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管理:基于组织合法性的企业低碳管理模式构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在全球气候迅速变暖的趋势下,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2012年年底,《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到期后,各国纷纷开始制定更具有操作性的碳减排目标,低碳发展的路径也将逐步从宏观治理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过渡。

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正处在政府制定强制性减排指标推动、企业探索性行动的阶段,由于没有成熟的低碳管理模式可以借鉴,企业“漂绿”现象时有产生,低碳管理实践陷入迷局和困境。

企业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其节能环保等行为属于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的范畴,因此两者的利益导向和关注点是存在悖论的。尽管有些学者试图用“经济外部性理论”及“生态学理论”对企业低碳管理进行一系列的解释,但较多集中于宏观方面,并未针对企业自身并从管理角度来研究企业低碳管理行为。因此,如何在企业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企业低碳管理模式,使企业在环境保护、低碳发展的要求下找到一个可操作的管理框架,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本书探讨的主题。

作为新制度学派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行动逻辑,组织合法性强调,仅当一家企业的行为在某一社会结构的标准体系、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内是合意的、正当的、合适的时候,企业才能得到社会承认,获得存在价值;而对于忽视制度环境中的结构要素(规则、规范、信念和习俗等),不能就其活动向人们提供合法性解释的企业,则会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直至消亡。

基于组织合法性的企业低碳管理研究,无疑补充了目前用理论解释企业低碳管理行为研究的不足,并为解决企业低碳行为与经济绩效之间的悖论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本书主要展开了以下几项研究探讨工作。

(1)对组织合法性的概念及构成维度进行界定,为企业低碳管理的合法性构建奠定理论基础;对组织合法性的脉络进行梳理,针对其在低碳管理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明晰本书的定位。

(2)从企业的外部适应及内部整合两个方面揭示基于组织合法性的企业低碳管理模式构建过程。

(3)通过关键词词频统计法及纵向案例分析来验证概念模式及相关命题。

(4)依据组织合法性的扩散方式及模仿机制,提出我国企业低碳管理合法性模仿的可行性。

(5)以天津制造企业为现实案例,通过对其低碳管理现状的分析,探索企业低碳管理合法性的实现路径。

通过上述研究探讨工作,本书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基于组织合法性的企业低碳管理模式构建是企业进行外部适应及内部整合的低碳管理过程。

(2)场域层面的企业低碳管理模式是依“合法性意识—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认知合法性”这一次序形成的。

(3)企业内部的低碳管理模式是依“低碳意识—评级系统—产品服务化—低碳管理惯例”这一次序构建的。

(4)认知合法性是一种最深层次的合法性,而目前的企业低碳管理是否真正达到了与外界环境保护信念及价值观的亲和状态还需进一步的验证。

(5)低碳管理惯例是低碳管理的合法性持续存在的自我激活过程,其最终形成需经由低碳认知图示、低碳行动框架、低碳生产流程、低碳产品设计等的长期过程。

(6)基于组织合法性的企业低碳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商业运营模式,这便为有效解决企业经济绩效与低碳管理之间的悖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7)标杆模仿是组织合法性扩散及我国企业低碳管理合法性实现的有效形式。

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组织合法性的企业低碳管理案例分析,丰富了以理论解释企业低碳行为的研究。

(2)所构建的企业低碳管理模式有利于为处于探索阶段的企业低碳管理提供方法论。

(3)论证了企业如何通过低碳管理的合法性来降低成本、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可观的收益及长期持久的优势,为有效解决企业经济绩效与低碳管理之间的悖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4)基于对模仿机制所带来的组织同形的研究,为我国企业低碳管理合法性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王丹丹

天津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