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医,切莫放缓你学习的脚步
临床医学2005届校友滕尧树自述
滕尧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首届校友,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攻读耳鼻咽喉科学硕士研究生。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每年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两次获得浙江省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现就职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第二批学科后备人才,欧洲过敏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青年会员,目前带薪攻读复旦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位。工作期间曾发表论文十余篇,SCI论文三篇(第一作者),主持“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骨干人才平台项目”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此外,2015年还获得EAACI奖学金资助参加在丹麦召开的EAACI学术大会。
学医之路,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2000年考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至今已有十四载,但刚入校园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且此话在之后的学医生涯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这要从入校不久后的班委改选讲起,当时我上台作竞选演讲,向全班同学信心满满地宣讲:“学医之路刚刚开始,医学对刚入大学的我们来说,都是一门相对陌生的学科,所以不管你高考成绩有多好,也不管你现在就读五年制还是七年制的临床医学,从现在开始,大家都处在学医之路的同一起跑线上,只要你肯下苦功夫去学习,你一定可以第一个跑到终点。”此后的学习,我时刻以此励志宣言警示自己,学习之事时刻都不敢松懈,大学每学期的平均成绩基本在90分左右,甚至好几门课程达到或接近满分。因当时我们和浙大七年制学生一起学习,我的这一成绩也受到了当时任课老师的认可和赞许。
在学医的道路上,我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临床医学专业前期的基础医学课程相当重要,该部分的基础打扎实了,后期的临床课程学习会相对轻松好多,而且基础课程对于你今后临床业务的提升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讲呢?学医一进入临床课程学习,不管是教材内容涵盖量,还是关于疾病知识的复杂性,都一下子剧增。当时周围同学问我:“为什么你学临床课程反而比以前轻松了。”的确,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后,我觉得每个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内容,都可以运用你以前的解剖、病理及病生等知识加以推导、解释,没必要去死记硬背。所以,当时对很多疾病的认识,我反而首先会去掌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然后运用以往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去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临床表现,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些治疗措施。正是得益于这种思维方式和习惯,进入临床实习、工作阶段,我总能有理有据对患者不同临床表现作出解释和治疗干预。我的这一体会,在我后来的研究生导师那边也得到了认同。我的导师告诉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需要对每一位患者的手术方案都能融入自己的思想,进行个体化治疗,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着手术专著的步骤进行操作,否则你只是一台操作手术的机器。而这种思想来自于哪里呢?他从医二十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些思想也正来自于对组织胚胎发育及病理学知识的认识,而不是外科学。根据这些知识,对每一患者病变切除范围和修复方案的制定,都能做到有据可循。由此可见,切莫因为自己是临床医学专业,而忽视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因为这些知识有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从医之路,贵在孜孜不倦地学
面对目前的医疗环境,从医之路可谓相当艰辛,但不管医疗环境如何变化,不断学习医学前沿知识,掌握先进的诊疗技术,提升自身的临床经验,是成为一名杰出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记得在本科学习阶段,每当进入毕业季,校园内总能看到文印室内如山的硕士、博士毕业论文,还有宣传板上不断更新的答辩通告,那时的我自然萌发一个疑问——自己何时也能达到他们的水平,写出如此高质量的论文?虽然当时总觉得自己成绩挺不错的,但面对眼前的一切,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在医学领域中是多么的渺小,还有很多医学难题需要去探索。于是,继续医学深造的想法在自己心中逐渐形成。
通过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我和我的爱人(大学同班同学,一起就读本科、硕士、博士)都深深体会到一点,随着学习进入新的阶段,我们对医学问题的思考和科研思维及技能的培养,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而且从医之路会感觉越来越宽阔,深造及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此外,查阅本专业权威期刊、书写SCI论文及科研标书,自然也不再成为难题,反而成为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谈到工作三年之后为什么选择继续读博士深造?因为五年的三甲医院工作经历,令我深刻感受到临床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考核的双重压力,因为目前国内医生的晋升不仅考核临床业务能力,同时也注重科研成绩,尤其在大型医院。虽然有硕士阶段的科研训练,但我仍觉自己现有科研能力的薄弱,因此,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读博。刚考入复旦大学就读博士学位时,因为自己科研方面的软肋,心中总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但随着博士学习的深入,尤其通过科研思维和技能方面的专业培养,入学时的那种感觉也逐渐消失了。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从医之路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正是这种孜孜不倦地学习,也令我从医之路很充实,很有方向感。同时,通过不断掌握先进的诊疗技术,自己成功治愈了一例例患者,从医之路也充满了快乐和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