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相互撞碰。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形成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使他们能够以坚定的政治立场面对来自外界的思想冲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种问题,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担负的重要使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意见》要求,要“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任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科学文化知识如何,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同时努力向人性化、主体化、多元化、自主化的方向转变,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提高抵御风险和侵蚀的能力。
因此,认真研究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总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走向,进一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模式,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