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上午,在怀柔郊外一处宁静的山庄里,我完成了《建言者说》第三集的汇编整理,将最后四个正式提交的提案挂在我的新浪博客(清华NGO)上,开始构思和写作这一个为我十五年建言者历程画上圆满句号的“序言”。此时,室外气温低至零下十度,阳光的亮度却足以照彻我内心中的这一段旅程。这是一段无悔的历程,一段对得起良知,也对得起时代的历程。
一
这个集子中汇集了我在过去两年里提交的47件提案。此前,我将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的提案汇编成两个集子,以《建言者说》为题,先后在2013年和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得到广泛的好评。2016年和2017年是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最后两年。在这两年的履职中我尽职尽责,全面发力,累计提案47件,其中2016年提交18件立案14件,2017年提交29件立案23件,两年累计立案37件。
这些提案内容分别涉及落实慈善法、推进税制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和信息公开、精准扶贫及购买服务、教育改革及政策、公益学科建设、社会与公益创新、生育政策及养老政策、环境和文化政策、儿童福利与社会救助政策、共享经济政策、“一带一路”、社会公正等方面。
这两年我集中力量推动《慈善法》的落实,2016年有9个提案、2017年有10个提案都集中在落实《慈善法》的相关体制改革、制度整合、政策推进和实践推动上,作为有幸全程参与这个社会领域最重要的基本法起草过程的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我尽可能安排时间参与相关的调研,尽可能出席相关的座谈会等政策咨询,尽可能将我的研究重心聚焦到这一重要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上,并结合调研、思考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提案,及时建言献策。此外,和往年一样,我密切关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和实践创新,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开展调研并提出政策建言,起到了一名政协委员应有的作用。
二
过去15年,我在连续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任期内一共提交了150件提案,年均提案10件。这个数字纯属巧合,却是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些提案中,先后有两件被评为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分别是:2012年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第3173号《关于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建议案》(被评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 2015年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713号《关于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新型政社关系的构建的提案》(被评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
回顾当初,我几乎是在懵懵懂懂中踏上了建言者的征程。一路走来,我引以为荣的不仅是平安着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走好这条路,学会了用好政协提案这个难得的政治制度。
15年来,作为建言者,我有五点心得愿在此分享。
其一,建言须面对问题。这是就提案的选题和命题来说,务求从问题出发,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回应问题,更要探求解决问题之策。要面对问题,就要尽量通过调研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探索问题的真相,对问题做到全面深入的概括把握,进而走出问题进一步上升到政策、制度和体制层面以探求问题的解决之策。
其二,用心才有言可建。这是就提案的思考和研究来说,要尽量站在专家的视角,切忌一知半解,务求弄懂弄通。对较为生疏的领域和问题,要多查询,多请教,多调研,多下功夫。由生而熟才能思考,才能与专家对话,才能与政策制定者对话,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之策。
其三,合理当把握尺度。建言的有效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提政策建议的合理性:是否切中问题,有没有可操作性,与现行改革是否对路,等等,建言尺度的把握是关键点。尺度小了不够、大了不可,温和不济、激进不当,恰到好处的建言对建言者功力的要求就很高。
其四,闭关是成稿关键。每年的提案季我都会集中一两个月并邀请几位学生、博士后一起工作,大家围绕选题思路和政策建议反复讨论,初稿完成后我总要拿出半个月左右来闭关统稿。多年下来,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深感闭关统稿是提高提案质量的关键。
其五,公开乃职责所在。提案建言的指向无疑是执政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多年来,我尝试在提交提案的同时公开提案,将我的提案全文发表在新浪博客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推动了政策建言的社会共识,并进而推进了体制和政策的改进。这让我深感作为政协委员,公开提案乃是职责所在。
三
在我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150件提案中,最初的10年共44件提案,汇编成《建言者说》第一集,后5年的106件提案分别汇编成《建言者说》的第二集(59件)和第三集(47件)。本届我不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集案成册是为了纪念和证明,更重要的则是激励我参政议政,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发挥建言者的作用。
15年是人生中不短的一段岁月,我有幸在过去的15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最难忘的这一重要时期,特别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多少重大决策和重大转折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多少重大事件和悲欢离合也都留在了这一历史时期。我不光亲身见证,更通过提案建言深度参与到这一历史时期的进程中,体现和发挥了一个全国政协委员应有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作用。编辑整理前后三集的《建言者说》,是我发自内心的感恩和纪念,我要证明的不仅是我的良知,更是对政协委员这种基本政治制度在现行体制下依然能有所作为的信心。我做的不算好,但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150件提案中有不少来自我的同事、好友、学生和许多慈善组织,还有一些来自网友的关心和支持。过去15年,我能够在政协委员的任期内有所作为,离不开这一切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一种可称之为“大爱”的所有对国家社会向好的期待和支持。在我结束三届政协委员任期之际,我愿借此机会对这种大爱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恩!
刘大钧委员是我15年提案建言的同行者,我们在连续三届同任全国政协委员之路上成为莫逆之交。15年来,我们一起研讨提案,在每年的“两会”期间坚持每天一起乐行、一起善素,在政协委员中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今年,我们一起为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任期画上圆满的句号。借此机会,我想由衷地表达我对大钧委员的热爱和景仰之情,表达对我们这份深挚友情的珍爱之心,表达对这旷世奇缘的感恩之意。
政协委员任期已满,并不意味着我不再参政议政。15年的历练让我从一名公益学者成长为一名有着家国情怀的公共知识分子。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将继续关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咨询,特别是努力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去,继续更好地发挥建言者的作用。
建言者说,仍将继续。
2018年1月24日(腊八)
于京郊怀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