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感受快乐的那些事
心灵自由,也是一种快乐
跳出给心灵加上的牢笼,切莫给自己的心灵施压。生活中,好的心态决定好的命运,只要你跳脱出牢笼,你就能生活在天堂。一个心灵自由的人,一定是个快乐无比的人。
很多人总是把自己不快乐、生活得很累的原因归结于外界的客观原因,却从未审视过是不是自己给心灵上了枷锁。很多事实都证明,心累、不快乐是因为自己心智未开,心理负荷太重造成的结果。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灵自由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获得心灵自由的前提是,不贪图私欲,不一味追逐金钱,不勾心斗角,否则,过多地追名逐利,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灵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生活中的利己主义者,喜欢斤斤计较,追名逐利,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灵增加了负担。心灵的负荷太重,就会忧患无穷,人往往也会未老先衰。
古代有一个国王,他年纪轻轻却满头白发,面容苍老,背也直不起来,两条腿一走路就打哆嗦,国王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于是,国王命御医会诊,又请来天下名医,结果却无济于事。
眼看着自己一天天地衰老下去,医生们却毫无良方,国王很是生气。国王下令宫廷侍卫在城门外到处张榜,并许诺谁能治好自己的病,便赏金千两,美酒百坛,美女10名,仆从10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不,告示一贴出,便有一老者来到了王宫,表示自己可以医治国王的病。
“你用什么药呢?”国王见老者两手空空,很是怀疑。
“心药。”老者淡淡地说,“国王的病不在肌体里,不在骨髓里,而是在心里!”
“在心里?”国王不解。
“是的。您是一国之君,可您的心胸却没有像您拥有的土地一样辽阔;您拥有千千万万臣民,还命令军队到邻国去掠夺百姓;您拥有采之不竭的金山,还命大臣到民间去搜刮;您有端庄、贤慧的王后,还命内侍去强抢民女;您有忠诚的大臣,却怀疑他们会有二心……这些都是您未老先衰的根源。”
“你……你好大胆……”国王很生气,根本不承认自己是因为心理的原因才会到如此境地。
“还有,您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就像现在这样。”老人直视着国王。
国王面对老人的直视,沉默了。他沉思了一会儿,面部表情慢慢地柔和下来,换了一种口气,说:“请问,老人家可否有医治我这种疾病的良方?”
“有!打破您心灵的枷锁,您的心灵就会得到自由,就会轻松,心一轻松,人就精神……”
“您的良方是要我放弃征战,放弃大量财富,放弃后宫大量的美女……”国王不满地问。
“是的。一个心胸狭窄、物欲太盛又不肯与人分享的人,到头来只会使自己的精神枷锁越来越重。精神颓废了,身体又怎能健康呢?”
国王听后,觉得老者说的有道理,慢慢地心平气和下来,直到最后他接受了老者的建议。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王减少了对邻国的战争,也不再沉溺于酒池肉林之中,而是专心地处理政务,不再去掠夺人民的财富。慢慢地,国王的身体也越来越健朗了,他的头发变黑了,腰也直了,腿也有力气了。
可见,心底无私的人,他的心灵也是自由的。没有了精神负担,心胸开阔,情绪乐观,自然有助于身心健康,也就越活越年轻了。
你的心是轻还是重?千万不要等快乐女神远离你的时候才发现,那就太晚了。不如趁现在放松心灵,解开心灵的枷锁,让心灵得到自由。只有心灵自由了,你才会越活越有神采!
宽容的镜子能反射给你快乐
宽容是大度的弥勒佛,能够包容世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宽以待人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敞开心胸是一种境界。在生活中懂得宽容的人,才能远离烦恼,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众人的尊重。因此,我们要时刻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这样才能征服一切,才能收获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宋朝时期,吕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被宋太宗任命为副宰相。当时很多人都不服气,常常在私下里议论他。当他列席早朝例会的时候,有人在他后面出声讽刺道:“哼,这个人这么年轻就当了副宰相,会有什么才能呢?”
这个人的声音很大,以至于很多人都听到了他的话,纷纷扭头看说话的人到底是谁。但是吕端却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根本不为所动,也没有回头去查看说话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等到退朝后,吕端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愤怒的表情,而是像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一样,从容地从队列中走过。有几个和他比较要好的同僚就为他打抱不平,他们为没有帮吕端打听出那个嘲讽者的姓名而懊恼,还纷纷赌咒发誓一定要帮吕端查出那个可恶的人到底是谁。
不过,朋友们的话并没有令吕端激动,他只是淡淡地说:“还是不要打听了吧,我不想知道那个人是谁。如果不知道,我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果知道了那个人是谁,我难免会心怀怨恨,这样对我自己不好,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开心吗?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啊,反正我也没有什么损失。”
吕端的一番话,令朋友们无比佩服,觉得他真的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还把这个故事告诉他们认识的其他人。结果,吕端的这番话就在宋朝的官员中传开了。官员们纷纷为这位年轻的副宰相而折服,再也没有人敢因为他年纪轻而小觑他。那位在朝上讽刺他的官员也羞愧得无地自容,以后对吕端都恭恭敬敬的,再也不敢说那些嘲讽他的话了。
吕端的宽容,不仅没有为自己带来任何烦恼,反而让更多的人对自己折服,由此可见,宽容能避免更多的矛盾发生,对于改善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生活中,我们与其他人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和误会,造成彼此的不愉快,如果肩上扛着仇、心中装着恨,那么生活就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最后,只会陷入无休止的痛苦。
我们经常会看到社会上的很多悲剧,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当事人不懂得宽容,最终酿成了悲剧。不懂宽容实际上是和愚昧同一意义,因为他们不能容忍别人,事事斤斤计较,导致了自己永远得不到快乐,更引发了一系列恶性事件,最终让自己后悔莫及。
如果你以宽容之心去对待你周围的人,就自然会忽略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过失,能够有效地防止事态扩大而加剧彼此之间的矛盾,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事实证明,不懂得宽容的人,只会使烦恼和痛苦殃及自身。过于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会使自己处于极为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也不容易感受到快乐。正因为如此,有人说:宽容是一缕阳光,它可以照亮别人内心的黑暗;宽容是一丝春雨,它可以滋润别人干涸的心田;宽容是一粒爱的种子,它会在别人的心中萌芽。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别人的错误、过失,聪明的做法就是宽容待之。宽容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宽容自己,是在解脱自己。倘若人与人之间没有宽容,恐怕我们的生活将会充满仇恨与报复,人们也感受不到幸福的滋味。
一个人要能宽容别人,要有广阔的胸怀才能得到心灵上的平静。古语“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想要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那么我们就应学着对他人包容,让宽容之爱永驻心底。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我们每天都会从不同的渠道接受各种信息,好的坏的,大多数我们只会吸取对自己有利,并且好的信息,很少去接受自己认为不好的。接受你所认为不好的事物固然很难,但更难的是接受不好的自己。
人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接受力,但对于自身而言,这种接受力就显然差得远了。比如当你的朋友因为一些意外而残疾时,你是可以接受的,甚至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但是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会很难接受。面对自己的肌肤之痛,实在难以承受。
但有一句名言说:“生命使你变成什么样,你就接受它,享受它。”如果你是一个不能忍受自己的人,那么你怎么去要求别人和你做朋友,去喜欢你,去爱你呢?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领悟这句话所蕴含的意思,但当时光的笔慢慢晕开岁月的痕迹时,你就会对这句话有新的领悟。有些事,我们注定无法选择——相貌、生长环境,等等。从记事时起就拥有的这一切,似乎是上天写好了的,不能选择,也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就要接受它,接受自己。
如果你不能接受自己身上看似不好的东西,就不能正确地面对,也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和腾飞的起点,那么你的命运,终将不能改变。
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的孩子围坐在一起。老师带头介绍完自己后,要求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孩子都来作一次自我介绍,把自己觉得最美好的东西介绍一下。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介绍自己,每个人脸上都显示出对各自家乡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最后,除了坐在最后面的一个小孩以外,其他人都已经介绍过了自己。那是一个有着黝黑皮肤的孩子,他低着头,不声不响地坐在不显眼的角落里。
黑人孩子站起身来,依然低着头,不敢直视大家的目光,他用很小的声音说:“我叫卡瓦拉,我的家乡在遥远的非洲。那里有十分贫瘠的土地,有让人难以想象的贫穷。我们没有足够的洁净水源,还有疟疾等各种疾病。在我们那块土地上,经常可以看到暴力冲突和种族歧视。但是……但是我妈妈说,黑人曾经是历史上最强大的民族,在欧洲有书面语言之前,我们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我们有世界上最热情的舞蹈和最欢乐的歌声,还有各种充满灵性的动物。我们的土地是贫瘠的,但正是它造就了我们最坚毅的品格。我妈妈还告诉我,黑人世代劳作在阳光下,是阳光赐予了我们黑色的肌肤,黑色是阳光的颜色,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为自己黑色的肌肤而骄傲!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种族像我们一样,拥有阳光的颜色!”
听完卡瓦拉的介绍后,老师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暴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相信看到这则故事的人都会为这个孩子的自信而感动,也为他的妈妈的智慧而动容。这样的母子正是接受了自己的人——他们看到了自己民族的缺点,但也能意识到它无与伦比的优点,并深深地流露出对它的热爱。这样的人,才能坦然地迈步向前,把不好的变成好,把好的变得更好。这样的民族是有希望的,这样的人生是快乐、充实的!
人要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哪怕是不好的,是有残缺的。自己都不能接受自己,别人又怎么会接受你呢?那么你的一生都将趴在原地,无法飞翔。
如果你仔细观察四周,会发现那些能平静地接纳自己的人,反而生活得更加精彩、幸福。
刘京生是一位失去了双臂的残疾人,他经过十几年的苦练,不但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学会了用脚洗衣、做饭和绘画。
正是这位普通的残疾人,完成了一件件令很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当他用脚拿着毛笔挥毫泼墨时,总会有人在赞叹之余遗憾地说:“如果你没有失去双臂,是身体健全的正常人,那将拥有更大的成就。”
他听了却不以为然地说:“那可未必。如果我有双手,可能就不会那么努力地学一些技能,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玩乐上虚度过去。正因为我是残疾的,才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才会比常人更加努力。”
这番话可能会让很多身体健康的人汗颜。与这位残疾人相比,有些人总是愁眉不展地叹息“我为什么没有出生在富裕的人家”、“我怎么就不能出国留学呢”、“天哪,我的身材怎么这么糟糕”……
这些人显然还没有学会怎么接受自己。如果与那些身体残疾的人相比,你岂不是拥有太多东西了吗?如果总把眼光盯在自己的短处上,并拿它和别人的长处比较,你又怎么会拥有快乐呢?
亲爱的朋友们,从现在开始,请认真地对着镜子,直视自己,并告诉自己:“这就是我,好或不好都是我。”当你经常做这个练习时,就会慢慢地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接受自己是一个好的开始,只有这样你才能逐渐地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接受自己以后就是理性地分析自己——哪些是缺点,要如何改正;哪些是优点,要善加利用。只有这样,你才能放开怀抱,勇敢前进;只有这样,你才能踏上通往快乐的列车!
挑战,冬天绽放的快乐阳光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女友离他而去的残酷情况下,没有趴下,而是用心灵激情的迸发,留下不朽的乐章。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高山与暗礁难激起美丽的浪花,所以,有时候缺陷可能对我们还有意想不到的帮助。要想成功就必须尝试挫折,而只有战胜挫折,才能取得成功。
如果上天给你一个柠檬,愚笨的人会沮丧地说:“命运如此不公,我没有别的选择了。”然后就拼命诅咒世界,让自己陷入自怨自艾中。聪明的人拿到这个柠檬,他会这样想:“这个不幸的经历让我学到了什么?我该怎样改变现在的处境?把这个柠檬做成柠檬水怎样?”
哈瑞·爱默生·福斯狄克说过这样一句话:“最重要的快乐不是享受,而是胜利。”不错,我们的胜利就出自我们的成就感,我们的得意,也出自我们把痛苦化作力量,努力前进,更加快乐地生活。
李佳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跟着年幼的哥哥相依为命。15岁的时候,李佳刚刚初中毕业,18岁的哥哥为了供她读书,辍学就外出打工了。
高中的时候,李佳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的生活费,她从来没有在食堂打过一份荤菜。高中整整的3年时间里,她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用哥哥穿过的旧衣服改小后拿来穿的。她是一个长得很文静的女孩子,可是却成天穿着男孩子的衣服在学校里穿梭。对于这一切,李佳却觉得非常满足,她和人说她是一个很幸运的女孩子,虽然没有爸爸妈妈,但是她有一个非常疼爱自己的哥哥,虽然没有好吃的饭菜,但是她不会饿死,没有好看的衣服,但是不会冻死,和很多人相比,她已经很幸运了。年轻的李佳不光心态好,学习也很努力,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能给自己和哥哥一份安逸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哥哥在上班的途中居然出了车祸,命虽保住了,但是两条腿没有了,从此再也不能上班了。哥哥整天沉浸在痛苦中,甚至三番两次产生轻生的念头,但都被李佳及时制止了。她依旧满怀希望地说:“哥,你倒下了,还有我啊,咱们这个家不会就这样垮掉的,我可以去工作,挣钱养活咱俩。哥,虽然你没有了腿,但是还有命啊,有命就有希望。”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足以让你名扬天下的外在条件,至少要有一颗成功的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在成功的道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难,相信风雨之后的彩虹会更耀眼亮丽。
佛罗里达州有位快乐农夫,他刚买到自己的农场时,心里很沮丧。这个农场条件很差劲,种不了水果,也养不成猪,到处是白杨和响尾蛇。不久他就有了一个好想法,把所拥有的变成了财富:将响尾蛇做成罐头。这样干确实令人吃惊。几年前我去拜访他的时候,前来参观响尾蛇农场的游客多达两万人。他的生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蛇毒送到各大药厂去制作成防蛇毒的血清;蛇皮高价卖给皮革商,做成女人的鞋子和皮包;蛇肉做成罐头,远销世界各地……
人生谁能没有挫折,就像人要学会走路一样,也得有过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会学会走路。挫折可以毁灭一个人,也能造就一个人。有人害怕挫折,因此,不敢去追求成功,这是弱者,在弱者面前,挫折就是倾覆生活之舟的波涛,波涛越大,他就越容易被吞噬。但是请相信,每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是弱者。那么,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我们应该振作起来,向挫折挑战。
艾尔·史密斯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可是这样的他在小时候却连小学都没上完。当时他家里很穷,连父亲的葬礼都是靠亲戚朋友的帮忙。父亲死后,全家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在制伞厂做工赚来的那点钱。通常,母亲工作了10小时之后,还把活带回家,一直做到夜里11点。
这个艰难环境培养出来的男孩,有次去参加当地教堂举办的业余戏剧演出。这令他很兴奋,他决定去学演讲。慢慢地,他靠自己的演说能力在政界崭露头角,30岁时就被选为纽约州议员。初做议员的他看着那些需要投票表决的冗长复杂的法案,像看印第安文字一样,感到惶恐和不安。他成为森林问题委员会委员时,依然惶恐和不安。他之前完全没想过会走到这一步。他成为州议会金融委员会委员时,更惶恐和不安,他甚至还没有银行的户头呢。他对朋友说,当时的紧张让他几乎辞去职务,只是不敢让母亲知道自己的失败才作罢。不能让这种绝望持续下去,他决定改变状况。于是他每天苦读16个小时,让自己更加适合这个职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从一名地方政治小人物变成闻名全美的著名政治家,因政绩突出,被《纽约时报》誉为“纽约最受欢迎的市民”。就是这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被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6所大学授予名誉学位。
艾尔·史密斯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心灵就是一本奇特的账,它不计收入,也没有任何支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痛苦与快乐,最终都会化作最宝贵的对生命的深刻的体验,将之纳入到人生这个大容器之中。有了它,人就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走出来去奋斗,去拼搏,也许凯旋,也许败归;而另一个自我则在内心始终都含着宁静的微笑,将遍体的汗水与血迹带回家中,将丰厚的战利品给它们看,连败归者也能得到一份这样的礼物……
鲜活的生命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我们的生命太过脆弱,太过短促,很多人觉得死亡还离自己很远,所以奢侈地挥霍着生命。更甚至有些人为了一些身外之物奋不顾身,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快乐,失去了灵魂,失去了自我。
生与死,只是一线之隔,人生的悲哀和矛盾,往往就是陷入或悲或喜的泥沼中,无法走出。其实,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生命,活着就是莫大的幸福,而一个经历过生死的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就会截然不同。
夏天的太阳炙热地照在禅院里,院子里的花被晒蔫了。
小和尚看到后急忙去井里提了桶水来,准备给晒蔫儿了的花浇水。
“别急!”老和尚看到这种情景后说道,“现在太阳晒得很,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傍晚,那盆花已经成了“霉干菜”的样子。
“不早浇……”小和尚见状,咕咕哝哝地说,“一定已经干死了,怎么浇也活不了了。”
“浇吧!”老和尚指示。
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来,而且生机盎然。“天哪!”小和尚喊,“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儿,撑着不死。”
老和尚纠正:“不是撑着不死,是好好活着。”
“这不是一样吗?”小和尚低着头,十分不解。
“当然不一样。”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岁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小和尚低下头沉思起来。
晚课完了,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面前问:“怎么样?想通了吗?”
“没有。”小和尚还低着头。
老和尚严肃地说:“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撑着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着。得一天寿命,就要好好过一天。那些活着的时候天天为了怕死而拜佛烧香,希望死后能成佛的人,绝对成不了佛。”
说到此,老和尚笑笑:“他今生能好好过,却没好好过,老天何必给他死后更好的生活?”
对于禅院里的花来说,“和尚虽然在太阳正大的时候没给它浇水”,但那是和尚的事,“好好生长”才是它自己的事,这盆向前看的花,得一天寿命,便好好过一天,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极为美好的,处在平安之中的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而那些真正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才能豁然感悟其中的真谛,更为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好好活与撑着不死是对同一种处境的不同选择,因为我们的生命必然终结,所以我们应该揣着一颗必死之心,能够直面生死才不会在逆境面前瞬间崩溃,而好好活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追求一天比一天精彩的生活,只要眼睛还有光泽,心灵就永远不会荒芜。
一个厌倦了生活的平淡,感到一切只是无聊和痛苦的青年,为寻求刺激,参加了挑战极限的活动。
活动规则是:一个人待在山洞里,无光无火亦无粮,每天只供应5千克的水,时间为整整5个昼夜。
第一天,青年颇觉刺激,在山洞里开怀大笑。
第二天,饥饿、孤独、恐惧一齐袭来,四周漆黑一片,听不到任何声响。于是,他开始向往平时的无忧无虑。朦胧中他想起了乡下的老母亲不远千里地赶来,只为送一坛韭菜花酱以及小孙子的一双虎头鞋;他想起了终日相伴的妻子在寒夜里为自己盖好被子;他想起了宝贝儿子为自己端的第一杯水;他甚至想起了与他发生争执的同事曾经给自己买过的一份工作餐……渐渐地,他后悔平日里对生活的态度来。懒懒散散,敷衍了事,冷漠虚伪,无所作为。
到了第三天,他几乎要饿昏过去,可是一想到人世间的一切美好,便坚持了下来。
第四天……
第五天,他仍然在饥饿、孤独、极大的恐惧中深刻地反思着自己。
他责骂自己竟然忘记了母亲的生日;他遗憾妻子分娩之时未尽照料义务;他后悔听信流言与好友分道扬镳……他这才觉得他需要努力弥补的事情竟是那么多。可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过最后一关。
此时,泪流满面的他发现:洞门开了。阳光照射进来,白云就在眼前,淡淡的花香,悦耳的鸟鸣……青年扶着石壁蹒跚着走出山洞,脸上浮现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此时才觉得福满人间,春暖花开。
这个年轻人在死亡的边缘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放下种种的不满,敲开自己的心扉,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我相信,在他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他再也不会让失意和忧伤浪费自己的生命,他会珍惜和家人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地活着,欣赏生命中的每一次日出和日落。
我们总是这样,从死亡的身边经过以后,才知道活着是怎么回事。人的一生当中,不仅仅是让生命享受属于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感受生活中的苦与痛,没有苦痛的存在,也就不能真正感受快乐与幸福的那份惬意的微笑;没有快乐与幸福的存在,人生也就永远不明白什么是苦,什么是痛。
苦痛与快乐是相互的,彼此相互点缀与映衬,才让人生充满着无限的魅力与韵味。当我们总在某个时候哀叹人活着很累很苦时,甚至感觉到活着没有意义的时候,其实,那时我们的灵魂陷入了某种迷失的困惑境地,让我们的视野过多的只看见生活最灰色的一面,从而让心灵彷徨与无奈。
其实,我们要明白,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你虽然有了钱,但你买不到健康与生命。生命是易朽的,如花开花落般短促,生命是宝贵的,绽放着姹紫嫣红。花朵易逝,月圆又缺。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存权利,尽情绽放生命的花朵,使生命绚烂多彩。
打开你的心,快乐就在这里
曾经有人问过我怎么样才能快乐?我在想,难道是权力、地位让人变得快乐吗?那为何在市井小民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是金银财宝让人变得快乐吗?那为何在辛勤劳动的农民工身上也能看到呢?后来我终于发现快乐既不是钱财的附属品,也不是权力堆积出来的,它是我们心灵的产物,只有打开你的心,快乐才会到来。
当你的心脏出了问题,那么你会找医生帮你开刀治疗,把麻烦解决了,心脏就恢复了正常。而有些关于内心的问题,并不是心脏科医生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自己把心打开。当然,这用不着动刀,更用不着打麻药,也不会有血淋淋的场景。因为这是心灵上的疗愈,是灵魂上的救赎。
我们好多人都不习惯把心打开让别人看清,也许是害怕别人把自己的心看清,也许是怕外来思想的侵袭,也许是怕坦诚相对会带来伤害。然而,当你紧关心门的同时,快乐也被你拒在门外。因此,你若要获得快乐,先要学会打开你的心扉。尽管打开心扉不像做外科手术那样复杂,也不需要专业技术,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的。
人们常说的顽固的人就不会打开心扉。他们的心就像一扇铁门,任谁怎么敲、怎么打都丝毫不会动摇。任别人在外面喊破了嗓子,说干了口水,里面的人也绝不会探出头来。执著和固执截然不同,前者是对理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锲而不舍的可贵精神,是信念坚定的斗士;而后者却是死脑筋,钻牛角尖,不管对的错的通通死抓不放,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能放下自己的人不会“开心”。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人,听不得批评,谁说他几句不好,就马上板起脸,转身走开,或者怒目而视,和对方死辩到底。这样的人心中有无限大的自我,以至于装不进别人,完全听不得不同的声音。
曾经受过伤害的人不会“开心”。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受过伤害的人往往会紧闭心门,不去爱,也不接受别人的爱。之所以这样关牢自己,无非是怕再次受到伤害。他们宁可此生孤独度过,也不愿意与他人真诚相对。
整天疑神疑鬼,戒心很强的人不会“开心”。有些人生性多疑,总怀疑别人在算计自己、在说自己的是非。这样的人总站在与他人的对立面上,扛着一面盾牌,疑神疑鬼地打量着周围的人和事。
不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不会“开心”。有些人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就以敌意的态度对待。看不惯这个,看不上那个。这种心态在一些中老年人身上尤其如此,看着新潮打扮的年轻人就叹息世风日下。在一些思想守旧的人身上也常见,把一切新思想都斥之为歪理邪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快乐呢?因为看不顺眼的事情太多了。
正因为这些人不能打开心门,所以也快乐不起来。
其实要想快乐并非难事,有时候我们不敢接受事实,不敢打开心扉,是因为不习惯,也是因为你没有坚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多吃蔬菜对身体大有益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你就是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其实在你的思想意识中,明明知道它是好的,是对身体有益的,也想去接受,但就是不习惯。对于这种情况,你不要一蹴而就,不要妄想立刻使情况得到彻底地改善,这样很容易让自己产生反感,变得更加不习惯。你可以从不吃蔬菜变成每天吃三口蔬菜,等习惯了以后再慢慢地增加蔬菜的摄入量。
不仅是饮食方面如此,生活、工作中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你很讨厌某个同事的工作作风,可以每天试着去了解他一点,了解他为什么要那样做,那样做的优势是什么。长此以往,你也会习惯他的作风。
只要你敢于敞开你的心扉,接受这个世界,好的接受,不好的也接受,那么你就能获得快乐。学会了接受,就等于打开了心。当一切都能被你坦然纳入心胸中时,快乐就会马上降临。
适当的时候,让自己放松一下
每天的奔波,生活的忙碌,让我们缺少了一颗澄明而宁静的心。快乐时,就开心地笑;痛苦时,就尽情地流泪;忧伤时,就自己安慰自己;疲惫时,就坐下来休息;失败时,就自己鼓励自己;迷茫时,就清醒大脑,冷静自己。忙碌和闲暇需要自己来安排,快乐和痛苦需要自己来调节。活着是为了快乐,或者是为了感受生活。
一个人要是想真正活的轻松点儿,就要懂得顺其自然,要有点古人的情怀——“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有了这种心智,有了这种情怀,你的人生就一定会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自由和快乐的国度中度过。
刘倩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个人资产达到数千万。可是,她依旧每天都是陷于疲惫之中,不是出国谈生意,就是在企业内盯着各个环节,几乎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时间。一转眼,她已经35岁,可是她还没有结婚,因为她实在太忙了。
看着身边朋友的孩子一个个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刘倩终于感到,自己是那么疲惫,人生再没了一点乐趣。就这样,在事业的压力下,她终于无法忍耐,甚至做出了自杀的行为。
朋友们将自杀未遂的刘倩送到医院,同时,还为她找来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心理咨询师,请他为刘倩指点迷津。
当刘倩对心理咨询师说完自己的困惑后,心理咨询师对她说:“鱼无法在陆地上生存,你也无法在世界的束缚中生活;正如鱼儿必须回到大海,你也必须回归安息。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刘倩艰难地从床上坐起,坚定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你看现在的我,怎么可能放弃自己所有的一切,进入山里修炼,才能实现自己心灵的平静?要知道,这个企业是我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还有很多工人要指望着我吃饭。我要是走了,那他们怎么办?这不是更加让我痛苦吗?”
心理咨询师笑了笑,说:“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我并没有让你选择归隐山林。”
刘倩说:“那您的意思是……”
心理咨询师说:“对于这份事业,你当然要继续,毕竟这关乎到许多人的幸福。但是,你也要学会回到心灵深处。当回到内心世界时,你会在那里找到祈求已久的平安。除了追求生活上的目标外,生命的意义更值得追寻。”
出院后,刘倩听取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逐渐将生意交给了其他人打理,而自己则参加了高尔夫俱乐部。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没过一年,她的情绪平静了许多,再也没有因为公司的事情,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同时也会遇到阴云密布的时刻。所谓的阴云,其实正是因为压力而感到的疲劳。正如倘若天空永远都是阴云密布,那么世界上的一切都会灭亡,而如果我们匆匆几十年总被一个“累”字包围着,我们岂不活得太冤。为何不让自己活得轻松点呢?为何不让生活的节奏过得平衡一点,让自己更洒脱一点呢?
我们要明白,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得到财富、得到地位。在保证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追求内心的快乐与满足,而不是在疲劳中度过一生。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脱下乏味和疲劳的外套。即使我们只是个普通的小职员,也不必为了追求财富而让自己陷于疲劳之中。除了利用休假旅游,我们在办公室里也可以“脱外套”。你可以望望窗外的景致,也可以体味一下大脑的思维和感受,一切顺其自然、不加控制即可。
其实,真正的成功者,都会懂得在工作之余。为自己寻找快乐。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他总会在实验中,用两三句诙谐的笑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而林肯更胜一筹,他能在事态严重、大家精神紧张、面临很大压力的时候,用恢谐的语言或幽默的举动,将阴云密布的局面打破,以使大家心情松弛、思想活跃,寻找出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案。所以,学会劳逸结合,学会丢掉疲劳,这才是一个人所应该拥有的本领。
如果我们能够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即使面对沧桑,也能获得一份好心情。适当地休息一下,保持平静的心态,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最美好的心情来面对每一天,那么我们的每一天都会充满自由和快乐的阳光。
亲爱的,如果你发现自己耳边总是充斥着各种让人烦闷的噪音,整日忍受着繁忙工作,被家庭琐事折磨,每天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从而失去了生活的快乐,那么你真的应该规划一番自己的生活,放慢脚步,停下来休息一下,让自己彻底放松,重新获得生活的快乐。
想快乐?把忧虑抛开
当我们身处忧虑之时,一定要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让自己从那份情绪中走出来。单纯的忧虑,不会让事情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更不会让你重新找回内心的快乐,只有停止自己那种毫无用处的忧愁,重建勇气,这样才能走出低谷,获得内心的快乐与平静。正如卡耐基所说:“如果我们以生活为代价,付给忧虑过多的话,我们就是傻子。要学会限制自己的欲望、悔恨和所有精神与情感的压力。你可以常常告诫自己,这件事只值得担这么一点点心,不能再多了。”
查尔斯·罗勃兹是美国著名投资顾问,当他刚来纽约时,身上只有朋友委托他投资的两万美元。罗勃兹原以为,自己对股票很了解,结果,却赔得一分不剩。
面对这样的情形,罗勃兹根本不愿再找朋友,他觉得把朋友的钱都赔光了是件很糟糕的事。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朋友根本没有责怪他,反而乐观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朋友的开朗,让罗勃兹也逐渐走出了困惑。从此,他开始学习各种知识,并结交了预测专家卡瑟斯。这个人多年来一直非常成功,这让罗勃兹很羡慕,因此经常请教他问题。
卡瑟斯告诉罗勃兹,股票交易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市场上所买的股票,都有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度。例如,买的是50元一股的股票,马上规定不能赔的最低标准是45元。万一股票跌价,跌到比买价低5元的时候,就立刻卖出去,这样就可以把损失只限定在5元之内。”
凭借着这个办法,罗勃兹替顾客和自己挽回了很多钱。不仅如此,他发现“到此为止”的原则在其他方面也适用。罗勃兹在每一件让人忧虑和烦恼的事上,都加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制,这让自己平静了许多。例如,他常和一个很不守时的朋友共进午餐,那人总是在午餐时间已过去大半以后才来。后来,罗勃兹说:“以后等你‘到此为止’的限制是10分钟。要是你在10分钟以后才到的话,咱们的午餐约会就算告吹——你来也找不到我。”依靠着这个办法,罗勃兹再也没有感到烦恼,而他终于戒掉了总是责备自己的习惯。
每个人都明白,忧虑对自己的心态并无任何帮助,甚至,它会更加加速我们的情绪失控,让我们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悲伤、愤怒、沮丧之中飞奔。总是限于忧虑的情绪之中,我们不仅得不到心灵的平静,久而久之,还会让其他人对你感到反感。毕竟,没有一个人喜欢“祥林嫂”,和这种人做朋友,除了给自己找麻烦外,再没有其他任何收获。
这样的行为,对自己何尝不是严重的伤害。当你悲伤之时,你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当你愤怒之时,你感到的只有仇恨;当你沮丧之时,所有的快乐都会离你而去。这样的人,又谈何品味人生,谈何享受人生?
有句话说的好: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把忧虑忘掉是一种能力,对已经过去的无关紧要的事情,要糊涂一点,健忘一点,朦胧一点。及时地将这些忧虑像清理电脑垃圾一样删除出去,不要让它在你的大脑里占有一席之地。一个人学会了遗忘忧虑,就是学会了如何健康地生活,能够让自己精力充沛地面对现在,创造生命亮丽的风景线。
生命中,有些不愉快的事情能遗忘就遗忘吧,只要能还心灵一份安静,轻松地活着总比每天面带忧愁的好。幸福不会因为你的无法遗忘而驻足,所以,当你出现忧虑的时候,你最应当做的事情,就是勇敢地对自己说:一切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如果无法放下,那么可以选择遗忘。其实,生命中发生的所有事不过都是过眼云烟,没有必要记住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也没有必要沉浸在过往中久久不能平静。当你想明白这点,你才会过得快乐、洒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