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竹桥黄氏家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元中期竹桥黄氏代表性人物黄茂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贵族领袖建立的大一统中华帝国,自此结束了从五代以来国家分裂的局面。从史料记载看,竹桥黄氏在元代近百年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人物较少,竹桥黄氏七世孙黄茂可以说是入元后的代表性人物。黄茂属于竹桥黄氏白鹤桥支,为竹桥黄氏第七世。有关黄茂的生平事迹,《黄氏家录·州判公黄茂》一文中有记载:

府君讳茂,字茂卿,始祖万二府君七世孙也。生而明敏,容貌伟然,读书善辨说,厌世俗之见。往抚州从学于吴草庐,毅然以道自任。邑之秀民,贤士大夫之子弟,争执经门下,愿托弟子籍。府君每令其静坐数日,然后就讲,成材者甚众。生三子,曰彰、顺、泽。延师于寺,离室家以诲之,务欲其去邪远色,专心致志。其附近有化安、永乐二寺。皆舍田山于僧,永为子孙藏修游息之资。凡乡人贫困,婚不能娶,死不能葬者,皆厚给之。府君屡试有司,不利。至晚年,泰定甲子登进士,授余姚州州判。府君曰:“道可以及民矣,何必官大为哉?”日未出,冠带坐堂上,召诸父老,授以条教,而督劝之。一发言,未尝不以人伦为本,孝悌为先。爱民下士,百姓怀之。时海内多乱。辛未春,府君力求致仕。每曰:“天下将乱,武不可废也。”遂教幼子以武。长子彰,登至顺庚子进士,任浙江宣司。次子顺,以制举任鄞县教渝。幼子泽,以武举任副元帅,镇守定海,有功,敕封都元帅。府君娶严四夫人,次陆氏顺太君,皆无所出。三子皆方氏妾所生者。至元六年,府君卒于家,年八十有二。壬午冬十一月,与严四夫人合葬于太白浦之原。府君事状,吾闻诸虞邵庵云。[清]黄宗羲:《黄宗羲全集》第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01页。

从上述记载看,黄茂是一位生性明慧,勤奋好学,善于读书,淡泊名利的学者,长期以教书为业,学有所攻。黄茂曾从学抚州名儒吴澄。吴澄,字幼清,晚字伯清,学者称“草庐先生”,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黄茂晚年方中进士,曾任余姚州州判。黄茂为官以教,治理狱政,以开启民心为要务,从心体上解决百姓的认知问题。黄茂以儒道治乡,身体力行,以人为本,体恤民生,乐为好施,深得民心。黄茂对社会发展的趋势亦有预见,戒幼子习武,以防社会动乱于万一。清光绪《余姚县志·黄茂传》也载录黄茂其事:“黄茂,字茂卿,从学于吴澄以道自任,邑人多从之学,登泰定元年进士,授本州州判。爱民下士,百姓怀之。”[清]《余姚县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可见,黄茂是一位勤政爱民,善于用儒家礼仪教化百姓的清官。黄茂教子有方,其三子均有成就。元至顺二年(1331),黄茂致仕。他预测天下将乱,遂教幼子以武。长子璋登至顺元年(1330)进士,任浙江宣司。次子顺以制举任鄞县教谕。幼子泽,以武举任副元帅,镇守定海有功,封都元帅。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对黄茂的治道以及对其三子的成就亦十分肯定,他在《竹桥黄氏续谱序》中概述了黄茂及三子事迹:“按其祖伯川公谱系,乃七世祖福二公。至元季泰定间,以进士任余姚州州判,历任九年(应为八年)。其长子德彰,登至顺间进士,任浙江承宣司使;次子德顺,应元制擢任鄞县教谕;三子德泽,以武举历任副元帅,镇守定海有功,敕封都督元帅。是皆竹桥之望闻于世者也。”[明]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199页。上述史料说明,黄茂在元代是一个有影响的人。从竹桥黄氏家族史的角度看,黄茂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有业绩,黄炳垕辑著:《黄氏世德传赞》对黄茂三子有简要的传赞:元浙江宣司至顺庚午进士德彰府君,讳璋;鄞县儒学教谕德顺府君,讳顺;镇守定海都元帅德泽府君,讳泽,白鹤桥八世。赞曰:“名高蕊榜,宣抚是司;鄮山秉铎,多士师资。海疆专阃,御乱抚危;玉昆金友,百世芳徽。”赞语中所说“定海”,指今宁波镇海。鄮山,指今宁波鄞州。此赞语说明竹桥黄氏自八世开始,已开始出现群体性的代表性人物。一门显宦,远近闻名,尤以幼子黄德泽为最。黄茂父子四人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极大地提升了竹桥黄氏家族的社会声誉,也激发了家族成员的自尊性。竹桥黄氏自此步入余姚望族之列。《竹桥黄氏世德传赞》中赞黄茂:“师能淑身,何嫌途远。道可及民,何须官显。日坐堂皇,条教劝勉。正己化人,功归实践。”[清]黄炳垕辑著:《黄氏世德传赞》,光绪十六年(1890)留书种阁刻本。此赞语突出了黄茂为官之道重在以德施政,以民为本,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治民先正己,知行合一。黄茂不仅治理地方政绩斐然,而且修身齐家,教子有方。自此,竹桥黄氏人才辈出,与黄茂的楷模作用密不可分。

黄茂对竹桥黄氏家族的贡献,还在于首创《余姚竹桥黄氏世系图》,使祖先创业的历史得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