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甘博照片中的香山风俗
香山地区在清代是健锐营八旗的驻扎地,健锐营八旗共有营兵三千余人,合计家属在万人以上,所以清代《三山五园图》上到处画的是整齐的营房。
不过,民国以后,健锐营士兵断绝了俸禄,旗营中缺衣乏食,流离失所、冻饿而死者多有人在,加之,1919年徐树铮征讨外蒙独立,健锐营士兵从军者多死于途中,万余人的香山健锐营一下子萧条下来。

正白旗营房(今曹雪芹纪念馆)
贫困无依的旗民不得不拆房卖地,整齐的旗营顿时变得零落起来。
随着旗营房屋的拆毁、汉人房屋的建立,民国初年,香山的房屋建筑也逐渐改变了风格,单独的三间院落逐渐增加,而整齐的排房相对减少。

甘博镜头下的香山民居
贫穷还导致了乞讨者的增多,衣不遮体的乞丐也出现在甘博的香山记录之中。
除耕作的农夫,乞讨的乞丐外,出现在甘博镜头中的还有算卦的“先生”。

甘博镜头下的乞丐

甘博镜头下的算卦先生
算卦的人分为两种,有眼睛的正常人和失明的盲人。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招揽生意,失明者往往不时敲响手中的小锣,小锣也就成为了他们身份的标志。
图中的老者头带瓜皮帽,右手中执一长棍探路,说明其为盲人;洒在路上和墙上的影子,说明他是白天背着阳光行走;而其右手中半擎的小锣则说明他卦者的身份。
这样的照片在莫里森女士民国时期京师摄影集中也有反映,不同的是,两者拍摄的地点和被拍摄者的境遇微有不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