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中古简史(15~18世纪)
13世纪开始的帝国黄金时代持续了近两个世纪,15世纪时汤加国内硝烟四起、内战频发,国家权力分化,致使汤加17世纪出现了三个王朝并存的局面,同时拥有三个最高统治者。短期平静之后,18世纪内战又起,权力最终集中在一个权势最强的统治家族手中,汤加又回到单一君主统治的状态。
汤加在图依汤加的统治下延续了几百年,这种单一集权制的统治在15世纪末受到挑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据分析可能是人口增长带来了压力,岛国资源有限,争夺不可避免。15世纪中叶,出现一系列国王图依汤加被刺杀的事件,汤加一度陷入国内混战,王族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王权开始出现动摇。图依汤加为了自保,决定将世俗权力分化出去,由此产生了第二个王朝图依哈塔卡拉瓦(Tu'i Ha'atakalaua)。
15世纪末国王塔卡拉瓦(Takalaua)被人谋杀,他的儿子考乌鲁弗努瓦(Kau'ulufonua)为父报仇后,为确保不再发生类似刺杀事件,实行了一项重大政治调整,于1470年设立了专门负责世俗事物的头衔“图依哈塔卡拉瓦”,并授予其弟,由其负责所有的世俗事务。考乌鲁弗努瓦自己从政权中退出,从此以后图依汤加只负责宗教事务,担任最高宗教领袖,监管番薯和其他农作物生产,掌管汤加每年的重大典礼“依纳西节”。图依汤加家族的其他成员纷纷被委任为哈派群岛、瓦瓦乌群岛以及其他外围岛屿的统治领主。这是汤加王权的第一次分化。此后,传统王族图依汤加的势力和权力日益削弱。
17世纪早期,汤加王权发生了第二次分化,产生了第三支王族“图依卡诺库柏鲁”,该王朝在欧洲人到来之后,势力日益强大,超过其他两个王朝,统一了汤加,成为汤加唯一的王朝。但是,三个王朝的血脉相通,到了图普五世三个王朝合而为一。
17世纪这次王权分化,起因是管理世俗事务的图依哈塔卡拉瓦国王要加强中央集权,对难以驯服之地加强统治。汤加塔布岛西部希希福地区的卡诺库柏鲁,民风刁蛮,难以驯服,曾经有臭名昭著的食人习俗。图依哈塔卡拉瓦六世任命他的小儿子拿咖他(Ngata)前去管理,并为其设立了新头衔“图依卡诺库柏鲁”,一方面对不服管教的领地希希福地区加强统治,同时还有其他政治原因:图依哈塔卡拉瓦六世的妻子莫安咖汤加(Mo'ungātonga)是萨摩亚贵族,结婚时带来了相当数量的萨摩亚人,把和她所生的儿子委以重任、冠以尊贵头衔,无疑能给王后增光添彩,同时萨摩亚在国内的党派也会感到满意。
令图依哈塔卡拉瓦六世没有想到的是,小儿子能力超强,在制服地方势力后,开始觊觎中央大权。很快,图依卡诺库柏鲁这一支脉的权势超过了其父系长子家族图依哈塔卡拉瓦,图依哈塔卡拉瓦家族逐渐败落下来。当时,手握重权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否为图依汤加挑选王后,即摩西法。为图依汤加家族挑选摩西法是很重要的事务,图依卡诺库柏鲁自从取代图依哈塔卡拉瓦承担这项任务之后,就同传统以来最尊贵的家族图依汤加家族始终保持紧密联系。后来,图依卡诺库柏鲁把自己的女儿作为摩西法嫁给图依汤加,更是将时任图依汤加国王视作自己的儿子并引以为豪。
图依汤加和图依卡诺库柏鲁成为最重要的两个王族,因此选择继承人尤为重要。继承人选择的首要依据是出生顺序。根据惯例,在位图依汤加和摩西法的长子会被立为图依汤加的继承人。图依卡诺库柏鲁的继承人选择则要复杂一些,要从姓“图普”的家族成员中挑选,此事由汤加塔布岛的实权派人物负责。在通常情况下,在位图依卡诺库柏鲁的长子会被选中,然而这也不是必然,因为年龄、身体状况尤其是权力争斗都会影响最终选择结果。
三足鼎立的局势最终形成,图依哈塔卡拉瓦是名义上的政治首领,而实权掌握在图依卡诺库柏鲁手中,图依汤加则担任国家的宗教领袖。这种局势让当时到访的欧洲人困惑不已,一度以为这个国家有三个国王。这种局势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又一轮内战到来。