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李嘉诚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九龙仓大战,一石三鸟

包玉刚,世界十大船王之首,财力雄厚。他拥有50艘油轮,一艘油轮的价值就相当于一座大厦。根据1977年吉普逊船舶经纪公司的记录,当年世界十大船王排行榜,包玉刚稳坐第一把交椅,其船运载重总额达1347万吨;而香港的另一位老牌船王董浩云则以总载重452万吨排在第7位;名气颇大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则屈居第8位。即便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坐上香港首席富豪宝座的李嘉诚依然难以与包玉刚抗衡(根据海外传媒,包爵士是香港第一富豪)。此外,包玉刚还是商界与世界政要交往最多的一位,小至各界名人,大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都交往密切。

包玉刚对九龙仓收购大战的介入同样并非一时冲动。由于油轮是包氏船队的主力,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英国开发北海油田,美国重新开发本土油田,同时,亚洲拉美都有油田相继投入开采。这样,世界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减少,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油轮闲置。包玉刚敏锐地意识到,一场空前的航运低潮将会来临。于是他决定,减船登陆,套取现金投资新产业,他瞄准的产业,就是房地产。

身为商界老手的李嘉诚虽然不明白包玉刚吸纳九仓股究竟是作为一般性的长期投资,还是有意控得九龙仓,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包玉刚会对九龙仓感兴趣。世界航运业领头人船王包玉刚怎么可能不会想到九龙仓新建的码头气势更宏伟、设备更现代化呢?又何尝不愿拥有与其航运相配套的港务业?李嘉诚权衡利弊,已然胸有成竹,一石三鸟之计就此成形。

1978年8月底的一天下午,李嘉诚与包玉刚相会了。李嘉诚的秘密约见,令包玉刚心中打鼓。照理,已捷足先登的李嘉诚和自己是对手,九龙仓对包玉刚来说,简直太重要了。不过李嘉诚并没有让包玉刚疑惑太久,经过简短的寒暄,他就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想把手中所持九龙仓的1000万股股票转让给包玉刚。包玉刚大惑不解,但是稍加思索,便突然明白了李嘉诚此行的用意——这是双赢啊。

的确,站在包玉刚立场上来看,他从李嘉诚手中一次接手1000万股九龙仓的股票,加上他原来所持有的部分,包玉刚已经足以与怡和洋行进行公开竞购。一旦收购成功,他就可以稳稳地将资产雄厚的九龙仓控制在手中。

◇九龙仓收购战始末◇

figure_0072_0013

而从李嘉诚方面来看,当初他以10~30元的市价买进九龙仓股票,而此时以30多元脱手转给包玉刚,一下子就是数千万元的获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包玉刚搭桥,他就更有希望从汇丰银行那里承接9000万股和记黄埔的股票。假若达到目的,和记黄埔的董事会主席则非李嘉诚莫属。

由此,两个同样精明的商人一拍即合,李嘉诚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3亿多的价钱,转让给包玉刚;包玉刚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股票。

1978年9月5日,包玉刚正式宣布他本人及家族已经持有了九龙仓约20%的股票。在此情势下,怡和与九龙仓现任大班纽璧坚,不得不吸收包玉刚以及包的女婿吴光正加入九龙仓董事局。包玉刚初战告捷,李嘉诚功不可没。不过,我们应该看清楚的是,李嘉诚又跨出了飞跃的一步,即成功收购了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有人曾玩笑似的说,最终结果,他们都如愿以偿坐上英资洋行大班的宝座,果真是皆大丰收。而对于李嘉诚而言,他的退出却得了个名副其实的满载而归。先是卖了汇丰一个人情,又将这个暂无法消化的山芋转给包玉刚,自己坐获5900万港币大利,无疑同时又卖了包玉刚一个人情,从而促成了李氏顺利收购并入主和记黄埔。一石三鸟之计,高明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