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制海斗士——海军漫谈
海军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军种,它以舰艇为主线,从原始简单的古代战船,发展到多系统的现代舰艇,从个别分散的技术推演出密集综合的技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本章主要介绍海军的发展历史以及海军武器的分类。
海军发展简史
海军的产生和发展与军用舰艇的演变过程密不可分。公元前1200多年,埃及、腓尼基和希腊等地就已经出现了战船,主要用桨划行,有时辅以风帆。中国的造船技术在历史上也一度处于领先地位,在7000年前已能制造独木舟和船桨,春秋战国时期已建造用于水战的大型战船。公元前5世纪,地中海国家已建立海上舰队,有双层和三层桨战船,首柱下端有船首冲角。古代史上著名的布匿战争中,罗马舰队用这种战船击溃海上强国迦太基,建立了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到了15~16世纪,西方帆船舰队的发展,帆装和驶帆等技术的日趋完善,对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地的掠夺和开发起了推动作用。
16世纪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格拉沃利讷海战油画
英国于18世纪中期建造的“胜利”号风帆战列舰
总的来说,古代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海军技术发展缓慢,使用木质桨帆战船,一直延续几千年。船上战斗人员主要使用刀、矛、箭、戟、弩炮投掷器和早期的火器等进行交战。直到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冶金、机械和燃料工业的发展,使得造船的材料、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和建造工艺发生了根本变革,为近代海军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军舰开始采用蒸汽机作为主动力装置。初期的蒸汽舰以明轮推进,同时甲板上设置有可旋转的平台和滑轨,使舰炮可以转动和移动。与同级的风帆战舰相比,其机动性能和舰炮威力都大为提高。
19世纪30年代,人类发明了螺旋桨推进器。1849年,法国建成第一艘螺旋桨推进的蒸汽战列舰“拿破仑”号。此后,法、英、俄等国海军都开始装备蒸汽舰。60年代出现鱼雷后,随即出现装备鱼雷的小型舰艇。70年代,许多国家的海军基本完成了从帆船舰队向蒸汽舰队的过渡,海军的组织体制、指挥体制进一步完善,军舰日益向增大排水量、提高机动性能、增强舰炮攻击力和加强装甲防护的方向发展,装甲舰尤其是由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组成的主力舰,成为舰队的骨干力量。
“拿破仑”号战列舰绘画作品
二战时浩浩荡荡的英国军舰编队
正在发射导弹的美军驱逐舰
20世纪初,柴油机-电动机双推进系统潜艇研制成功,使潜艇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海军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兵种——潜艇部队。英国海军装备“无畏”级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以后,海军发展进入“巨舰大炮主义”时代。英、美、法、日、意、德等海军强国之间,展开以发展主力舰为中心的海军军备竞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爆发时,各主要参战国海军共拥有主力舰150余艘,装备鱼雷的小型舰艇成为具有可以击毁大型战舰的轻型海军兵力。20世纪20~30年代,海军有了第一批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岸基航空兵也得到发展,海军航空兵成为争夺海洋制空权的主要兵种。至此,海军已发展成为由多兵种组成的,能在广阔海洋战场上进行立体作战和合同作战的军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时期,由于造船焊接工艺的广泛应用、分段建造技术和机械、设备的标准化,保证了战时能快速、批量地建造舰艇。在战争中,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逐渐失去主力舰的地位,而航空母舰和潜艇发展迅速。航空母舰编队或航空母舰编队群的机动作战、潜艇战和反潜艇战成为海战的重要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海战方式。与此同时,磁控管等电子元器件、微波技术、模拟计算机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出现了舰艇雷达、机电式指挥仪等新装备,形成舰炮系统,使水面舰艇攻防能力大为提高。
二战后,人类进入了核时代,核导弹、核鱼雷、核水雷、核深水炸弹相继出现,潜艇、航空母舰向核动力化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喷气式超音速海军飞机搭载航空母舰之后,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直升机等又相继装舰,使大、中型舰艇普遍具有海空立体作战能力。潜射弹道导弹、中远程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舰空导弹、自导鱼雷、制导炮弹等一系列精确制导武器装备海军,进一步增强了现代海军的攻防作战、有限威慑和反威慑的能力。70年代以后,军用卫星、数据链通信、相控阵雷达、水声监视系统、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海军武器逐步实现自动化、系统化,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海军技术发展成为高度综合的技术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拥有海军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00多个,组织编制各不相同。此后随着国际贸易和航运的日益扩大,海洋开发的扩展,国际海洋斗争日趋激烈。濒海国家都非常重视海军的建设和发展,不断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发展海军的新武器,提高统一指挥水平和快速反应、超视距作战能力。
美国海军水兵
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
海军武器分类
海军武器是海军诸兵种执行作战、训练任务和实施勤务保障的各种战斗装备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类作战舰艇。根据排水量和作战形态,海军作战舰艇大致可分为大型水面军舰、中型水面军舰、小型水面舰艇、两栖舰艇和潜艇几个类别。
大型水面军舰是指排水量最大的一类军舰,主要包括战列舰(battleship)、巡洋舰(cruiser)和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火炮作为主要攻击手段,并拥有厚重装甲、具备强大防护力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开始,到二战中后期逐渐式微为止,期间一直是各主要海权国家的主力舰种。随着导弹的出现,火炮在军舰上的作用大幅降低,而主要依靠大口径火炮作战的战列舰难免被淘汰。巡洋舰在火力、排水量和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并能胜任多种任务。与战列舰一样,巡洋舰在现代海军中也已衰落,仅有少数国家还在使用。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其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和坐落于左右其中一侧的舰岛。航空母舰在二战中崭露头角,时至今日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美国“飞马座”级导弹艇
中型水面军舰的排水量仅次于大型水面军舰,主要包括驱逐舰(destroyer)和护卫舰(frigate)。驱逐舰是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泛、建造数量最多的主战舰艇之一,通常用于攻击水面舰船、潜艇和岸上等目标,并能执行舰队防空、侦察、巡逻、警戒、护航和布雷等任务。护卫舰曾被称为护航舰或护航驱逐舰,武器装备以中小口径舰炮、导弹、鱼雷、水雷和深水炸弹为主,可执行反潜、防空、护航、侦察、布雷、警戒巡逻、支援登陆和保障陆军濒海翼侧作战等任务。
美国“黄蜂”级两栖攻击舰
小型水面舰艇的排水量较小,主要包括导弹艇(missile boat)和扫雷舰(mine sweeper)等。一般来说,标准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的称为“舰”,500吨以下的称为“艇”。导弹艇自20世纪50年代末问世以来,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及其以后的局部战争中得到广泛运用。这种小型战斗舰艇机动灵活、隐蔽性好、战斗威力大,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扫雷舰专门用以清扫海中的水雷,以保护船只航行航道安全。扫雷舰一般属于第二线的作战舰艇,船上的武装以自卫为主。
两栖舰艇也称登陆舰艇,它是一种用于运载登陆部队、武器装备、物资车辆、直升机等进行登陆作战的舰艇,出现于二战中,并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力发展起来。两栖舰艇分为登陆舰、登陆艇、两栖攻击舰、登陆运输舰、两栖物资运输舰等。
潜艇(submarine)是一种能在水下运行的舰艇。现代潜艇按照动力可分为常规动力潜艇与核潜艇;按照作战使命分为攻击型潜艇与战略导弹潜艇;按照排水量,常规动力潜艇可分为大型潜艇(2000吨以上)、中型潜艇(600~2000吨)、小型潜艇(100~600吨)和袖珍潜艇(100吨以下)四类,而核潜艇的排水量通常在3000吨以上。
澳大利亚“阿米达尔”级巡逻舰
美国“洛杉矶”级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