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法治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八、宪政考察

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不断寻找自我救赎的道路。在日俄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影响下,中国驻外公使和地方督抚纷纷奏请仿效日本及欧美国家,实行君主立宪。清廷决定派遣王公大臣出洋考察欧美及日本等国政治情势,归国报告后再做决策。1905-1906年的清朝五大臣出洋考察,即发端于斯。

1905年7月16日,皇帝上谕规定五大臣出访的目的为“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并要求在国外“随事诹询,悉心体察,用备甄采,毋负委任”。出发前,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召见了考察大臣,听取了由端方所作的《立宪说略》的演讲。特意让考察大臣带上宫廷御点路上充饥。光绪帝面谕军机大臣:考察政治是当务之急,务必饬令各考察大臣速即前往,不可任意延误。

9月24日清晨,时值仲秋,位于中国北方的皇城北京,多少有了一些凉意。由清王朝派遣出访欧美的五大臣带着随从与服务人员,在北京天安门边上的正阳门火车站上车,准备出发。他们是镇国公载泽、军机大臣徐世昌、商部右丞绍英、湖南巡抚端方、户部侍郎戴鸿慈。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一声巨响,一枚炸弹在火车上爆炸。这是革命党人吴樾进行的炸弹袭击。绍英等人受伤,吴樾被当场炸死。五大臣出访出师不利,于是就暂停下来。

12月11日,明媚的冬日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照耀着古老的京城。但毕竟是北国的冬日,凛冽的寒风依然冻得人瑟瑟发抖。丝丝的寒意透露出时令的严峻。典雅的北京火车站,戒备森严,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经过调整的五大臣载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亨、李盛铎,按照惯例,进行了祭祖仪式以求祖宗庇佑,然后出发前往上海。12月19日,戴鸿慈、端方二位大臣带着几十名考察人员,乘坐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的巨型邮轮西伯利亚号向日本进发,再由日本前往美国。1906年1月14日,载泽、李盛铎、尚其亨带着另一个考察团成员搭乘法国轮船公司的克利刀连号,先到日本再转至欧洲国家。

这次出国考察的首要目标为宪政,因此,考察团每到一国,就首先对其议院进行参观,对议会制度进行考察。戴鸿慈等人发现在这些实行宪政的国家中,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为了国家利益做出的沟通以及君主和议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让他们耳目一新。当他们来到美国时,发现议院中的议员们“恒以正事抗论,裂眦抵掌,相持未下,及议毕出门,则执手欢然,无纤芥之嫌。盖由其于公私之界限甚明,故不此患也。”见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在英国,他们则看到“议员分为政府党与非政府党两派。政府党与政府同意,非政府党则每事指驳,务使折中至当,而彼此不得争执。诚所谓争公理,不争意气者,亦法之可贵者也。”同上。

考察团在考察宪政之余,还对各国社会及文化事业进行考察。他们参观政府机关或部门、邮局、铸币局等有关机构;考察监狱、疯人院等设施与场所,访问基督教青年会、商会等宗教和社会团体;游览美术院、博物馆、学校等文化教育机构等;进而将考察情况与中国情况进行对比思考。1906年的夏秋之间,两路考察团考察完毕后皆由上海回国,再返回北京。一回到北京,考察团成员就直奔颐和园复命,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立即召见他们。前后召见载泽、戴鸿慈各两次,召见端方三次,尚其亨一次。召见时,考察团大臣力陈“中国不立宪之害及立宪之利”,其中最重要的是载泽的《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他为了解除慈禧太后对立宪的思想顾虑,着重指出君主立宪即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三大好处。考察团正式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他们的结论是“立宪利于君,利于民,不利于官”。

考察团回国后,编辑了大量资料,共有书籍67种146册。他们就其中30种分别撰写了提要,进呈光绪和慈禧御览;将购回的400余种外文书籍送交考察政治馆备考。戴鸿慈、端方还赶写出了介绍欧美各国政体制度的《欧美政治要义》供朝廷参考。他们编写了介绍各国政治的源流和概况的《列国政要》133卷。端方上奏了《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阐述了考察欧美各国政治的情况,认为“东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者,实以采用立宪政体之故。”他们的这些资料、著述、奏折推动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为各项改革措施与制度建设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材料,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06年8月25日,先由醇亲王载沣和各军机大臣、政务处大臣及北洋大臣袁世凯等共同阅看考察大臣的条陈各折,再进行会议讨论。在会上多数人赞同实行立宪政体。8月29日,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一同召见大臣,宣布决定实行预备立宪。9月1日,清廷正式颁布了“仿行立宪”的上谕,预备立宪的改革事宜正式启动,一场重大改革拉开了序幕。

清朝五大臣的出访情形,当时有关各国报纸都予以了报道和相应的评述。德国著名汉学家福郎克在《科隆日报》上发表文章说:

“他们此次出洋是为了学习日本、美国和重要的欧洲国家的宪法、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特别是有着极大的可能,将西方的宪法、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结合中国的情况移植到中国去。”

英国《泰晤士报》对中国考察团评价说:

“人民正奔走呼号要求改革,而改革是一定会到来的……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几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骚动便废除了建立那么久的科举制度,中国就能实现无论多么激烈的变革。”

对于五大臣出访,中国著名法律史学家张晋藩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大臣考察欧美诸国政治,不单纯是走马观花,他们也下马看花,进行了实际考察,并从考察中看清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在激烈的国际斗争环境里中国所处的劣势。

“他们在奏折中提出的结论性意见,可以说拟定了晚清预备立宪的基本原则、框架和实施步骤,他们是晚清立宪的促进派,起着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晚清的预备立宪,是从五大臣考察宪政正式拉开序幕的,使得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靠近了世界近代法制文明的历史轨道。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五大臣出洋考察的随员中,有一些是既年青又思想开放的学人,他们经过西方民主政治的洗礼之后,不仅是晚清预备立宪的支持者、鼓吹者,而且成为民国时期法制的创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