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输在不会说话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掌握7种技巧,说话不再得罪人

考虑对方感受,想好后再说

有些人不假思索按照自己的意愿说话,伤害到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知。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说,在说话之前庶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样,就可以对别人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相互的关怀和理解,让语言更加柔和与委婉,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要像打扮你自己一样用心打扮你的言语,才能够让人舒服地与你交往,从而愿意成为你的朋友。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说话的分寸,想好后再说。

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老阮来自三线城市,他家也是普通人家。这一年,老阮的孩子考取了一所普通大学,不是“985”,也非“211”,但是,这对他家来说已经是一件大喜事,因为阮家祖上还没出过大学生。

开学前夕,全家人送孩子到车站时,碰到了一个旧友。旧友满面红光,说也来送儿子去上学。聊天中问老阮的孩子考的什么学校,读的什么专业。听老阮兴致勃勃地报出,旧友立刻露出惊讶的神情,说那所学校名声很臭,读的专业以后就业会非常困难。旧友又说,读那个专业,还不如去找份工作。最后,这位老朋友还不忘显摆一下自己儿子考的名牌大学和专业,以及日后如何前途光明。

且不说老阮的朋友是否有足够的智慧与远见能窥见未来,即使说的是事实,他的这一番话就很不厚道,最起码,老阮一家的兴致与憧憬,就被他的这一番“高见”给浇没了。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写道:“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包装自己的语言。这样不仅能够防止无意中中伤别人,还可以让自己的话语更有魅力。很多时候,或许一句自己认为无关紧要的话就可能在听者的心中划开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有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会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听到了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会说话的人可能会说得人开怀一笑,而不会说话的人就可能会让敏感的人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此,小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是会说话的大前提。粗心的人说话常常不经仔细思考,只顾自己把话说完,而忽略了“听者”的闻后所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下面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有一个主人请客,看看时间都快到点了,还有一大半的人没来,心里很焦急,便自言自语地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这种情况,更着急了,就接着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走了几个朋友。

房间里只剩下了一个朋友。看到这尴尬的场面,那个朋友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也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我们和人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句话而引起他人的不悦,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而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一吐为快。虽然说者无心,但是听者有意。如果我们不注意自己的言语,如果我们不“慎言”,就会不同程度地给听者造成伤害。

同样的事情,有的人着急上火,口不择言,有的人则不急不躁,言语稳重,最后结果就大相径庭。话语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就看操持者怎么使用。既然每个人都喜欢听美酒一样的良言,为什么不对别人也说出美好的语言呢?包装一下再出口,注意说话的方式,把难说的话说得好听,才是真正有素养的口才高手。

好好说话

为了避免产生语言冲突,在说任何话之前,都该先想想“如果别人对我这样说,我会作何感想?”“我的批评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在很多的情况下,如果能多花一些时间,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不会因一句话恼得众人怒了。

看破而不说破,大家都好过

人们多多少少都会犯一些错误。可是有的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时,便会大声指出来,就算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也会当成大事对别人说,到处宣扬。这样不懂得照顾别人面子的人往往不讨人喜欢,甚至遭到别人的厌烦,受到周围人的孤立。如果不想招人烦的话,就要学会给别人留一点面子,给自己留一条路。

俗语说:树要皮,人要脸。这里的“脸”,不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那张脸,而是指大家看不见摸不着的“脸面”,即面子。对大多数人来说,面子代表着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给了面子,就是尊重了人格;扫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尊严。古往今来,人们向来很重视面子问题。实际上,就是看透别说透。事情说得太白,反而会伤和气,或显得太无聊。懂得此术,在交际中自然游刃有余。所以,当你发现别人的不对与错误时,要学会看破不说破,留足面子给对方。

有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高僧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其中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徒弟故意把肉翻到菜面上,打算让宴客的主人看到,没想到高僧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边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于是徒弟再也不敢翻了。

高僧宴后辞别了主人。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高僧:“师父,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是不吃荤的,却把猪肉放到素菜中。徒弟只想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

高僧轻笑地摇摇头,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可能当众惩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掉。这不是我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当然,待人处事固然要‘得理’,但也要学会‘让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

徒弟听后,大彻大悟,对师父也越发尊敬起来。

看破千万不要点破,做到得理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不然的话,你不但“消灭”不了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疏远你。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做并不是很难。

如果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念。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很有可能断了你的后路。这样对你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反之,如果放他一条生路,他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而且对方有可能还会因此对你心存感激。况且这个世界本就很狭小,但变化却很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哪一天两人再度相逢,届时若他势强而你势弱,你想他会怎样对你呢?

好好说话

我们总是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喜欢从自己的同类上找优越感,以为这样,自己就能变得比对方更高级。事实上,正如英国作家哈兹里特说的:“在所有情况下,凡是我们对某种事物表示出极大蔑视的时候,那正清楚地说明了,我们是感到与它们处在十分接近的地位上。”鲁迅先生说得更是一针见血:“强者抽刀向更强者,弱者抽刀向更弱者。”这是由人性的阴暗面折射出的悲哀。

发生争执时,尊重不同的意见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和忍让,缺少这两样便什么事也干不了。不要斤斤计较、小题大做,在给对方设一道门的时候,也把自己堵在了门外。

留心我们的周围,争执几乎无处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都能引发一场你黑我白的大较量。然而,争执带给我们的结果常常是不愉快的,因为每一方都以对方为“敌”,试图以一己的观念强加于别人而根本不把对方的意见放在眼里。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耶鲁大学的两位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

这两位教授耗费7年时间,调查了种种争论的实态。例如,店员之间的争执、夫妇间的吵架、售货员与顾客间的斗嘴等,甚至还调查了联合国的讨论会。

结果,他俩证明了凡是去攻击对方的人,绝对无法在争论上获胜。

当别人和你谈话时,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你若自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对方绝不会乐意接受。所以,你不可随便摆出要教导别人的姿态。你的同事向你提出一个意见时,你若不能赞同,至少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谈天,你更要注意,太多的执拗会把一切有趣的生活变得乏味。

遇上别人真的错了,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别急于求成,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些,隔一天或两个星期再谈吧!否则大家都固执,不仅没有进展,反而互相伤害感情,造成隔阂了。

许多人因为喜欢表示不同意见,而得罪了同事,所以常常有人说不要轻易表示不同意见。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只要你的办法是正确的,向别人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不但不会得罪人,而且有时还会大受欢迎,使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快感。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避免无谓争执呢?大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1.欢迎不同的意见

当你与别人的意见始终不能统一的时候,这时就要求舍弃其中之一。人的脑力是有限的,有些方面不可能完全想到,因而别人的意见是从另外一个人的角度提出的,总有些可取之处,或者比自己的更好。这时你就应该冷静地思考,或两者互补,或择其善者。如果采取的是别人的意见,就应该衷心感谢对方,因为有可能此意见使你避开了一个重大的错误,甚至奠定了你一生成功的基础。

2.不要相信直觉

每个人都不愿意听到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我们的本能反应是争辩,为自己的意见进行辩护并竭力去寻找根据,其实这完全没必要。你要做的是平心静气、公平谨慎地对待两种观点(包括你自己的),并时刻提防你的直觉(争辩意识)对你做出正确抉择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人脾气不好,听不得反对意见,一听见就会暴躁起来。这时就应控制自己的脾气,让别人陈述观点。

3.耐心把话听完

每次对方提出一个不同的观点,不能只听一点就开始发作了,要让别人有说话的机会。一是尊重对方,二是让自己更多地了解对方的观点,以判断此观点是否可取,努力建立了解的桥梁,使双方都完全知道对方的意思,不要弄巧成拙。否则的话,只会增加彼此沟通的障碍和困难,加深双方的误解。

4.仔细考虑反对者的意见

在听完对方的话后,首先要去找能说服你的意见,看与你的见解有何不同。如果对方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则应放弃自己的观点。一味地坚持己见,只会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

5.真诚对待他人

如果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就应该积极地采纳,并主动指出自己观点的不足和错误的地方。这样做,有助于减少他们的防卫,同时也缓和了气氛。

好好说话

对某件事情、某个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别人跟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就说他是错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会时时刻刻想要争辩理论出一个是非曲直,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和谐。

传达坏消息,看清情绪再说话

王小波在《花剌子模信使问题》中写道:“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于是将帅出征在外,凡麾下将士有功,就派他们给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们得到提升;有罪,则派去送坏消息,顺便给国王的老虎送去食物。”

花剌子模是否真有这种风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古往今来,没有人想要听到坏消息。你将要说出口的坏消息,对别人来说都是悲催的事。这些让你感到为难的话通常也不会受到对方欢迎,所以要格外注意,尽量不要说错。

报告坏消息总是令人感觉难以启齿、别别扭扭、特别痛苦,报告消息的人和听到消息的人感觉是一样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向别人报告坏消息的可能就是医生了。因此,我们可以跟他们学习一些经验。

医学博士罗伯特·巴克曼是玛格丽特王后医院的肿瘤专家。作为一名专业肿瘤医生,他经常要向人报告坏消息。他认为,报告坏消息的秘诀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样听别人说话,以及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因此,他和同事一起,创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骨架”(SPINES)策略:

“骨架”(SPINES)策略分为六个步骤:姿势(Setting)、心情(Perception)、开场(Initiating)、内容(Narrative)、情绪(Emotions)、方法和摘要(Strategy&Summary)。

首先,身体姿势尽可能放舒服些。坐下来,创造一个私密空间(关上门、关上电视等)。然后,尽最大努力判断对方的感觉或猜测——也就是判断他们对事态的心情。是担心呢,还是已经知道发生了不幸?你还能继续说下去吗?

知道了对方的感觉,就能顺利进行下一步——开场了。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取决于你的个人风格,以及你与对方的关系。如果你带来的消息出乎意料,你或许可以这样说:“我必须告诉你……”或者“医院刚打来电话说,发生了一起事故……”又或者“我刚才问了医生……”

下面两步必须同时进行:一边向对方叙述事件的内容,一边注意对方的反应和情绪。内容就是事件发生的情况。你在解释整个情况的时候,需要同时关注对方各方面的情绪,这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如果能完美地化解对方的情绪问题,那你的交流就算成功了,即便其他步骤完成得不妥当也没关系。

要化解对方的情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移情——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确定对方情绪的出现——不论是震惊、不相信、生气、害怕、悲痛,还是这些情绪混合在一起或者其他的表现。

确定情绪产生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原因肯定是听到了坏消息。

你明确知道以上两个步骤的必然联系,然后做出反应。

比如,你向人报告一起事故,甚至是死亡事故,移情的反应就是简单地说:“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你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同情:“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我也很难受。”最重要的就是表达一种移情——你知道别人的感觉。

最后一步就是告诉对方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明确告诉对方下一步怎么办,你什么时候再和对方联系,等等。不论你的帮助是多么微不足道,你都必须实实在在地做到。

好好说话

日常工作中,有时我们要向上司报告坏消息,这更是个苦差事。假如你刚刚才得知,一件非常重要的案子出了问题。如果立刻冲到上司的办公室里报告这个坏消息,就算不干你的事,也只会让上司质疑你处理危机的能力,弄不好还惹来一顿骂、把气出在你头上。此时,我们可以用最婉约的方式来传递坏消息,比如“我们似乎碰到一些状况……”你应该以不带情绪起伏的声调,从容不迫地说出事实,千万别慌慌张张,也别使用“问题”或“麻烦”这一类的字眼;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非无法解决,而“我们”听起来像是你将与上司站在同一阵线,并肩作战,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你遭受池鱼之殃。

见对人说对话,学会谨言慎行

会说话的人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她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变换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方式,通俗一点说,就是有察言观色的本领。看到对方喜欢什么,你就要顺着他喜欢的话去说,顺着他喜欢的事去做;看到对方厌恶什么,忌讳什么,就要避开他忌讳的不去说,避开他厌恶的事不去做。这样,对方就会觉得你是他的知心人。

相反,如果你以说教的口气同老师说话,以傲慢的态度同长辈说话,以尖锐的言辞同上级说话,那你就可能会得罪他。

有这样一个故事:来自各国的企业家正在一艘游艇上,一边观光,一边开会。突然船出事了!船身开始慢慢下沉。船长命令大副立刻通知实业家们穿上救生衣跳海。几分钟后,大副回来报告说没有一个人愿意往下跳。

危机之时,船长的女儿对父亲说:“我有办法让他们跳海。”果然,一会儿工夫,只见实业家们一个接一个地跳下海去。大副请教这位小姐说:“您是如何说服他们的呢?”她说:“我告诉英国人,跳海也是一项运动;对法国人,我就说跳海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游戏;而警告德国人说——跳海可不是闹着玩的!在俄国人面前,我认真地表示:跳海是一种壮举。”

“您又是怎样说服那个美国人的呢?”

“太容易了!”船长的女儿得意地笑道,“我只说已经为他办了人寿保险。”

这虽然只是个故事,但是却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要“看人说话”,并且应精心地选择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我们来看林黛玉刚进贾府的那一幕。在林黛玉刚进贾府时,王夫人问:“是不是拿料子给黛玉做衣裳呀?”凤姐答:“我早都预备好了。”也许,她根本没有预备什么衣料,但是王夫人就点头相信了。

还有一次,邢夫人要讨老太太身边的鸳鸯,便先来找凤姐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做妾,凤姐一听,脱口说:“别去碰这个钉子。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就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

凤姐觉得这件事根本就行不通,所以就劝慰了几句邢夫人。但是邢夫人却听不进去,非常不高兴,冷笑道:“大家子都三房四妾的,老爷子怎么就使不得呢?”

凤姐见邢夫人心性大发,知道都是刚才那番话惹的。于是立即改口,赔笑道:“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才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

这一番话说得邢夫人又欢喜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凤姐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这种机变之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交际的圈子越来越大,所面对的交际对象也是性格迥异,很多人不仅自己说话比较讲究方式方法,而且也很希望别人说话有分寸。因此,要学会根据别人的潜在心理说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时刻注意揣摩你的交际对象心里在想什么。只有这样,你说的话才会与对方的心理相吻合,对方才乐于接受。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火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性格开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也会好得出乎意料。

有位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在人才招聘会上,想应聘某公司办公室秘书,青年人在经理面前做自我推销时说话拐弯抹角,半天不切主题。她先说:“经理,听说你们公司的环境相当不错。”经理点了点头。接着,她又说:“现在高学历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了。”经理还是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尔后,高材生又说:“经理,秘书一般要大学毕业,要比较能写吧?”高材生的话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还是未能道出自己的本意。

岂料,这位经理是个急性子,他喜欢别人与他一样,说话办事干脆利落。正因为高材生未能摸透经理的性格,结果话未说完,经理便借口离开了,高材生的求职也化为泡影。

好好说话

虽然人人都会说话,但说得好与坏,或恰到好处与否,却并非是人人皆会的,好的话会给你带来融洽的人际关系,不得体的话语则会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两者有着天壤之别。人类语言交流的实践证明:表达同一思想内容,在不同交际场合要求采取与之各自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不随便否定,鼓励得人心

说话高手不仅能体察别人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能听取意见,体谅各种复杂的情感,从来都很少责备,而是更多的鼓励,以此获得好感和善意。比如,他会以饶有兴趣、欣赏、友善的目光看着对方,观察对方的动作和表情。对方看到他那种友善的目光时,就会像春风解冻一样,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自然会去责备他们,发泄我们心中的不满。但是你可能没有仔细想过,当你责备别人的时候他很难接受,他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你的责备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在你们之间结下怨恨,让事情变得更糟。

也许他确实犯下了愚蠢的错误,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换作是你,你能做得更好吗?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们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呢?也许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想能平息你的怒气,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卡耐基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侄女乔瑟芬·卡耐基到纽约去担任他的秘书。她当时只有19岁,还是个孩子,刚刚高中毕业,没有什么做事的经验。在刚开始的时候,她十分敏感脆弱。有次她又犯了错误,卡耐基先生准备指责她,却又马上对自己说:“等一下,戴尔·卡耐基,等一下。你几乎有乔瑟芬两倍的年纪,做事经验更是多出好几倍,怎么可以要求她能有你的看法、判断和主动自发的精神——何况你自己也并不挺出色?还有,戴尔,你在19岁的时候是什么德行?记得你像蠢驴一样犯下的错误吗?记得你做过这些……还有那些……吗?”

一想到这里,他不得不如实地下个结论:乔瑟芬比他19岁时要好得多。而他从来没有称赞过她,这令卡耐基感到惭愧。于是,一遇到乔瑟芬犯错时,卡耐基总是这样说:“乔瑟芬,你犯下了一项错误。但是,老天知道,我以前也常常如此。判断力并非生来具备,那全得靠自己的经验,何况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比不上你呢。我实在没有资格批评你或别人,但是,依我的经验,假如你这么做的话,不是好些吗?”

仔细想想,听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很难,但假如对方谦卑地自称他们也并非完美,我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很遗憾,我们在别人犯错误时总是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能够像卡耐基那样开明的人毕竟是少数。其实谁又没有年轻的时候呢?想想当初你犯错之后战战兢兢走进老板办公室的情形,也许你就没有那么生气了。你的责备只会让别人越来越紧张,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都会变成惊弓之鸟,大脑一片空白。你原本是想让他吸取教训,以后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但是由于你的责备,情况却变得越来越糟了,真是事与愿违。

别人有了错,也许他自己已经意识到了,对所犯的错误多少有了负罪感,如果不分场合、对象,一味地理直气壮谴责别人,会让人十分难堪。得饶人处且饶人,对那些已经有了内疚之意的人应该学会同情和理解,学会宽容和礼让。

虽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本来是有理,可是真理向前多走一步也会成为谬误。人们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尊严比“理”更宝贵,不能因为有了理就肆意践踏人的尊严,忘记了做人之道。有理不在声高,同样,有理也不一定溢于言表。咄咄逼人只会招人反感,善解人意地给别人一个台阶,也是在给你自己留余地。

好好说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再熟悉不过的一句话,但奇怪的是好像只有我们自己犯错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到这句话,别人一旦犯错,我们就把这句话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别人犯错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责备他,指出错误的同时给他些鼓励,下次他会做得更好。

拒绝别人,态度委婉温和

简单生硬地说“不”,不叫拒绝,拒绝是要讲究技巧的:既要拒绝对方的不适当的要求,又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同时又不能损害彼此的正常关系,因此说,拒绝别人并不是容易的事。

署名为艾小羊的作者写过一篇《拒绝别人要干脆》的文章,其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地产界流传一个故事,讲的是大哥王石有多爽。他卖了一块地给别人,已经付了订金,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买家表情严峻,左不舒服右不舒服,但就是不说为什么不舒服。王石善解人意地说,我们吃完这顿饭,如果你还是不舒服,我就把钱一分不少退给你。吃完饭,他问那人舒服了吗,那人说还是不太舒服,他就退了钱。

其实那块地,地段、形状都不太好,之后放了好多年,也没卖出去。也就是说,这块地卖不出去,是理所当然,卖出去,是意外之喜,王石绝不会因为这块地卖不出去而怀疑人生,更不会拉黑拒绝他的朋友。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买家的好运,现实中很多人,如果你拒绝得不干脆,他们会慢慢说服你,让你去做你并不想做的事。而当你真去做了,对方也并不感激你,相反会拿你的态度说事儿。

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拒绝。比如,双休日你正在家休息,推销员不期而至,说什么“给您送礼来了”,软磨硬缠推不出门;电话铃忽然响了,是某家电器公司的推销人员,向你介绍一种最新产品,是如何物美价廉;你本来经济就有点紧张,却有朋友告诉您“××要结婚了,我们是否祝贺一下”“××刚生了个小孩,我们去看看吗”;当你正在办公室聚精会神地工作,来了一位工作刚告一段落的同事对你说:“休息一下,别那么累。”刚送走这位先生,又来一位聊天的同事,如果你对他们都热情地奉陪到底,这半天就泡汤了,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对付“聊天客”,你可以说:“真抱歉,今天是我近来最忙的一天,再累都不敢休息。”稍微知趣者,会立即退出办公室。所以说,在生活中善于拒绝,是摆脱一切干扰的艺术。

很多人在拒绝对方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不好意思”的心理。这种心理阻碍了人们把拒绝的话说出口。由于这种矛盾的心情,态度上就不那么热心,说话吞吞吐吐。在这种心理的制约下,最终往往是依照对方的意图行事。即使拒绝了对方,其态度也容易使对方产生误解,认为你在成心摆架子。因此,要想使自己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不惹出许多麻烦,首先要克服这种“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

国外研究拒绝艺术的专家强调,要建立这样一种意识:你有权利说“不”,你不必因为拒绝了某人一件事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你在拒绝时就会心情坦然、举止大方、态度明朗,避免被误解和猜疑。即使对方开始会对你的拒绝产生一点失望和遗憾,但由于你的态度在向对方表明你是坦诚的,对方会受到感染,容易弱化对方心中的不快。如果你自己都觉得不应该拒绝,那么你的态度就会迟疑不决,对方也会觉得你拒绝的理由是不可信的。

在服装店,你在挑选一件衬衣,样式和做工都令人满意,但在价钱上你却觉得不够理想。看到售货员的热情服务,你不好意思不买它。售货员就是利用你的这种心理,越是看到你在犹豫,服务得越是热情周到。售货员帮你量好尺寸、试大小,甚至动手包装好,放进你的购物袋里,造成既成事实。

初次交女朋友,你也许会感到左右为难,因为她实在不是你喜欢的那种类型。但是,由于是你的上司介绍的,或者是上司的女儿,你在拒绝上产生了犹豫。虽然每次会面都使你感到不舒服,恨不得马上逃得远远的,但你一想到姑娘的身份、上司的威严,你就不得不仔细斟酌。姑娘却对你一见倾心,你的上司也觉得好事可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一再丧失拒绝的机会,勉强从事,这样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

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不好意思说出那个“不”字,而买了不称心的衬衫,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姑娘,答应了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耽误了不应该耽误的约会。

在人性的丛林里,人人都在显露自己的欲望,个个都在展现自己的实力,慢一步就失去了机会。因此你应该认清不好意思的真相,大胆地表现你的想法,并采取必要行动,否则你不好意思,别人反而笑你笨!尤其是以下三件事,你绝对不能不好意思。

1.有关个人权益的事

你千万不可不好意思,而应该大胆地争取、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因为不好意思而丧失了自己的权益,不会有人因此而感激你。

2.想拒绝的事

很多人就是因为同事、朋友、亲戚的关系而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借钱给别人,为他人做担保,甚至冒险为其两肋插刀。结果是帮了别人,害了自己!

3.应该要求的事

很多人因为不好意思,结果事情做不好,对方得不到好处,你也苦了自己。尤其是如果你已成为单位主管或负责人,在工作上绝对不可以不好意思要求他人,否则你将失去权威,甚至被部属欺瞒。

克服“不好意思”的心理,就要求我们对该做的事不要畏首畏尾,对该争取的利益要去争取。当然,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不好意思的观念,那么这个人心中就已没有“廉耻”两字,就会走向不道德的另一个极端。

拒绝是不需要理由的,不想做、不合适就是最好的理由。而且,不管理由说得再好听,也是拒绝。当拒绝这个结果摆出来的时候,别人已经在想怎么找下家了,哪有心思听你解释你的难言之隐。

拒绝并不难看,不敢拒绝的姿态才比较难看。你不想付出还想当好人,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所以,对于拒绝这件让你为难的事,下面有几个建议:

1.第一时间说不

理由越简短越好。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心,不必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大家都是成年人,谁还为谁负责?

2.告诉对方,下次有能力,机会合适的时候,再帮忙

如果有人因为你拒绝了他就跟你翻脸,你应该庆幸友谊的小船及时翻了。不然这辈子,注定你是下等兵,他是大老板。你不但要随时在线、随时帮忙,而且帮完忙还得主动敬礼说“团结”。

事实上,很少有人因为被干脆地拒绝而把对方拉入黑名单,只会反思自己,重新评估双方的关系,寻找舒服的点位继续交往,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3.当你拒绝别人时,通常要用最委婉、最温和的方式表达你的不同意见

必要时,要向对方详细解释不能答应其要求的理由。解释理由时的语气必须是委婉和坦诚的,而不是生硬和冷淡的。生硬冷淡的拒绝只能伤害并有可能失去朋友。

还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经拒绝了别人,事情就到此为止,之后无论是惋惜也好,无奈也好,别人不高兴也好,不要为了弥补对方就一个劲地说“可惜可惜”“下次一定一定”之类的话,否则就会让人觉得虚伪了。

需要强调的是,当对方向你提出某种无理的不正当的要求时,你不需要不着痕迹地温婉,这时你拒绝的语气毫无疑问应该是坚决而不容商量的。

好好说话

拒绝的语言是有讲究的。不善拒绝的人,一次拒绝就可能得罪多年的深交;善于周旋的人,尽管可能每天都在拒绝,仍然能广结人缘,极少招来非议和埋怨。

所以,如果掌握了拒绝的技巧,无论你是委婉还是直接,是找理由推脱还是以情理服人,都能做到不卑不亢、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