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生物钟分配时间
我们知道,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关键是效率,而效率的高低又跟人脑活动的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人脑在不同的时间内也会具有不同的效能。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学者都注意在实践中体验自己的大脑活动规律,利用最佳时间段来读书和创作。比如,鲁迅白天会客看书,夜里挥笔写作,他认为自己的最佳效率时间是“星斗阑干”“荒鸡阒寂”时;作家姚雪垠惯于凌晨3点早起读书和写作;法国作家福楼拜通宵写作;德国哲学家康德每天晚上10点睡觉,早晨5点起床读书和写作。
所以,帮孩子找到一天之中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最旺盛的时间,就相当于走提高效率的捷径。
那么,这样的时间段是在什么时候呢?我们不妨看看科学家的分类:
1.清晨起床后
清晨,空气清新,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会达到最佳状态,此时,孩子的记忆力水平处于高峰期,所以在他们起床后,可以教孩子背诵一些难记忆或者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的科目。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在清晨起床洗漱完毕后,利用半小时大声朗读一些英语单词、句子,或者背诵课文、数学公式等。
刚开始,孩子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朗读、背诵习惯之前,家长可以以身作则,跟孩子分享一些新闻,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给家长朗读一段课文,背诵一下单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要孩子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
2.8~10点
这段时间一般是孩子的在校时间,他们刚刚到学校开始准备上课,大脑很灵活,精力也很充沛,适合思考一些学习上的难题来开阔自己的思维。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利用这个时间段思考一些之前没有想明白的问题,或许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另外也要告诉孩子,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听讲,多思考一下老师所讲的重要知识点和问题。课间时间,对于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或者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要及时向同学请教。
3.9~11点
这段时间适合进行短期记忆。孩子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记忆较短的学习资料,比如字、词、句、段或者数学公式等,这样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15~16点
经过午休调整后,孩子精力比较充沛,此时记忆效果也会不错。对于那些需要孩子背诵的课文,要让孩子大声地朗读,多读多背,以便保持大脑的兴奋。
5.16~18点
16点之后到放学之前是大脑记忆的最佳时间段,可以告诉孩子利用这个时间段,课上多记一记笔记,整理一下练习题。
6.18~20点
孩子吃完晚饭,休息片刻后,又重新进入紧张的学习中去,这个时间段大脑又开始恢复了活跃,反应较迅速,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利用这个时间段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放松玩耍。
7.入睡前一小时
孩子入睡前的一小时,大脑通常处于活跃期,还没有进入休息状态。睡前如果记忆一些内容,一般到第二天都会有印象,不会轻易忘记。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利用这一小时把白天模糊的知识再加以复习,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或者让孩子养成睡前看一会儿课外书籍的习惯,如果有空,还可以整理一下读后感。
当然,结合上述最佳时间段,家长还需要根据孩子本身的特点,为孩子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学习规划。只有这样,才会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同时又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告别“周一综合征”
“周一综合征”并不是病,它是指孩子由于周末没有规律,过度放松,一时不能适应周一紧张学习的情况。比如,孩子上课犯困,不能集中精力……
只要合理地安排周末的活动,做到学习与休息两不误,孩子就能有效地避免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