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股权定价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定价问题研究

1.有关国有股权定价问题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等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国有经济民营化改革浪潮,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国有企业问题,并集中研究了国有经济民营化对企业绩效和公司治理的影响。国外并没有人专门研究国有股权定价问题。我国学者关于国有股权定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有股权是否被贱卖以及国有股权转让价格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谢茂拾(2006)提出国有企业被贱卖的结论。他认为,从理论和现实上看,是国有企业代理人问题催生了优质大型国有企业的贱卖,认为要从根本上避免优质大型国有企业的贱卖和保证国家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安全之地,只有不断推进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国有企业的代理人问题。徐志虎(2006)分析了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定价实践,认为在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定价过程中,不管是市场化定价还是协议定价,除了考虑净资产值外,还应考虑盈利能力、股本规模、再融资能力、转让对象、行业特殊性等。潘琰(2007)从财务与会计的视角,对国有股权转让定价、国有股权协议转让溢价、中国国有股权转让模式、国有控股权转让绩效、国有股权转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国有股权与债务杠杆和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有股权转让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2.有关外资并购中的国有企业定价问题研究

目前,我国专门研究外资并购定价问题的文献尚不多见,主要研究有:

叶厚元、沈君玉(2004)认为,外资并购交易涉及资产和股权的转让,目标企业和优质资产转让的价格最容易引起争议,因此,估价是关键。他们讨论了国际通行的几种资产评估价值标准,如账面价值法、可比公司法、可比交易法、清算价值法、现金流量折现法等,提出,外资并购中应对企业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有效的区间控制,使外资并购得到健康的发展。

赵丹(2004)认为,在外资收购国有股权时,转让价格是有关各方关注的焦点,因此,她以赛格三星并购案为出发点,利用案例分析法探讨了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股定价问题。她分析了此次并购对有关各方(包括外资方——三星康宁、出售方——赛格集团和最终的出售方——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带来的影响,揭示了影响外资方溢价收购赛格三星的几个原因,并强调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而在并购谈判中的议价动机和能力。

段爱群(2002)、李友元(2007)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的资产评估和企业定价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评估定价的方法、土地的定价、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定价等。李友元认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定价要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看待并购价格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规范外资对国有企业并购定价的对策。

李裕凤(2007)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按照并购后目标企业的不同经营状态进行介绍、比较和应用条件分析,提出在并购时针对不同经营状态(持续经营状态和非持续经营状态)和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应该分别采取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他结合外资对青岛啤酒、重庆啤酒这两家上市公司实际并购案例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个可供国内企业参考的价值评估体系。

祝波、张华(2008)分析了外资并购中资银行的股权定价过程中,国内外企业在净资产和并购溢价两个方面存在的认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