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节 教师礼仪
本节主要解决教师常见的礼仪问题,从进入课室的走路姿势、手势、笑容到上讲台的基本方式方法进行全面训练,提高自己在教师礼仪方面的修养与素质,师范生平时可以通过自己阅读一些有关教师礼仪的书籍、观看部分录像进行自我训练。
正如《荀子·修养》中所说的那样:“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自古以来,礼仪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当今世界,国家有大小之分,人口有多寡之别,社会形态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文明民族都很注重礼仪。我们也往往把讲礼仪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对个人而言,礼仪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党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见,礼仪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更是师范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对于教师来说,礼仪更有它的特殊意义。所谓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程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礼仪即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教师做好礼仪风范的基础就是相互尊重。在社交礼仪中交往是以对方为主的,在教师礼仪中也是如此,以学生为主。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不仅是学生处理人世疑难的导师,也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礼仪,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者,敬人也,仪者,形式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做好“一张笑脸、一声致谢、一声问候、一句道歉”的教师礼仪“四个一”工程,应从思想上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明白“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深刻内涵,意识到自己的品德情操、处世态度、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
近年来,与教师礼仪相悖,缺乏礼仪常识的现象在教师队伍,尤其在青年教师身上还大量存在。比如不尊重学生,时常挖苦讽刺或冷漠疏远;对学生的提问、问候随便应付或干脆置若罔闻;上课时接听、拨打手机;在教室内吸烟、随地吐痰;形象举止过于随意或浓妆艳抹、过于修饰等。
一、教师礼仪失范的原因
1.家庭教育阶段礼仪教育的欠缺
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成长阶段中,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往往也只重视智育、成绩,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礼仪培养,使他们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而这种意识与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格格不入。这种由于青少年时代缺乏礼仪教育而造成的礼仪意识的缺失,也容易出现在师范生身上,如果没有学习好教师礼仪,今后成为教师后又没有及时发现弥补,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
2.学校求学阶段礼仪教育的欠缺
由于整个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他们的精力几乎都用在应付小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会考直到决定“命运”的高考等铺天盖地的考试上,这种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必然导致忽略、放松包括礼仪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教育。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因为学生每天除去吃饭、睡眠外,其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上,与他人、社会缺乏交往与接触,所以因不懂礼仪而造成的弊病就不易暴露和发现,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成为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楷模时,自然就暴露出不少问题。又由于教科书中礼仪教育内容的缺乏,礼仪教育本应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离不开教科书,而教科书中关于礼仪教育方面内容所占的比重严重不足。不仅中学教材中没有礼仪教育专门知识的介绍,甚至在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师范教育阶段所用教材中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知识。加上政治思想教育对礼仪教育的替代,有部分学校虽然意识到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少有开展这方面的专门教育,一般就用政治思想教育来简单代替礼仪教育,学生仍然缺乏礼仪方面的基本知识。而礼仪知识的缺乏常常会让人以为“缺乏教养”,其实学生缺少的不是教养,而是必要的专门礼仪知识教育。
3.工作阶段礼仪教育的欠缺
许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往往只重视教学水平、学生成绩,这就直接造成教师对自身礼仪素养提高的忽视。有些学校虽然注意到了教师的礼仪培养,也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学习,但由于繁重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已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往往无暇顾及自身礼仪的学习,自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通过对教师礼仪失范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教师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针对当前教师在礼仪上“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现状,选择适当的方法及时加以教育和弥补,特别是师范院校在开设教师综合技能训练方面更要增加教师礼仪训练,建立教师礼仪评价标准,强化教师礼仪考核与提升。
二、提升教师礼仪的方法
1.加强自身学习
这里所说的学习,是指通过自励、自省、慎独,培养自觉的礼仪意识,达到为人师表的道德境界。师范生可以向前辈学习,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历来讲究“温良恭俭让”,即说话要“言语之美,穆穆皇皇”,仪表要“衣贵洁,不贵华”,仪态要“步从容立端正”。还主张在儿童入学初期就要“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等。我国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教育家在这方面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孔子提出的 “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同时要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师德对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礼仪,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励就是通过肯定某种礼仪行为,并运用这些行为时时督促、鞭策和勉励自己。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生应正视自身的礼仪水平,发掘自身的长处和闪光点,肯定并加强已有的好的礼仪行为,同时以陶行知、叶圣陶等德行兼备的教育家为榜样来激励自己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更高的礼仪修养境界。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自我批评,是在否定的意义上对自己身上不良的礼仪行为进行克服和纠正的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人生的修养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地克服错误意识和行为,培养和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品质的过程,是一切破旧立新、自我换新的过程。而师范生只有通过经常的自我反省,检查和解剖自己的一切言行,通过自己内心的一系列活动,才能促使自己树立起良好的礼仪,以达到道德修养的预期目的。慎独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教师礼仪的提高也要求师范生坚持在“隐”和“微”处下工夫。因为礼仪问题本身常常不是“显”的,而是“隐”的,也常常表现为细小的事情。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工作中很多时候都可能处于“独处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如备课、出题、阅卷、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所以师范生应追求一种自觉恪守的境界,倡导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按照礼仪规范要求自己,使教师礼仪日臻完善。
2.加强礼仪教育
重视教师礼仪的传承,在师范生进入大学之时就应该将教师礼仪传承给他们,要求大学教师在传授教学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授教师礼仪知识,促使师范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师礼仪修养。可以通过请当地中学教学名师和师德模范到学校给师范生讲座等方式来传承教师礼仪。加强对教师礼仪的规范,要求师范生学会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真正把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和爱好,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发展个性,提高创造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不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不仅不符合教育教学的目的,也是一种礼仪欠缺的表现。教师应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在课下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
师范生要举止得体、语言文明。教师的目光应该为略微向下看,不可四处乱看,且眼神应坚定温柔。应注意坐、立、行的姿势和手势,举手投足都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礼貌。教师从容自信的步履、端正自然的站姿、亲切关怀的目光、准确生动的手势等,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与学形成良好的默契。而语言是人们交换思想、联络感情的工具和手段,也是教师工作的基本手段。因此,语言文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外表是内心的自然延伸,一位举止得体、语言文明的教师多数情况下也肯定是一位治学严谨、修养良好的教师。教师的真才实学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举止和语言的修养。
师范生要服饰得体,仪表端庄。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和端庄的仪表,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教师通过自己服饰和仪表形象的示范,实质是对学生进行礼仪美的熏陶。服饰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礼仪形象塑造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对照。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理应从思想上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明白“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深刻内涵,意识到自己的品德情操、处世态度、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如果每一位将要踏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每一所承担着教育重任的师范院校都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努力地提高、培养教师自身礼仪修养,必将对造就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事实证明,教师优雅大方、蓬勃洋溢的仪态,会带给学生有益的影响,会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三、教师常见礼仪要求
1.教师的头发
头发处于人体的“制高点”,其整洁、大方与否往往学生一目了然,而且也是学生视线最关注的地方。留什么发型,得考虑年龄与脸型等特点,不管什么发型,均以整洁为前提,男教师不能留光头,头发不能太长,正常长度以不盖住耳朵为宜,不能烫发、染发与圈发。女教师尽量不要烫发,特别是不要有红色和绿色等深颜色的烫发与染发,圈发也不能太过于明显,尽量不要圈发。
2.教师的化妆
对一般人来讲,化妆最实际的目的是为了对自己的容貌上的某些缺陷加以弥补,以期扬长避短,使自己更加美丽,更为光彩照人。现在,素面朝天的老师已不再是学生们崇拜的对象。那么,教师化妆时应遵守哪些礼仪规范呢?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只能允许工作妆——淡妆。外出旅游或参加运动时,不要化浓妆。由于教学活动是近距离的交往活动,互相看得真切,妆容不可重,一定要恰如其分,自然大方。因此,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应化淡妆——“淡妆上岗”。淡妆的主要特征是简约、清丽、尔雅,具有鲜明的立体感,既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又不容许显得脂粉气十足。总的来说,就是要清淡而传神,其原则为自然、清新、优雅、整体协调。
3.教师的着装
服饰被视为人的“第二肌肤”,既可以遮风、挡雨、防暑、御寒,发挥多重使用功能,又可以美化人体,扬长避短,展示个性,反映精神风貌,体现生活情况。着装具有反映社会分工,体现地位、身份差异的社会性功能。女性的服装比男性更具有个性特色,但女教师在校园中要注意自己的榜样和导向作用,不要穿着过于性感、艳丽、奢华的服装。服装价格不要求很贵,但要协调,合理搭配。女教师的职业服装主要有西装套裙、连衣裙、两件套裙等。社交服装主要是旗袍和便服等。女教师着装不能太暴露和衣服太薄,天气再热也不能使内衣、内裤、背心、文胸、文胸吊带等若隐若现,甚至一目了然。不要穿过紧过小或过大不合身的服装。参加社交活动穿旗袍时,应当佩戴精致的项链、耳坠、胸花等,要穿与旗袍颜色相近的高跟或半高跟皮鞋。
男教师的着装分为社交服装与职业服装。男教师的着装主要是西装或便装(也称休闲服)。着装要以整齐划一、简洁美观、实用大方为标准。男教师穿西装时,西装的袖长以达到手腕为宜,衬衫的袖长应比西装袖口长1.5厘米左右,衬衫的领口也应高出西装领口1.5厘米左右。领带是与西装配套的饰物,在正式场合要系领带,且领带下端应与腰带对齐。非特殊情况,不穿短裤、卷裤脚参加活动和上课。所穿的鞋、袜一般以深色为主。正规场合应该是三色原则,从上到下的着装颜色不能超过3种,如黑色西装配上白色衬衣、打上红色领带、则必须是黑色皮鞋。
4.教师的教态
教师的教态主要包括站姿、坐姿、走姿和手势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站姿、坐姿、走姿和手势是否规范、优美,其感召力是不一样的。可以这么说,站姿、坐姿、走姿和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对教学的投入程度。
(1)教师的站姿 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从正面看,5条线:双耳连线,双肩最高点连线,双侧髂前上棘连线,双膝连线,双踝连线,这5条线都与地面平行。从侧面看,内耳,肩峰,臀部中间,膝盖外侧,足底后1/3连线与地面垂直。这就是挺胸抬头,腿站直,双脚微开60度。抬头、双目向前平视,在讲课时由于老师是站着而学生坐着,故眼睛要略为向下看学生,面带微笑,躯干挺直,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坐着上课,身体不要挡住板书。教师站姿时应注意,忌长时间手撑桌面或靠支撑物而立、忌侧身或背向学生而站、忌在学生面前双手抱胸或背在身后而站、忌在课堂上站立时,重心移动太快或前后左右不停晃动,忌在课堂上手不停挥舞或指向学生等。
(2)教师的坐姿 正确的坐姿除了遵循以下技巧摆放双腿外,还应时时保持上半身挺直的姿势,也就是颈、胸、腰都要保持平直。女士坐姿要坐正,上身挺直,两腿并拢,两脚同时向左或向右放,两手叠放,置于左腿或右腿上。入座时要轻而稳,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稳地坐下。女子入座时,若是裙装,应用手将裙摆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站起来整理衣服。面带笑容,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尔后起立。谈话时,可以侧坐,此时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男教师坐四分之三的椅子,也可基本上坐满椅子,但不能背靠椅子;女教师只能坐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椅子,双脚并排靠拢,身体略微向前,坐时先左脚向后退一小步再入座,起身时也应该是右脚先后退一小步才站立起来。教师坐姿时应注意,忌叉开双腿而坐、忌小腿架大腿而坐、忌脚放桌椅而坐、忌踏物而坐、忌坐时抖腿晃脚、忌坐时手触摸腿脚等。
(3)教师的走姿 教师上课时身板要挺直,两肩要端正。教师在课堂中来回走动是不可缺少的,但不能过于频繁,走动时脚步要轻慢,不能弯腰曲背像个“病夫”,也不能东张西望,要双眼始终看着学生,与学生进行眼神的沟通与交流。女教师不能穿鞋跟上有铁钉或很尖的高跟鞋,因为这类鞋在教室走动时能发出刺耳的响声,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
(4)教师的手势 手势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符号,能够表达一定的含义,有描述、强调、吸引注意力等作用,教师利用手的动作与姿势传递思想感情,组织教育教学,展示自身良好的精神风貌与职业修养。手势还可以反映人的修养和性格,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讲课时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但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变换。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手的接触或手的动作可以解读出对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同时还可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对方。教师恰当运用手势,能够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也会使自己的形象更美,更有风度。比如,手掌向上提起表示请学生站立回答问题,向下压则表示请学生坐下等。研究表明,手势与表情结合可传导40%的信息。恰当的手势往往是在内心情感的催动下瞬间自然做出来的。教师一定要注意手势语言的运用幅度、次数、力度等技巧,在教学实践中以各种不同形态的造型手势,来描摹事物的复杂状态,传递潜在心声,显露教师心灵深处的情感体会与优雅举止。
教师的消极手势语主要有以下13种:
5.教师的微笑
微笑是一个人的最大优点,是教师最基本的礼仪。对人微笑就是向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愿意见到你”。合乎礼仪的微笑应该是与口眼心相结合、与神情气相结合、与声音语言相结合、与仪表举止相结合。平时训练时可以口含筷子进行,以口中露出前面8颗牙齿为标准,对照镜子进行微笑训练。
1.朗读一段初中化学绪论部分的教材,掌握语速、发音、语调、声音大小、抑扬顿挫、手势等技能。
2.使用毛笔、钢笔,在规定时间内书写一首唐诗,主要观察坐姿和执笔方法正确与否。
3.在黑板上用粉笔书写二十个汉字,观察控制汉字结构的能力和使用粉笔的方法。
4.在黑板上用粉笔书写“氧气的性质”的板书设计。
5.在黑板上用粉笔简笔画出常用的试管、酒精灯和铁架台等化学仪器。
6.练习在讲台上的常见礼仪,特别是教师的微笑、站姿和手势等。
[1] 谭学念. 高校师范生“三笔字”教学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6).
[2] 管冬磊. 中职幼师专业简笔画的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鲁东大学, 2015.
[3] 周德义, 杨志红. 师德修养论.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4] 教师礼仪. http://baike. baidu. com/view/691097. htm.
[5] 许海丽. 浅谈教师课堂教学礼仪. 职业, 2007, (06).
[6] 芦岳锋. 此时无声胜有声——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化学教学, 2012, (5).
[7] 万爱莲. 师范院校开设“教师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和途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