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人际交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沉默是最高段位的倾听艺术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话叫:雄辩是银,倾听是金。中国人则流传着“言多必失”和“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样的警世名言。

可见,说话是一门艺术。在某种情况下,不说比说更好,这时,选择沉默便是最佳谋略。善于倾听的人,往往也善于沉默。沉默并不是简单的不说话,而是一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其在神态上,更要显现出一种胜券在握的姿态,从而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底牌。

在法国路易十四的宫廷里,贵族和大臣总是日夜不休地争论,为的是能推选出各自的代表去觐见国王。有了人选之后,他们还会继续争论应该如何陈述议题、如何打动路易、如何避免惹恼他……

正式觐见之日,代表们只是喋喋不休地陈述各自的意见,路易十四则永远只是静静聆听。待双方分别陈述完毕后,他不动声色地说:“我会考虑的。”然后就走开了。自此,至他作出最后的决策之前,绝不会有任何人再从他口中得到关于这个议题的任何意见。

其实路易十四并非一直如此,年轻时他以滔滔雄辩而闻名。沉默寡言是他后来自我克制的结果,他常常用此策略令别人惊慌失措。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的立场,人们无法预测他的反应,更没有人能以投其所好的话来欺骗他,因为根本没有人知道他喜欢听什么话。在他们面对沉默的国王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无形中将自己的底牌显露出来,路易十四将这些底牌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中,需要的时候就抽出来狠狠地打击他们。

如果你说的比实际需要的少,必定会令你看起来更有威望。如果能小心翼翼地控制要吐露的思想,他人就无法洞察你的真实意图,进而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在你的面前。在人生的绝大部分领域内,说得越少,就越能掩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越能控制别人。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时候沉默确实胜于雄辩。在说话时机未到的时候,保持沉默,有时候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许多擅长心理战的高手经常会利用“沉默”来打击对手,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一次谈判中,卖方对买方提问:“你能在本月底以前决定成交吗?”买主沉默。

卖方又问:“本月底以前,如果你订一大笔货,我可以保证为你提供一定的优惠,有兴趣吗?”买方若有所思,但仍缄默不语。

卖方沉不住气了,说:“我们公司计划在近期内大幅度地涨价,如果本月底之前不成交,就恕我爱莫能助了。”

就这样,买者一言未答、一举未动,便获得了宝贵的信息,一项谈判也因此成功。高明的谈判者懂得利用沉默来获得优惠的价格,取得最大的利润。

有些时候,适时的沉默常常比雄辩更有效力,也更有威慑力。可以说,不同的沉默方式,如果运用恰当,会收到不同的效果。适时保持沉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在实际生活之中,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将会大有益处。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保持沉默,什么时候又应该及时出击呢?这个时机一定要把握好。你不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了解情况时要保持沉默

有时候,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就盲目地乱说,往往会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使自己遭受到莫大的损失。在最常见的讨价还价中,沉不住气的人总是不等对方发言就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议价格,最后让别人钻了自己的空子。所以,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地把话说出口,保持沉默是上策。

2.自己做不了主时要保持沉默

有时候,自己往往不能够做主,这时候也不能乱说。如果不慎把不该答应的事情答应下来,到时候所有的责任只能由自己来承担了,所以这时候也要保持沉默。

3.不方便反驳时要沉默

有些人态度积极,但发表意见时不免有些偏颇。此时,直截了当地驳回容易挫伤其积极性;循循善诱又费时间和精力,最好的办法便是保持沉默。

4.正在气头上时要保持沉默

当你自己或对方的情绪正在气头上时最好保持沉默。如果你跟他人发生争吵,你们两个人的情绪都很激动,那就等你们都冷静下来、能够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的时候再交谈,只有在那时你们才能进行有实质意义的讨论,而不是相互指责。

适时保持沉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在实际生活之中,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将会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