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苗族的婚姻、贸易与社会秩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苗族少女的交友与社会网络

一、父方与母方对儿童养育及教育的方式

改革开放之后,寨头村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民们普遍重视教育问题,但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心而无力。随着社会对于教育的大力宣传和公民意识的提高,村寨中的人也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民族地区。但是,很多现实问题阻挠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追求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的步伐。

1.钱与责

改革开放之后,贵州省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口众多,去沿海发达城市打工成了很多人的出路。国家虽然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但是还是有很多孩子觉得考高中没有什么希望,又不是很愿意继续读书,就想随比自己大两三岁的那些人一起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赚点钱回来,改善自己家的生活,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想被周围的人认可,让别人看得起自己。

这当然是大家出去打工前的美好设想,但是经常事与愿违,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越来越大,但是自己的“打工事业”也并没有随着自己的年龄变得丰满起来,结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于是结婚之后生孩子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孩子生下来养育又是每个新爸爸新妈妈们关心的问题。

寨头村有的人在打工地生孩子,有的在家中生孩子,但是当生完孩子之后迫于生计还是要出去打工。孩子一周岁之后就可以走路了,有的年轻爸爸妈妈选择把孩子带到自己打工的地方养育,也有留在家中托给父母照顾的。但要趁公公婆婆还年轻,所以很多年轻人选择了早早结婚生子。万云的哥哥和弟弟都是很年轻就生了孩子,虽然他们都还在家,但是孩子还是交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照顾。年迈的父母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智力上,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能力都变得十分有限,但是没有办法,老人家拥有最多的就是闲暇时间。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把时间花在了外出打工和做生意上,用来换取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费及其他的各种日常、节庆、人情往来的开销。

在金钱(钱)与责任(责)两者中,更多的苗族年轻父母毅然决然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选择了用养育和教育子女的时间来换取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平,换取孩子将来更好的教育机会。

2.疼爱与教育

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对于隔辈人总是格外地疼爱和呵护,舍不得打也舍不得骂,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在这样的溺爱之心下,对于孙子孙女和外孙外孙女的教育必然会“手下留情,网开一面”。

万重阳老人今年76岁,在家照看孙子和孙女共5个。万重阳老人在寨子上算是有文化的人了,本身很爱苗族文化,之前又在民委当过干部,后来在小学也教过苗文课。由于他的儿子和儿媳们都很忙,所以几个孩子都是他照看的(除了还在哺乳期的婴孩外)。他白天也没有什么事情做,喜欢苗歌,白天天气热的时候就整理苗歌,纠正苗文书写。农忙时也下地干些活路。

个案1: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万重阳老人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孩子成才不成才多半是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天分,教育的问题有时候不是很管用,对于这几个孙孙,我还是能尽多少力就尽多少力,至于他们能不能成才,就全靠他们自己了。平时不会做的题目,我会帮助他们,现在孩子们都上小学,我还是可以帮上忙的,至于以后上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我估计就有心无力了……”说完这些话,万重阳老人笑了,不知道他是在憧憬着将来孙孙们的美好前途,还是在想其他别的什么。当被问及孙孙们听不听话时,万重阳老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孙孙们很淘气,淘气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是该淘气的时候。万重阳老人的孙子和孙女有上三年级的,有上四年级的,也有上五年级的。他说孩子们最差的是语文,开始我还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自己的母语会学得那么费劲呢,原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们的第一语言是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这些孩子的第一语言是奶奶和爷爷,还有爸爸妈妈和他们日常对话所使用的苗语,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汉语方言或普通话。在寨头小学,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上课都是“双语”的,这里的“双语”和城市中的“双语”是不同的。城市中所说的“双语”是指中文和英文,而寨头的“双语”指苗语和汉文。学习上的暂时落后不会让人很担心,但是平时的淘气和不听话是最气人的。万重阳老人说有时候使尽浑身解数还是无法哄得孩子们听话,就不得不用零花钱来“诱惑”他们。每次听话、乖乖地完成爷爷交代的任务和事情,就会赢得奖励——五毛或一块的零花钱。孩子们得了这些额外的奖励并不会攒下来,而是立马风一样地跑到马路边的小卖部花掉,换得一些不健康的小零食。(寨头村万重阳,男,76岁)

在这些小小的“甜头儿”的“诱惑”下,万重阳老人觉得这样的方法来对付孩子简单、快速、有效;孩子们也很受用,对有这种“诱惑”的要求和规约“言听计从”,造成一种双方“各取所需”的类似商界的“合作”,看来经济的力量已经渗入了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内心深处。

另外,由于寨头村苗族的婚姻基本上都是村寨内结婚,所以,整个苗族村寨内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亲戚,在一个熟悉至此的熟人社会,孩童对于周围人的认知归属到底是亲戚还是邻里呢?与汉人社区明显的不同在于走出自家门口面临的就是自家亲戚的教育,如万重阳的女儿就住在离他家不到100米的位置,这对于爱吃零食的孩子们来说,去姑姑家绝对是一个近在咫尺的机会。由于孩子们的爷爷与姑姑关系并不好,所以孩子们去姑姑家总是不会让爷爷知道,姑姑也会碍于和爷爷的僵硬关系“偷偷”地给孩子些钱,让他们自己去对面的小卖部买些吃的。

3.生活能力的培养

杨国忠是在20多岁的时候开始做饭的,也没有什么人教,就是自己看会的。像淘米啊,煮饭啊,这些一看就能会。杨士祥也会做饭,在三穗住的时候就是自己一个人做饭,蒸点米饭,炒个简单的菜,就可以吃饭了。现在有电饭煲了,煮饭简单了很多,如果是以前,一碗米要放多少水什么的很不好掌握,现在已经好了很多,煮饭基本就不用学了。现在的这些小孩子大部分都可以自己做饭。杨美丽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学会做饭的。

二、姑娘和同龄群体之间的关系:结伴的情感

姑娘们长大了三五成群地结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有些自己秘密的事情,既不会跟爸爸妈妈说,也不会跟自己的亲姐妹说,反而会跟自己的亲密朋友(也是我们俗称的“闺密”)倾诉。所以结群就变成了每个女孩必须选择和经历的事情。我的调查人就跟我详细谈了她的结群生活。

个案2:万红霞,1996年生人,今年15岁,马上就读初三了,是在台烈镇中学读书。她的好朋友有万平、万琪、万萱、万希、杨玲、万岚、万菲、万楠(18岁左右,年龄最大的一个)、万雅丽。

万红霞今年该上初三了,在班上成绩还可以,班里学习风气不错,在全校同级的班里排名第二。她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说喜欢语文课,加上比较好学,从小语文就比较好,但数学很差。一共有7门课,到初三就只有6门课了。(当我问到她有没有男朋友的时候,她很害羞地笑了,说没有,还小呢。)万红霞说:“在我的玩伴中有的人有男朋友,有的没有。”(这时旁边的万碧霞说:“我认识一个有男朋友的,她今天和我姐姐去岑松上网去了,不过她已经不上学了。她男朋友是上坪村的,到初中之后才认识的,暑假的时候他们经常出去玩。他们经常在网上用QQ聊天。”)(寨头村万红霞,女,15岁)

对于苗族少女,网络是个新鲜而神奇的东西,好奇心会驱使她们不断尝试新的事物,通过网络,这些苗族少女接触到了除了村寨玩伴儿和学校同学之外更多的人,为了了解苗族少女们是如何选择朋友和接触朋友的,特意与万红霞一起上网聊天。

个案3:我的QQ好友里面没见过面的、不认识的人要多些。一般都是他们主动加我的,通过条件找到我,然后加我,有一部分人我就不同意他们加我为好友。我的网上的资料都不是真实的,连贵州省都没有写。我觉得网络本来就不是真实的东西,干嘛要当真呢?没有必要把自己真实的信息写上去的。现在我们已经不写信了,我以前听说过笔友这回事,但从来不写信,也从来不给网友留电话。网上聊的朋友一般都是认识的比较多,那算是一般的朋友。(寨头村万红霞,女,15岁)

在苗族少女们的生活中,有快乐,也有悲伤。很多女孩子生活学习在一起,矛盾是时有发生的。小伙伴之间处理纠纷、争执的能力也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一环。

三、成长的烦恼

在苗族社区,由大一些的孩子照看弟弟和妹妹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大人们每天忙忙碌碌,为生计、为别人,于是年龄稍大些的孩子就必须为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和劳作,照看孩子似乎是这其中最简单也最烦琐的一项了。年龄的大小对于幼女们来说是判断谁更权威的重要依据,杨玲比杨紫涵大5岁,她们的弟弟只有3岁,杨玲已经到了青春期的年纪,不断有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她玩,带她出去。但是妈妈把照顾弟弟的任务又交给了杨玲,杨玲要想出去和同龄的年轻小伙子一起玩,就必须将照看年幼弟弟的任务交给10岁的杨紫涵。

四、对美的追求

女孩子天生爱美,少数民族少女当然也不会例外。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苗衣,每套苗衣都是妈妈们用心做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妈妈很忙,就上街买机织的布,回家自己剪裁一下,做成苗衣;时间充裕的妈妈就自己手工做,只是有些材料还是要到集市上买来。

苗族的鞋子也很有特色,赵德蓉妈妈就会自己制作鞋子。我到她家去之后,她拿出很多苗衣和鞋子,然后脸上充满慈祥地向我细数每件衣服是哪个孩子的,哪双鞋子是哪个孩子几岁时做的……一脸的幸福和怀念。

讲到苗族少女的服饰,不得不提的就是银饰。寨头村的女孩子每人都有一套银饰,但是这些银饰多半已经不是纯银制作的,而是白铜。寨头村的万云爽快地承认了自己家这些银饰都是白铜做的,是在集市上买来的,买来的也是几百块钱,一点儿也不便宜。万云还带我们来到集市上的银饰店,却发现这里的银饰和城里卖的已经大同小异。除了那些流行的款式外,苗族特色的银饰很少,而苗族银饰中的项圈还需要定制,不定制的话就不做,真的银子做的项圈已经没有多少人会买了,太贵了,而且丢了太可惜了。

苗族传统服饰对生活在新世纪的女孩子固然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外来文化的进入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和改变着她们审美眼光。我亲眼见证了外来的“美”是如何影响她们内心的审美的。美甲便是其中之一。现在的这些少女们已经不仅仅将指甲的美丽交给瓶瓶罐罐的五颜六色的指甲油了,花花绿绿,造型别致精巧的贴花对于10个漂亮的指甲也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周围人的穿戴也会影响当地女孩子的审美,如果她们很喜欢,就会纷纷效仿。寨头村的女孩儿们极会模仿,因为笔者总和这些女孩子们在一起,她们便渐渐模仿笔者的装饰品,比如耳环和手链,她们之前戴的是简单的耳钉,看见笔者戴的是一对小小的环,在有机会的时候就换成了类似的环,平时不戴手链的她们也戴上了各式各样的手链和手镯。她们以外来美为美,暂时放弃了自身的苗族服装和装饰,这也是民族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自制品和舶来品的交锋与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