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从面相推断人的性格,是真的吗?
自古以来,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最渴望的事情之一大概就是了解人心。由于人的个性在大部分时候只是后台程序而不是可见进程,人们往往只能依赖表象,在他人的外表中寻找性格的蛛丝马迹。“以貌取人”大概是人们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内心的最直接方式了。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类对话的场景:“看你面相,应该是个大富大贵的人啊。”“依你的面相来看,是个长寿之人啊。”
那么,由面相读人心是一门比较靠谱的科学吗?我们究竟能不能从相貌推测人的性格呢?
剖析
看脸有风险,读心需谨慎
面相读人是否可靠,是否也存在风险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4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或许就有答案了。
实验一:美国心理学家勒万多夫斯基、艾伦和吉曾经请一些男女大学生观看了一些带有性格描述的异性照片,之后再让其评价照片中人是否具有魅力,结果那些观看到带有“美言”(如为人诚实、乐于助人)的照片的被试者,更容易对照片中人的外貌给出较高的评价,反之亦然。
实验二:1988年的一项心理学研究显示,如果穿着整洁、正式,可以较为准确地给他人传达一种靠谱的感觉。在另一个实验中,两位美国的心理学家请“萝莉”和“正太”们观看了一些模特带有不同表情的相片之后询问孩子们觉得哪个人比较受到他人尊重、可以指挥他人做事。他们发现,就连还没上学的孩子也懂得,那些面容严肃、不苟言笑的人比较有“大佬”风范。
实验三:劳拉·瑙曼等几位美国心理学家在2009年的研究表明,比起标准化的全身照,一张允许相中人自由摆姿势的相片能够传递更丰富和准确的个人性格信息——从一张自由摆姿势的相片中,与相中人完全陌生的评价者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相中人内向还是外向、为人靠不靠谱等性格的各个方面。
实验四:瑙曼等人的研究同样显示,当人们仅仅观察他人的外表而无法同时看清面部表情等细节时,对于对方性格的判断并不很准确和全面。相貌心理学的研究者泽布罗维奇、霍尔、墨菲和罗兹也发现,当人们看着相片判断一个陌生人是否聪明时,他们的正确率比纯猜测好不到哪儿去。
泽布罗维奇的研究小组还发现,人们基于“常识”的相面术有可能和事实大相径庭。譬如,虽然人们常常认为娃娃脸的孩子性格纯洁柔软,但在较低的社会阶层中,娃娃脸的少年犯罪率则比一般少年要高。对此研究者是这样解释的:正因为人们对于娃娃脸少年怀有一种乖乖弱弱的印象,部分(通常是在社会底层的)娃娃脸者脑子一转不过弯来,就会去奋起反击以证明自我。这个实例有力地说明,颜控有风险,相面需谨慎。
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有时候还是管用的。在1988年的那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将许多互不认识的人分成小组,请他们基于外貌,对自己的性格和同组的、自己完全陌生的其他成员的性格进行打分,结果发现,人们对陌生的组员进行的性格评估和被评估者自我报告的性格有一定关系。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鲁尔和斯坦福大学的安姆巴蒂教授请人们评价了将近100位法律界人士的大学毕业标准照之后发现,年轻时看起来就一脸成功人士模样的毕业生,日后赚钱真的也比较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称“自我实现的预言”,似乎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即人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他人期待自己变成的人。泽布罗维奇等人在研究了许多人从青少年时期直到60岁的档案之后发现,许多一脸弱弱模样的男青年在年轻的时候并不是怂包软蛋,但日后却真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可以想象,这很有可能是当事人年轻的时候就因为长相的缘故而不为他人当作真正的成年人来对待,没有经过锻炼因此不具备一个负责的成年人应当具有的品质,最终变成了一个“悲剧”。
真相是这样的
以脸面来相人的方法是个伪命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对相面先生的细节论断一笑置之即可。但如果你想在社会活动中给人一个不错的印象,也要对自己的外貌仪表与内心修养花些功夫,以从内而外地散发自己独特的魅力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