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智慧富平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2013),是城镇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2012)。智慧城市使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中国通信学会,20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断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二是中国的城镇化。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体制机制不健全。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随后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意味着新型城镇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路径(李广乾,2013),将从新产业、新环境、新模式、新生活、新服务五大方面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IBM, 2014):智慧城市充分利用信息互通和共享,挖掘新服务,分析确定优先改善领域,并通过兴建智慧产业园的方式实现产业规模效应,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智慧城市可以有效地提升能源管理和环境监控,从而保护环境;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模式将呈现多元化、定制化趋势,取代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发展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建设模式,通过特许权经营、公私合营、企业主导建设运营、电信运营商主导建设运营等多种模式,共同建设智慧城市;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智慧城市还可以加强政府管理,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帮助打造和谐城市的典范。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信息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马来西亚、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出现了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尝试城市发展新模式的实践。美国,欧盟、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均已启动了智慧城市相关的项目和技术研究,在一些试点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迄今为止,现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大概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中国通信学会,2012)。就国内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呈现遍地开花之势。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241个)、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51个),总共约4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将继续增加。

此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纵向上不断拓展和延伸(《人民邮电报》, 2015)。向上,拓展至智慧城市群。目前多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构建智慧城市群。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陕西、宁夏等10多个省(区市)制定出台了省级总体规划。广东省提出打造“珠三角智慧城市群”,陕西省提出到2017年基本建成“关中智慧城市群”,江苏省已率先建成省级智慧城市群综合接入平台,计划在2015年初步建成“苏南智慧城市群”。浙江省也开创部、省、地市“3 +X”试点指导服务模式,上下联动,协同推动。向下,智慧城市正向县、镇延伸。2013年1月,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镇占6席;2013年8月,第二批10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县、镇扩大到20个。其中,福建、广东、山东等东部沿海省份的县级市数量最多。

陕西富平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故乡。富平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北部,面积1242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是陕西省第一人口大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富平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和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下,智慧富平建设已成为应对以上挑战的重要手段。但是,和全国很多城市(县、镇)一样,富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着理念落后、思路不清、路径不明等问题。基于此,本书以智慧富平为例,在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智慧富平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智慧富平建设的顶层设计、实施路径及保障机制,以期为富平和我国其他城市(县、镇)的智慧城市建设决策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