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中的科技文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1.6.1迈向近地

这年白启25岁, 6年中,有新企业崛起,也有旧的企业倒下。二维科技收敛许多,除了新成立的Egame平台及配套的游戏引擎和挤牙膏般的5nm芯片,并没有太大的动静,建立完善且高效的基础工业极度费时费力。

量变决定质变,碳原子的作用一升再升,陶瓷这种古老的存在也展示着它的光芒,跟硅一样的半导体材料也被进一步挖掘隐藏的潜力,在庞大的研究团队的努力下,国内的材料工业抵达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切,在表面上都掩饰的很好,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格局仍未改变。

文昌航天发射场。

“白启,够宅的啊,多少年第一次出远门。”小维打趣地说道。

。。。无声的鄙视。

“世界哪有星辰大海有意思,要有梦想。”一幅二十光年内的星图跃然于白启的脑海,小维故作严肃道。

“要上天了。”白启盯着不远处巨大的屏幕,喃喃道。

总感觉哪里怪怪的,小维深思着。

10,9…3,2,1,点火。

红光穿透天际而来,明暗不一的烟柱托举着助推器上升。

近一天后帆板展开的消息传来,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联合研制的长征9号运载火箭性能参数已经大幅超越土星五号,起飞质量3500吨,总推力4500吨,近地运载力170吨,地月转移轨道55吨。主要任务是建设天宫3号同步轨道空间站以及实施火箭再回收的实验。

这次发射的本质是为首个太空电梯占地盘,但看起来更像是在同步轨道建造空间站,国际对这种维护成本奇高无比的空间站都是一致的叫好声。大家心里都清楚,同步轨道的距离之远,光是能源和物资的传递就会占用大量的资源,保守估计建设一个大型同步空间站所需要的维护资金能占据全球1%的GDP。

刚果马夸西南边的一处沼泽上,数百名工人在建设接收站最后的顶部连接装置,一些技术员做着最后的设备安装以及验收工程。

太空电梯建设的谈判在数年前就秘密谈妥了,长征九号的任务是搭建太空施工平台,之后会有更多的火箭进入轨道,运送原料,以及所谓的碳纳米管的铺设。

所谓的碳纳米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碳纳米管。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碳纳米管强度衰减极快,当长度达到上万米时性能衰减达到可怕的80%。尽管基础性能比其他材料起步高了一个数量级,可一旦加入热力学这个次于相对论的规则,评估人员能从所有角度否定这一建筑。目前技术的限制导致其在实验室也仅能有0.3m的长度。

数十万科研人员,奋斗5年,实验了数十万种不同原子排列结构的可能性。最终在小维以及白启的buff加成下,决定采用另一种结构的纳米管,彻底放弃基于碳的定式思维。热力学的基础依托于大量粒子的系统,这样就只能进一步向微观转移,碳原子太大,那就上氢原子。小维花费两天打印万米长的氢链,实验证明氢链在相同长度相同质子数的前提下,强度超越碳纳米管两个数量级,千万米级别的轻链仅仅降低了17%的强度,质量更比碳纳米管降低了百倍。

有了大致的思路就该寻找量产的办法,氢的本质依旧是金属,有个现象称为氢脆。

通过可控氢脆的思路,小维需要打印一根锂棍,中间仅留下一块恰好令氢原子停留的空间。让氢渗透进去,再抽取氢链,同时不断渗透氢。加速氢渗透所需的催化剂简直是工业奇迹,氢键的工业应用也是一个奇迹,其本质不同于分子间作用力。身为特殊的次级键,多个氢原子间也能形成,强度略微次于共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