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
太陽之為病,脉浮,頭項强痛①而惡寒②。(1)
【译文与词解】
太阳病的典型特征是脉浮,头项部僵硬疼痛并且怕冷。
①头项强痛:强,不柔和,有拘紧感。头项强痛即形容头项疼痛、拘紧、转动不柔顺的状态。
②恶寒:即怕冷。
【提要与解析】本条论太阳病的脉证提纲。
太阳居六经之首,主表而为六经藩篱,统领一身营卫之气。外邪侵袭人体,必首犯太阳。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行于头项背部。
以上脉证反映了外邪侵袭太阳,正邪交争于表的病理本质,是太阳病的基本特征,也是表证的共有症状,故列于太阳病篇之首,开宗明义,提纲挈领,称之为太阳病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原文】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①,脉緩②者,名為中風③。(2)
【译文与词解】
太阳病,见发热,汗出,怕风,脉柔软的为中风。
①恶风:怕风。
②脉缓:指脉象柔、宽缓,与脉紧相对而言。非怠慢迟缓之意。
③中风:中医证名,指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表证,与内伤杂病的中风病不同。
【提要与解析】本条论太阳中风证的脉证提纲。
脉缓则与营阴失守、汗液外泄有关。太阳病脉浮,中风证脉缓,故其脉当为浮缓。由于风性疏泄,与本证发热汗出、腠理疏松的特点相似,故命名为中风。
【原文】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脉陰陽俱緊①者,名为傷寒②。(3)
【译文与词解】
太阳病,不管是否已经发热,先见到怕冷,身体疼痛,呕吐,脉寸、关、尺三部俱紧的,为伤寒。
①脉阴阳俱紧:此处阴阳指脉的部位,即寸、关、尺三部。紧与缓相对,乃脉来紧束、紧张之象。阴阳俱紧,指三部脉都见紧象。
②伤寒:证名,即狭义伤寒。与中风相对而言。
【提要与解析】 本条论太阳伤寒证的脉证提纲。
本条提出发热有“或已”“或未”之别,这种不定之辞,提示发热有早晚之分。太阳伤寒的脉证除原文所述外,还当有无汗一症。
由于寒性凝滞、闭郁、收引,易伤阳气,上述证候突出反映寒邪侵犯人体的特征,故名为伤寒。
【原文】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①。若發汗已,身灼熱②者,名風溫③。風溫為病,脉陰陽俱浮④,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⑤。若被火⑥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癎,時痸瘲⑦,若火熏之⑧。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
【译文与词解】
太阳病,见到发热口渴,不恶寒的,就称为温病。如果在使用发汗法以后,热势更高,就称为风温。风温的证候,是尺脉和寸脉都见浮象,常自动出汗,身体沉重,经常睡眠,呼吸时鼻有鼾声,而且言语困难。此时假如误用下法,便会引起小便不利,两眼直视,甚则大小便失禁;假如误用火法,轻则皮肤发黄,严重的就会引起如同惊痫的症状,时而手足抽掣痉挛;倘若再用火熏的方法,这就一误再误了。一次误治,病人尚可苟延时日,再次误治,生命危险就迫在眉睫了。
①温病:外感病中的一种病证,属广义伤寒的范畴。
②身灼热:扪之灼手,形容发热很高。
③风温:指温病误用辛温发汗后的一种变证,与后世温病学中的风温病不同。
④脉阴阳俱浮:指寸、关、尺三部均浮盛有力。
⑤失溲:溲,一般指小便。本条之失溲,指二便失禁。
⑥被火:火,指灸、熏、熨、温针等治法。被火,指误用火法治疗。
⑦时瘛疭:瘛,指收缩。疭,松弛之意。时瘛疭,指四肢阵发性抽搐。
⑧若火熏之:像烟火熏过一样,用来描述病人肤色晦暗。
【提要与解析】本条论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的变证。
本条虽以“太阳病”冠首,但由其后“发热而渴,不恶寒”可知非风寒表证,而为温病。
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一种,属于广义的伤寒范畴,它是由感受温热之邪所引起的疾病。温病初起,首犯肺卫,亦有发热、轻微恶寒、头痛、脉浮等症状,故仲景统称之为太阳病。
温病的主要特点是发热而渴,不恶寒,与中风、伤寒的发热、必恶风寒、口不渴有明显的区别。温为阳邪,温邪致病,化热迅速,最易伤津耗液,故发病之初,在发热的同时便有口渴。至于恶寒的有无,原文中明确提出“不恶寒”,此当全面理解。温热邪气外感,恶寒也是可见症状,只不过其恶寒的程度较中风、伤寒为轻,为时短暂而已。故此处“不恶寒”可理解为“微恶寒”。
温病初起,邪在肺卫,当用辛凉解表以清热透邪,若误用辛温发汗,以热助热,重伤津液,必致变证丛生。
风温为热盛津伤之证,尚无有形之实邪,宜用辛凉甘寒之剂清热养阴图治,切忌泻下、火攻等法。
如果再误用火攻,一误再误,病人生命则危在旦夕。故仲景告诫曰:“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本条说明《伤寒论》涉及温病的内容,并提示温病与中风、伤寒虽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但在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又迥然有别,必须鉴别区分。此对后世温病学家极有启发。
三、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原文】
病①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7)
【译文与词解】
病有发热而怕冷的,属于阳性的疾患,不发热而怕冷的,属于阴性的疾患。阳证的愈期,往往在第七天,阴证的愈期,往往在第六天,这是因为七数属阳,六数属阴的缘故。
①病:此处是指病人及其所患病证。
【提要与解析】本条论外感病初起辨阴阳的要点。
本条通过病人恶寒发热表现特点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发热恶寒”与“无热恶寒”相较,其关键在于发热的有无。在外感病过程中,发热与否,取决于正邪相争的状况。“发热恶寒者”,是指外邪侵袭人体后,正气奋起与邪相争,故见发热。既见发热则表明邪气较实,正气不衰,抗邪有力,故多为阳经之证。如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都有发热。“无热恶寒者”,是指外邪侵入人体之后,阳气已虚,阴寒独盛,正气无力与邪相争,故无发热。如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均不发热而恶寒突出,严重者手足厥逆。从发热与否辨阴阳,在外感病过程中尤有意义。
另外,根据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初期的特点,中风多发热出现较早,伤寒可能初期不发热。也有观点认为阴为太阳伤寒,阳为太阳中风,并且与后面所属愈期相符。
“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是古人对疾病愈期的一种推测方法,这一方法是依据伏羲氏“河图洛书”水火生成数推导而来,生成数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火,地十成之”。其大意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必阴阳合而后万物方能化生。水火的成数分别为六和七,六为偶数,偶为阴,故说阴数六。五加二为七,七为奇数,奇为阳,故说阳数七。病为阳证,当在阳数之日愈,故云“七日愈”;病为阴证,当在阴数之日愈,故曰“六日愈”。然而,这种预测方法与临床实际是否相符,以及这种推算方法的意义与价值如何,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原文】
傷寒一日①,太陽受之,脉若靜②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脉數急③者,為傳也。(4)
【译文与词解】
外感初期,太阳经受邪,如果脉象安静,就知道病尚在太阳,没有传变他经,如果常要呕吐,或烦躁不安,脉象数急者,这说明病势向内发展,已经有传到他经的趋势。
①伤寒一日:一日,表约数,约略之辞,指患病初期。
②脉若静:静,与“动”相对,未变之意。脉若静,指脉象与证候尚未发生变化。
③脉数急:此相对“脉静”而言,指脉象已经发生改变。
【提要与解析】本条论判断太阳病传变的依据。
风寒侵袭太阳,由于感邪有轻重之分,体质有强弱之别,故病有传与不传之异。“脉若静者”是指太阳病原本的浮脉尚未变化,说明病邪仍在太阳之表,故曰“为不传”。脉象变为数急,多是邪气入里化热之象。脉象症状均发生了变化,可以判定太阳病已发生了传变,故曰“为传也”。至于传于何经,当据病人的其他情况做出判断。
由此可见:辨外感病传变与否,应以脉证为凭,不以日期为限。
【原文】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①者,為不傳也。(5)
【译文与词解】
外感已经有二三日,既没有阳明的症状,也没有少阳的症状,可知病仍在太阳表分,这就称为不传。
①见:一作“现”解,意为出现,表现出来,音“xin”;另可作见到、看见解,音“jin”。
【提要与解析】本条承接上条再论太阳病不传之辨。
本条和上条共同强调:判断外感病传变与否主要依据病人的脉证表现,不可拘泥于发病的时日。
【原文】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①故也。若欲作再經②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8)
【译文与词解】
太阳病,头痛到了七日以后,就自动痊愈的,这是因为太阳经已经行完的缘故,假如病还未愈,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可以针足阳明经穴,使邪不传阳明,病就可以好了。
①行其经尽:指太阳行经之期已经完了。
②欲作再经:指将传经于阳明。
【提要与解析】本条论太阳病可自愈以及预防传经的方法。
邪犯太阳,病尚轻浅,在里之脏腑未受损伤,正气较旺之人通过自身调节,正气来复,祛邪外出,一周左右即可自愈。单举头痛一症,以省文笔法略去其他脉证。
若病至七日以上,其病不愈,是太阳之邪不衰,病邪有入里传经之势,即所谓“欲作再经”。太阳传里,多入阳明,当此之时,可先安其未受邪之地,即“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针足阳明经的穴位的作用有二:其一,可迎而夺之,泄太阳传来之邪,削减邪气内传之势;其二,可振奋阳明之气,增强抗病能力,使太阳之邪不能内传。此法既有泄邪之功,又有扶正之效,因而可达到“使经不传则愈”的目的。
此条实为举例,预测太阳病的传变趋势,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治疗之法,确有临床指导意义。
五、太阳病欲解时
【原文】
太陽病欲解時①,從巳至未上②。(9)
【译文与词解】
太阳病,可能在上午9时到下午3时之间痊愈。
①欲解时:指邪气可能得解的时间,非病必愈之时。
②从巳至未上:指巳、午、未三个时辰,即上午9时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
【提要与解析】本条论太阳病欲解的时间。
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的六淫之邪固可伤人致病,而自然界阴阳消长也可助人抗邪。平时一日之内,昼夜的阴阳序变,对机体气血阴阳变化也有一定影响。按照天人相应的理论,一日之中巳时到未时,正值午前午后,是一日之中阳气最隆盛的时候,同时亦为太阳经主气之时。由于太阳病为人体阳气被风寒之邪郁闭而成,此间太阳经气得自然界阳气之助,利于其祛散表邪,太阳病就有欲解的可能,故有“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之说。
太阳病欲解时的临床意义可能有如下几方面:一是邪轻病不重者,此时得自然界隆盛阳气之助,病邪有可能不药而愈;二是病者已服用对证方药,病邪未能解除,待到欲解时辰,借助外界阳气,于药力正气合力同时,而易于祛邪愈病;三是病证较轻,用药之后,尚有微邪,则正气假以天时,而阴阳自和,邪去病愈。而其中能否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及时施以正确有效治疗,十分关键。
【原文】
風家①,表解而不了了②者,十二日愈。(10)
【译文与词解】
患太阳中风病的人,当表证解除以后,仍觉得不十分清爽的,大概要到十二日方能痊愈。
①风家:家,指常患某病之人。风家,指常受风患病者。
②不了了:了,完毕,结束,清楚之意。不了了,指病证绝大部分已经消除,但仍留有不舒适的感觉。
【提要与解析】本条论预测太阳病解后彻底康复的日期。
经常受风患病者,多为正气不足之人。患太阳病后,不论服药与否,若表邪已解,发热、恶寒、头痛等症已解除,但身体仍觉不适,这可能是正气未复、气血未和之故,此时不必再服药,只需休息静养,待正气恢复,邪气渐去,自可康复。据仲景的经验,预测约十二日左右即可。此处十二日为约数,主要是指外感病从病邪解除至身体完全康复尚有一个恢复的过程,不必拘泥。
本条提示,太阳病患者,尤其是经常受风患病者,表证解除后,需要一定时间调养,以待正气恢复。这是符合临床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