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病逝,全家一肩扛
世界上,有何事大过举家迁徙,寸步难行?有何事大过少年丧父,穷困难当?又有何事大过在国难当头,经济萧条下养活全家?是的,这就是年仅15岁的李嘉诚所经历的。而面对如此困境,李嘉诚坚强地扛了起来,并且扛得很出色。
在日军侵占香港以后,香港局势动荡,人心惶惶。面对国难家愁,久病的李经云更是痛心疾首,禁不住叹道:“真没有想到,我们躲到了香港,日本军队竟也会紧追到香港来了。”
就在日军占领香港翌日清早,李云经悲愤交加中病情突然转重,而李嘉诚一家生活原本就困难,日寇的掠夺使得生活愈加困难。李云经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还有李嘉诚的学费,一直坚持不去医院诊治,根据窦应泰先生的叙述,“(李云经)没想到这无休止的咳嗽原来可以危及自身的性命,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让他不时咯出血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竟然吐出了大半盆鲜血。原来李云经是得了严重的肺病”。
在当时的中国,肺病曾经被称为肺痨,一般被视为难以医愈的绝症。即便是发达的英国教会医院,也对此无能为力。李嘉诚心如刀绞。
1943年冬,李云经已经进入弥留状态,15岁的李嘉诚竭力忍住哭泣,装出一副可以挑住大梁的样子。李云经无限爱怜地看着儿子,用他那干瘦的手轻轻抚摸儿子,好一阵才说:“阿诚,爸对不起你了,把这个家就交给你了,你要把它维持下去啊!”
当天深夜,李云经愀然而逝,走完了他年轻而坎坷的一生,被安葬在香港罗湖边上的沙岭坟场。李嘉诚再也无法强忍悲伤,泪如雨下。他心里清楚地知道,从此,他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了。
从李嘉诚多年以后多次谈及父亲的嘱咐看,父亲及其行为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李嘉诚一生中最有力的支撑。有学者这样提到,德国大诗人歌德有句广为人颂的诗句:我年轻时领略过一种高尚的情操,我至今不能忘掉,这是我的烦恼。对李嘉诚亦如是。领受过,就起作用,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的确如此。对于已经懂得民族苦难、生活艰辛的少年李嘉诚来说,当务之急便是放下学业,独自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从此走上了与他的理想、家族的期望以及与表妹庄月明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