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学生会会刊》
该刊由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学生会编辑。封面刊名为蒋梦麟校长所题,32开,116页。该刊原希望每月刊行一期,但因经费问题无法做到,故以会刊名义于1927年11月出版。因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在次年更名为浙江大学,此会刊成为唯一的一期。
刊首载有发刊辞(编者)、李熙谋和王梦曾先生的序文。“论坛”“科学”两栏刊有《今日之科学即来日之工程》(赵陈风)、《快乐与进取》(朱缵祖)、《为什么要学工程 怎么样来学工程》(孙潮洲)、《我国工业不能发达之一原因》(潘炳天)、《工业与劳工》(许国光)、《橡皮在光中氧化之现象》(裘镛)、《电力输送线建筑中经济之一瞥》(孙潮洲)、《中国电车事业之概况》(陈瑞炘)、《钢镉分析法》(敬平)、《科学常识》(邱承得)、《实业上应用“同期变向机”和“同期电动发电机”的比较》(汤兆恒)、《谈电》(范敬平)、《放射性物质——镭之概述》(陈建启)等文。马寅初先生演讲《中国之经济组织》刊于转载栏内。“文艺”“杂俎”栏有《中秋夜游西湖记》(陈荫穀)、《一个有志向的青年》(CQ)、《暴雨》(沈鼎三)、《离家有感》(曹郁)、《金缕曲》(宿梅),以及《予治国学之经过》(陈荫穀)、《给妈妈的一封信》(克白)、《名画的反映》(许世瑄)等。“院闻”栏有《军用地收回》《庆祝本院成立大会之盛况》《设立消费协作社》《计划全院自来水》等等。刊末附有学生会章程、十六年度本院学历、学生会本届职员一览,以及出版股职员名录、刊登广告简章、编辑余墨。
发刊词
出版物的精神,当然逃不了它所从出的机关的模型,工学院发表刊物,多少总带着几分学工业的人的作品的特别点,因为这一个原因,所以本刊首重关于工业的科学。
一国所以能强,全视乎战斗力的雄厚与否,要战斗力雄厚,自然要有又多又好的枪炮,讲到枪炮,便不得不首先提倡工业了!
考查我们中国关于工业上的原料,委实是甲于全球,山西一省所产的煤,已足够全世界二百年的消费,其余大冶所产的铁,铜官山的铜,也都是十二分道地,至于水力发电,仅用巫峡的水,已可以发生四百余万马力,比较日本高出三倍以上。制选枪炮的原料,绰乎有余,不可不谓得天独厚。
讲到工业的要素有四种,劳力,资本,原料三种以外,还需要最重要的智识和技能,以上三种,我们中国虽说不十分充足,也还马马虎虎地及得来格,讲到第四种,便不得不说是“空空如也”了。
十九世纪的时候,大家都喊着商战商战,说是商业战不胜别一国,便不能立足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做一个动员,时至今日——十二分用劲的一个时至今日——便又不得不向上面商战的商字商量商量,暂时改一个工字了。虽说商战是还须继续努力的向前战斗着哩!
工战是这个样子要紧,国人却偏偏短少了工业智识和技能,这时候便不得不由我们学工业的人来负这个重大的责任,既负了责任,便要如何地去研究工业学识,如何想法子普及工业学识,为了这个问题,我们发行了这个月刊。
我们学校自从革新过之后,学识丰富的教员,真是“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切设备,也与经济时间成了对象,极短时间的机械,抵了极长时间的人工,当事者,夙兴夜寐,不遗余力,同学们也都是笃志向学,不堕院风(关于这一节请参看李院长的序)。尤其使得我们十二分感激的,便是诸父老的热烈地信仰我们学校,和诸教授肯时常在刊里发表宏论,同我们一起研究和讨论。
工学院几百同学,当然不能够一个鼻孔里出气,免不掉略异其趣,关于这一点,我们的刊里便增加了论坛、文艺、杂俎、美术等栏,备诸同学自由发表思想和艺术。(1927年11月22日)
序
吾校从艺徒班进而为中等工业学校,由中等工业学校添加专门部,再由专门部改为大学本科。中间缔造之时间,虽历十六年余,然考其进步,自不可谓不速。今届专门部自改组大学以后,全体同学尤能发奋向学,似大家都抱着“须求不愧为大学学生”之决心,这真是吾们学校现在之好现象,亦是前途无限之希望。
吾校自创办到今,最是觉得美中不足的,就是缺乏一种定期刊物。从前专门部同学会刊行《工声》一期,自后无以为继,因之吾校内部情形,不能使一般社会人士了解。学校的精神,缺乏一种相当机关足以表现出来,使人人都能看见,教职员与同学们除讲堂上授课时外,绝少研究讨论之机会。尤其是一般同学,富于思想及爱好文学者,无宣泄发表之场所,实足阻碍其思想之发展。因此种种,吾们学校内空气,似非常沉闷,非常郁结,非常静寂的。天天上课,日日上讲堂,而对于思想言论,则绝无一些表示,好似孩提之时,只能听人家讲话,不能自己发表意见。故吾校全体教职学生,都包括在内,似又非常幼稚的。
为纠正上述种种弊病起见,在学校一方面曾有组出版委员会之决议,由学校教职员,与学生会出版股合作,草章早已拟定,出版物分半月刊与半年刊两种。半月刊之内容为学校校务进行状况,毕业同学消息,学生会务报告等。半年刊之内容,则为学术专著,译著,及毕业同学在工程界服务之心得,著述等。但是章程虽已拟定,而组织手续尚未着手进行,乃在此功课百忙之中,大学部学生会有定期月刊之出现,吾校十数年来所不足,而引为憾事者,已成过去之事迹,其可喜为何如?
但是吾们应该记得的,即凡百事物其创始也不甚难,其持久而善终也则不甚易。在一件事情创始的时候,若能预谋永久的计划,则方有善终的希望。学生团体之刊物,其最关重要之要素,当不外经济与材料。主持月刊者,第一步应预计经济之来源,及来源之数量,然后定月刊篇幅之长短。材料之选择,当注意于有兴趣、有价值之文字,贵精而不在多。尤应注意于下列各点:(一)采登重要校务布告,及校务之进行。(二)注意毕业同学服务状况。(三)选载关于讨论或研究学术之文字。(四)避免批评个人或意气争执之记载。吾知主持月刊诸同学,都大学部好学端谨之士,能以热诚创始于前,必能以毅力善终于后,固无庸吾之多言,惟吾对于此月刊永久继续存在之希望,无限关切,故不觉辞费也。
学校预定之出版委员会当然不能因此而中止。他日成立之后,除半年刊外,月刊或半月刊之工作,或由学生会担任,或与学生会合作,自可日后另定办法。惟在此委员会成立之前,大学部全体同学能本讨论学术,宣扬校誉之精神,为学校整个的辟一宣情达意之论坛,这吾们不特应该额手庆其产生,且馨香祝其万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