制的“北约版”组织,以主导亚太事务。第三,应对中国崛起。第四,“重振美国”,维持霸权。

(2)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我国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第一,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使得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更加复杂化。第二,消耗中国的精力。随着美国的战略东移,原本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的中国,现在在国防、外交等多个方面都遇到了一些麻烦和棘手的问题。第三,分化和削弱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积极的一面:第一,加快了(亚太)区域内经济的一体化。第二,中国在面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过程中会产生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会促使中国来进行积极的应对,调整自身的结构,把这种压力变成动力。第三,美国要在亚太地区发挥积极作用,必然不能忽视中国,反而会进一步促使中美之间的经贸以及其他多个方面深层次的合作,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